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繁琐的家务几乎要将我淹没的时候,终于盼来了期待已久的山东之行。十个小时的颠簸之苦,丝毫没有扑灭心中的求知热情。
黄岛,我来了。
上午八点,开班仪式在海之韵小学的报告厅按时举行。尚人教育集团刘爱军主任致开幕词,河南滑县产业集聚区中心校陈利杰校长作了精彩发言。然后按学科分班,由班主任带领我们去往不同的教室,正式开始“合作素养与技能”的学习之旅。
班主任李老师简单介绍班规之后,王国玲老师作为培训师,引领我们开始了小组建设的体验式活动。
当然,活动开始之前是要先暖场的,照例是游戏。先让大家绕教室顺时针慢走,边走边拍前面同伴的身体,同时嘴里高喊:“拍拍你的肩呀,………”(此处省略若干字,明日查阅资料后再补充完整)。接下来用“梅花朵朵开”把全班同学分成了七个小组,每组八个人,只有最后两个小组是七个人。
先从培训师的角度来谈谈这种分组方法。
一般来说,如果你承接的是全国性质的培训,受训者往往会按单位坐在一起。此时,就算是玩儿“梅花朵朵开”的游戏,站在一起的也都是同一单位或来自同一县市的熟人——人天生会寻求安全感,尤其是在陌生的地方,这种心理需求会更突出。而只有和熟悉的人在一起才会有安全感。所以,用这种游戏来分组,最后仍然是熟悉的人在同一个组里。这种分组方法,第一受训者容易滋生“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第二也容易造成组与组之间的冲突。
恰当的分组方法,可以让受训者先坐成一排(肯定是熟人坐一排了,他们还会暗自得意,觉得这样分组时自己人就可以分到同一组了)。然后从第一个人开始,让他们依次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喊一的是一组,喊二的是二组,依次类推。这样分组,就可以打破地域界限,实现不同地市的大融合——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更何况,受训者与陌生人的交流沟通能力,也是这样练成的,这都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再从老师的角度来谈谈课堂观察。
小组成立之后,就是展示,当然少不了用加分来刺激。组员们都热情高涨。有一个活动,要求八个组员站成一个纵队,不能发出声音,手臂不超过前面人的肩,将抽到的数字依次往前传,并由最前面的同学写到黑板上。
游戏结束后,老师让组员谈感受,并给了三次机会,说她数完一二三,谁最先站起来,谁就得到了发言的机会。此时,班里有七个小组,老师的视线不可能普及到全班,于是站得同样快的一个小组被忽略了——老师的目光,只关注到了与她的视线在同一侧的几个小组,却忽略了她只能用眼睛的余光去观察的另几个小组。
在我们的课堂中,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只要是抢答环节,必定有两三个组因为这个而争执,他们都说自己站得比其他组快。此时,老师可以预先规定几个优先原则,比如声音响亮的优先,姿势标准的优先,女生优先,学困生优先等。也可以预先设定规则,比如最先大声喊出聚焦并开始讲解的可以得到机会,畏畏缩缩一看到别人开讲就先放弃了的,就没有机会。这样有助于在班内建立良性竞争的氛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