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不少书,也有很多喜欢的书籍。然而我最喜欢的同时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
十年前,大学毕业以后就迅速走进婚姻殿堂的我偶然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眼前一亮。这本书的书名,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但是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也许你会和我有一样的问题。
那就是老师不是专门教孩子知识的么?妈妈再怎么优秀,也不能说会比老师更厉害吧?带着这样的疑问,加上那会儿我已经怀孕,充当着教师和准妈妈的角色,更是想把这本书一读究竟。
其实,这本书的作者在这里并没有想要把父母和老师放在一起对比。这本书所强调的,是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和态度,是孩子教育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更长,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深远,意义也更深刻。
谁都可以天生当父母,但是很多父母是不合格的。要学会更好的当父母,甚至是优秀的父母,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
因为父母只有使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反省和提升自己,才能培养出各个方面都优秀的孩子。
下面,我就用新学到的拆书稿的方法一一介绍这本书的精华部分。
在家庭教育中,你是不是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明明都是为孩子好,为啥孩子不仅不领情,还很叛逆,甚至经常跟你顶嘴呢?比如,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要让她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可孩子偏偏想要玩完再学习。
又比如,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礼貌有教养的人,看到亲戚朋友会主动打招呼问好,但是她偏偏不想开口。如此种种,在育儿的过程中,你是不是有时候像河东狮吼,感觉教育孩子简直太难了!
今天这本书,就将为我们解决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和经常容易走进的误区。
这本书的作者是尹建莉,她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可以说是教养孩子方面真正的专家。她不仅熟悉教育工作,还是一位成功的妈妈。
她的女儿圆圆就是她家庭教育成功的典范。在她的悉心教养下,她的女儿从小品学兼优,16岁就参加高考,成绩超过当年清华分数线22分,后来还去了美国常春藤盟校攻读硕士,现在就职于某知名外企。
在这本书里,她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看看书中的精华内容吧。
1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避免那些教育的误区?无论是第一次为人父母还是养育过几个孩子的“有经验”的父母,在教育过程中,都很难避免会走进一些误区。这些误区轻则会扼杀孩子的天性,限制孩子天赋的发挥,重则给孩子的一生甚至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提前了解并懂得及时避免走进这样的误区。
那么,这些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呢?
一是管制过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常常对孩子管制太多,觉得不管就是不负责任。所以父母才会想要指导和干涉孩子的很多事情,甚至有些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
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孩子一些重要的习惯,还会让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依赖,渐渐失去管理自己的信心。所以父母要把握好度,相信孩子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给他特定的空间。
作者尹建莉老师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有一段时间,她发现上高一的女儿经常一边写作业一边听歌曲,还花很多时间用在了解当时的流行歌手和音乐上。作者虽然心里很着急,但还是决定不管她,让女儿自己处理这件事。一段时间后,她忽然发现女儿已经很久不听了。
后来又聊起来这件事,女儿说,当时我也知道听音乐会分心会浪费时间,可就是想听。但到了高三,学习紧张起来了,就自动不去听了。
通过这件事,尹老师更相信,很多事情孩子心里都是有数的,只要她有一颗上进心,就会对自己负责,也总会把自己调整到最好状态。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要给孩子一个自己调整和改变的机会和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父母非要强行干涉,比如强硬的没收MP3或者严厉批评女儿,那孩子就失去了一次自觉调整自己的机会,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第二是过于强势权威。有些父母平时做事从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只坚持自己的观点,让孩子无条件服从。虽然,绝大部分父母这么做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想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但是长时间在这样绝对权威的环境里成长,孩子的真正需求就很难被听到。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意见不被尊重,以后不敢再表达看法,变得没有主见、唯命是从。时间长了,还可能容易造成性格偏执,自以为是。
