小时候,我们看到“普通”的事物,经常会问出类似的问题:“妈妈,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长大后,我们看到有的人生活富足却过得不快乐,我们看到有的人忙碌一生却如同提线木偶一样没有灵魂,我们看到有的人手足健全却想要放弃生命……
这时候,我们却好像变得麻木了,变得不会提问题了,变得不认识那个小时候爱问问题的自己了。
这时候,我们该多一点生命的探问。
命运是无常的,如何应对苦难?生命的价值何在?人生的意义何在?
这本书《生命的探问:弗兰克尔谈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作者是弗兰克尔,曾获得医学、哲学双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等多所高校担任教授。纳.粹时期,作为犹太家庭,弗兰克尔和家人被关押在集中营受尽非人的苦难与折磨,只有他和妹妹得以幸存。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炼,弗兰克尔用三场演讲向世人展示了他对生命的叩问,为人们寻求生活的意义打开了另一扇门。
弗兰克尔曾说,精神上的放纵,会导致肉.体的衰败。而他精神上的自律,让他在67岁时考取了飞行员驾驶执照,在80岁时仍能攀登阿尔卑斯山。
物质越发充足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探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这不仅关乎自己的健康,更关乎人类的福祉。下面,我们一起跟随这位智者来一场精神之旅。
01 两个厌世者的对话:我期待生命中的什么?
罗曼罗兰曾说:“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无聊就像一只隐形的贪婪巨兽,它吞噬了人们的灵魂,让人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他们被称为厌世者,他们每天都觉得很累,他们只是活着,而不是生活着。
弗兰克尔说,他曾经听到有两个厌世的人聊天,他们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他们“不再对生活抱有任何期望”。然而,情况并非如此,其中一个人有一项未完成的科学工作,另一个人在国外有一个牵挂的孩子。
不论是为了追求事业上成功,还是寻求家庭的温暖,这两个厌世者正因为对生活有所期待,生活也就有了更多意义。
对于生活的意义,弗兰克尔说我们可以给出一个积极的回答,但最好是用一个具体的经历给出答案。
很多人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却脚踏实地做事,对生活满怀期待。他们在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比如:期待升职加薪,期待生活美满;也可以是具体一些的,比如:期待梦想成真,或者等待爱情开花结果,还可以期待很多很多……
有一个人,我们期待的,或者已经拥有的,在她那里都成了奢望。
于娟,一位复旦博士,在一个大有作为的年纪,不幸被查出乳腺癌晚期。她一生梦想完成的环保事业,原本向往的美好家庭生活,在这一刻都变得那么遥不可及。“断肠蚀骨腐心”这类只在武侠小说里看过的词,于娟体验了无数次。即便这样,于娟还是会有所期待,她的生命依然充满了无限的意义。
她说,她什么都做不了了,能做的只有无畏施了。她利用剩余不多的生命写下了70多篇抗癌日记,她的坚强给无数同样遭受痛苦折磨的病友送去鼓励,她对生活的热爱给深陷泥沼的人们带来希望。
于娟对弗兰克尔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做了很好的诠释:用一个具体的经历给出答案。
另外,弗兰克尔还指出,不是只有行动才能赋予生命以意义,负责任地回答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同样可以探索生命的意义。所以,好好活,就有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工作来赋予生命意义,也可以学会爱他人赋予生命意义,最终,我们都通过战胜苦难赋予生命更多意义。
02 生命紧要关头的叩问:生命期待我的什么?
