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晴
昨天晚上23:00准时上床睡觉。今儿早上快六点我就醒来了。穿上衣服出去上过厕所之后,我第一时间感受了清晨空气的清新和清爽,顿时睡意全无。因此,就没有像以往那样回来接着睡,而是停了一小会儿就起来了。虽然还有些瞌睡不过也不碍事。
今儿要给六三班上第一节课,昨天他们班的数学老师在全体教师会结束后找到我要求调课,说她今天要在学校听课。我很爽快地答应了,自己又没啥事,能帮的事还是要帮的,举手之劳嘛!
吃早饭的时候,国岭提议让我最好待会儿吃过饭以后先去班上看看六三班数学老师来了没有,一般人家调课,第一节课都是连着早辅导的。我想想也是,尽管人家没有明说此事,我提前跑一趟到班上看看也无妨,以免没说好空岗,让学校查住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
走到班上时,六三班学生正在进行早读,我看当时老师没到,是班干部领着进行早读的。我给孩子们说今天第二节的科学课调到第一节上了,孩子们一下子变得非常兴奋。王家瀚等我的铁杆“粉丝”硬把我拉到班上并宣布调课的消息,学生立刻鼓掌表示了热烈欢迎,齐刷刷地微笑着给我行注目礼。这阵势,让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我趁机朗声对孩子们说道:“早读是记忆的黄金时间,大家赶紧拿出来自己最需要读背的书本材料,开始背吧!”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劲儿,立刻就大声读背起来,我则在教室里来回巡视。
说实话,支教这将近一年以来,教了这么长时间科学,这时突然又有了一种教语文的“神圣感”。我发现孩子们读记语文课本上的“日积月累”、“词语盘点”、“资料袋”等知识性内容的积极性很高,也有部分孩子边读边写,但是接下来读背课文精彩句段的积极性却不高,我觉得非常不理解。
在我的意识里,语文方面,课文只有认真读一读,背一背,才能更好地理解,当然这也有助于积累阅读经验,增强语感,而这些恰恰对提高阅读能力,增强孩子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我巡视时抽查了两个女生,问她们会不会背第一课《寓言两则》里的两篇文言短文,还有第二课《匆匆》,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散文。她们说会,但估计不太熟,因为她们宁可同桌之间相互检查背诵,也不愿给老师展示背。其中一名女生还问我:“老师,您会不会背?”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这样的文章应该背的很熟才真正有用,一口气背完,力争一字不差才好。接着她们两个相互提问背诵起来。
当然,这两篇课文我非常熟悉,上学时会背,但现在由于时间久了,由于一直没有教过六年级,对教材也不太熟,估计背不全。如果复习几遍之后,估计很快就能熟背。但是孩子有意无意之间的问话,让我又有了新的思考:我们老师家长要求孩子们做到的,我们大人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要求学生会的,老师自己是否真的会呢,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作为老师,我们如何让学生真正信服自己则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第一节课上了科学辩论课。本节课的辩题是“小学生玩手机有益”VS“小学生玩手机无益”。王家瀚在布置本次活动的版面时,还加上了“雄辩是金”几个字,极大地渲染了辩论会的现场气氛,很有意思。
本次辩论会,正反双方辩手唇枪舌剑,针锋相对,辩得也很精彩,围绕“小学生玩手机的利与弊”孩子们辩论得头头是道。
我觉得通过辩论让高年级的孩子能够在敏感的问题上明辨是非,进一步加深认识,这样的活动形式应该比我们老师和家长枯燥无味的反复说教来得更有效。
作为辩论会的主持人,在辩论会开始前,我先把辩题的背景简要讲了讲,对接下来辩论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在辩论结束后,我对本次活动还进行了简要点评。
之后,我讲了两点:一是网上现在流传的一句话“如果你想毁掉一个孩子,那么就给他(她)一部手机吧!”;二是我看到的一则新闻报道,说的是一对外来务工的夫妇和孩子一起寄居在城市里某小区的地下室里,生活非常拮据。可是那个孩子因为家里穷,平时比较内向,和其他孩子有隔阂,于是就沉迷在手机网游里,不到一个月时间将父母辛辛苦苦攒的三万块前花的精光。这样的悲剧发人深省。
同时,我还结合我自身的经历给孩子们总结了小学生玩手机的利与弊,孩子们在辩论结束后又一次深受教育。
不过,当我最后宣布反方今天获胜的时候,反方同学很高兴,可是正方同学不乐意了。正方一辩的那个女生说下次能不能让她写辩题,我说当然可以。我猜想她可能觉得本次辩题设置对她们一方不利吧?
我想了想,如果把“玩”字改为“用”字是不是正方会更容易辩论一些,那样或许对双方可能更公平一些。看来,异常精彩的辩论,辩题的设置也至关重要。
下课后,我下楼的时候,反方一辩王家瀚同学追出来问我:下次如果那个女生辩题写的不合理咋办。我说具体辩题咋写,辩论怎么开展,最后还得老师决定,不合适的话还可以改,然后他才放心地走了。真没想到,一场小小的辩论赛,在学生中竟然激起了这么大的波澜。
回到住室,我给红宾等几个人说了我在班上开展辩论赛活动的情况和感受,大家都觉得非常好。
一次活动,把师生关系拉得如此紧密和谐,我感觉得到学生看我的眼神,上课时的心情都和之前都大不一样了。以前师生之间的疏离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事孩子们对我的课的欣赏和期待。我看待这群孩子,也觉得陡然可爱了许多。有时在课前课后,也更喜欢和他们聊一聊学习之外的事,甚至是课间游戏的事,当然我也是结合了自己儿时的体验来谈的。
比如,今天看到孩子们课间玩抓石子的游戏,我就和孩子们谈到了自己小时候玩的抓子游戏,不过那时玩的是抓杏核或桃核。那样会更安全一些,也更轻快一些,孩子们也非常喜欢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