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渐渐好转,路边的人流量恢复到以往川流不息的样子了。
路过古玩摊点,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很有意思。
大概是一位顾客看上了某件古玩,卖家开价三千,等买家来还价。结果买家直摇头,嘴里连连说“贵了,贵了”,并且指出古玩上的某个小瑕疵,感觉对古玩有点研究的样子。卖家也不矫情,直接说“您给开个价儿,你说多少就多少,我绝不还价”。此话一出,买家直接哑火了。“古玩的买卖,不知道水有多深,看看就好”,旁边有老成之人小声嘀咕。
电视剧里也经常出现那句“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口头禅,当然,那说的都是珍贵的古玩,不是街道边的大路货。
一群人围着摊子津津有味地继续探讨着,高人偶尔的点评引起众人恍然大悟。
另一处摊点旁,两位买卖人正做最后的交锋,卖家说“就一百吧,不能再少了”,买家还价“最多五十,我就是看好这个铜香炉了,真稀罕这个”。言谈之中关系越来越近,貌似还是一个乡镇出来讨生活的,那就没得说了。“兄弟,这个七十拿走,啥也不用说了,就挣你二十块钱。说句良心话,就是你自己下乡去收,也得四五十,我也就挣个油钱。”买家也很爽快,一笔买卖应该就谈成了。
讨价还价的过程都是一次智力交锋,买卖双方的心理价位摆在心间,互有退让后达到最终的平衡。其实也无所谓盈亏,双方达成自己的目标即是最理想的。
遥记一位朋友说起当年上学时去服装批发市场买衣服,老板总是说学生不容易,价格上也优惠不少,临走再送两枚硬币作车费。这也使得服装老板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后来了解到,因为当年还没有网络销售,那时的服装生意真的好做,衣服从南方发货从来不是按件来卖,直接上秤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