如果为他人着想是最好的善良,那么生命最艰难的时刻在还在为他人着想,就是最高级的修养。
弗兰克尔有一个病人,病情恶化后的某一天,他感觉到自己快要不行了,恐怕撑不到第二天了。医生说过会在病人临走时给他注射药物缓解痛苦,他把这事告诉医生,让医生提前完成注射任务。这样一来,医生夜间休息时就可以不被打扰了。
脊髓肿瘤让他无法通过工作实现生命的意义,但他时刻想着为他人考虑,这是最顶级的修养。提高自我修养,是生命的意义另一种的具体表现。
弗兰克尔说,疾病不一定就会导致意义的丢失和匮乏。上面提到的那位病人,他不仅用外在的行动赋予生命意义,还通过读书来探寻生命更深的意义。
现在“空调Wifi西瓜”优越生活条件下的我们,更应该想想,怎样的生活才更有意义。
还记得2020年春节期间轰动一时的“暴.力伤医”事件吗?尽全力救治的病人,最后却恩将仇报,让陶勇医生后脑及全身多处重伤,险些要了他的性命,这让他坠入了人生的至暗空间。
最后,陶勇医生走出了黑暗的旋涡。带领他走出人生低谷的不是“生命能给我什么”,而是“生命期待我的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病人等着他去救治,还有那么多医学的未解之谜需要探索,还有那么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需要去完成,这是陶勇在生命紧要关头的叩问。
就像弗兰克尔的观点,疾病和苦难并不等同于丧失意义,如果你正确看待它,它有可能会成为一种收获。
在集中营里,曾有个病人在临死前告诉弗兰克尔:“我要感谢命运把我带到这里。在我此前的生命里,我一直想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却没能很认真地去做。”
是的,即使所有的东西都被剥夺,我们还可以做个有修养的人,去滋养我们的灵魂,这是内在的生命意义的探索,这是生命给我们非常珍贵的礼物。
所幸,我们没有生活在集中营,我们可以做更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
03 地狱里的幸存者告诉我们:对生命说是
人生多磨难,该如何面对?
苦难降临时,有的人表现得畏缩,最终落荒而逃,放弃了生命,抛却了斗志,丢掉了尊严。而有的人表现得勇敢,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享受这无穷的乐趣。
后者大无畏的精神固然值得钦佩,可有时候,柔弱能胜刚强。
大约在75年前的德国,一个小镇上“跛行”着一群人,他们衣不蔽体、颤颤巍巍的样子像极了电影《生化危机》里的丧尸。
可他们不是丧尸,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被剥夺了人身自由的人,在地狱里艰难求生的人。
这群集中营里的囚徒,他们的双腿因饥饿而变得水肿,他们的赤脚生满化脓的冻疮,他们的平均体重只有80斤。很难想象150克的面包如何维持一个成年人4天的生存,而且还要忍受纳粹皮鞭下的高强度劳作。
面对这地狱般的苦难,抗争就意味着死亡,弗兰克尔能做什么呢?他选择了迎接命运的安排。
弗兰克尔告诉我们,在不可改变的事实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对生命说是,学会去接受它,去承担责任。
这种接受不是“只能这样”的被动接受,而是“我要这样”的主动接纳,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这是我们的自由。
自由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就会丰富多彩。
生活对每个人提出的问题因人而异,所以,事情的意义是自己给的。当我们学会了对责任说是,对生命说是,任何一件细微普通的事情都有其独特的意义,一块面包、一个微笑、一次安稳的睡眠都将是生命的馈赠。
另外,弗兰克尔还强调:生命的意义如果不具体到此时此地提出,就会显得过于简单。就像下棋一样,每一步棋都有它自己的作用,正如人生的每个时刻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行动,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去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去接纳我们不能改变的,对生命说是。
结尾:
我们可能没有经历过弗兰克尔那种地狱般的磨难,但每个人的痛苦都不能与另一个人的痛苦互相比较,因为痛苦属于每个人自己,他人无法感同身受。
把痛苦拿来做比较毫无意义,生命的价值由我们自己定义,让我们来听听弗兰克尔教给我们实现生命意义的三种途径:
第一是做事、行动、创造;
第二是体验,如体验自然、艺术或者爱别人;
第三是发现不可改变的、注定的、不可避免地被人生限制的价值并主动适应限制,做出反应,接受命运。
或者读一本好书,从《生命的探问》里慢慢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生活的意义。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一个人在危急时刻发挥出超越正常身体机能的反应,或者良好的精神状态战胜了医学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是积极正面的精神力量带给身体的正向反馈。
相对应的,弗兰克尔发现,精神上放纵自己,让自己堕落,会导致肉体的衰败。
可见,精神的追求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星星,而是无处不在、伸手可触的空气,是我们每个人必修的功课。离了它,谁都不能活。
尼采说:“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我们来这个世界走一趟,不如尽情舞动,活出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从现在起,做一个自觉的人,在每一个时刻,都要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件小事,从中探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