作者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事例:有一对夫妻,都是很优秀的中学老师,他们教过的学生大部分都考上了清华北大等名校。
为了让自己的教学效果更有说服力,他们不顾女儿的真实情况,强制要求她在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只写清华大学。
结果,虽然他们的女儿也很优秀,但两年都没有被清华录取,最后得了抑郁症。
作者认为,这对夫妻朋友因为虚荣和面子,也因为太过强势和权威,没有客观看待孩子的成绩。最终生生把优秀的孩子毁了。
第三就是家庭环境不和谐。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年纪还小,听不懂,平时随意在孩子面前讨论一些比较沉重的话题,甚至吵架拌嘴。有些性格急躁的还大打出手,骂出肮脏的话语。其实,哪怕是很小的孩子,他们的感情也是很敏感的,也可以感受到空气里的紧张气氛和不和谐的氛围。
父母的这些做法轻则会让孩子当时就感到害怕,重则很可能会给他留下永久的心理阴影。
即使长大了,也会莫名缺乏安全感,做再多其他努力也无法补救。就像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的那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说的就是这些道理。
作为父母,只有努力为孩子营造幸福温暖的家庭氛围,才能让他的一生都有取之不尽的积极能量。
以上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应该避免的三个误区。
2
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突出,那如何让孩子主动去学习呢?这本书也给我们很好的建议。
第一,不轻易对孩子做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更重要。有些家长经常在孩子跟前承诺,考试考好了给买一双名牌运动鞋、带孩子出去旅游等。一开始使用这样的方法确实能够激励孩子,但是时间长了,孩子的愿望满足了,她就会逐渐失去兴趣和动力,学习的后劲不足。
而且物质奖励,孩子就很容易把学习当成任务,或者是困难的事情,还很可能因此认识不到学习的真正意义是对知识的探索,不愿意去感受学习的乐趣。
第二,尽量让孩子独立做作业。在很多人看来,陪孩子做作业是对他学习关心、负责的表现。
可事实上,家长过于干涉孩子写作业其实反而让孩子更容易分心。如果家长有条件和能力,可以辅导孩子解决她不会做的题。其他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虽然刚开始这么做,孩子的自制力可能会差一点,但只要耐心引导,肯定会有效果。时间长了,非常有利于让他在自由的环境里,养成自觉的好习惯。
第三,还要鼓励孩子多阅读。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向父母们推荐了一种能让孩子学习更轻松、也能对学习更感兴趣的方法,那就是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不爱阅读的孩子,是学习上的潜在差生。
因为阅读的作用比我们想象中要大的多。它能让孩子认字更快,作文写得好。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激发他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智力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作者在长时间从事教育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喜欢阅读的孩子,比很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起来更轻松、更容易,哪怕后者很努力,很用功。如果没有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激发出他学习的潜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即使是聪明的孩子,也会对学习越来越力不从心。
这很容易让他们对学习失去最根本的兴趣。
父母在引导孩子阅读的时候不要功利心太强,不要要求他一定要记住多少东西,更不要强迫孩子做摘抄和背诵。因为阅读的功能是熏陶,而不是搬运。只要孩子愿意读,就尽量满足他。
以上就是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取得好成绩的三个方法。
3
虽然学习很重要,但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它却并不是唯一的重点。作为父母,培养孩子拥有优秀的品质,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比好的学生成绩显得更重要。那么,如何怎样培养让孩子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呢?
作者的观点是,不需要说教,也不需要奖励和惩罚,只要父母对日常生活里的小事足够用心,就可以帮孩子培养出能受用一生的优秀品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父母做好榜样,孩子自然有样学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平时用坦诚地心态教孩子勇敢面对问题和困难,从对小事的态度教会孩子宽容豁达,还有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引导孩子实事求是等。
这本书的精华部分,我今天就解读到这里。
回想起十年前怀孕时偶然读到了这本很好的家庭教育的书籍,后来一直放在床头边,方便每一天自我反省时随时翻阅。这本书带给我很大的影响,里面很多事例就像一面镜子,时刻照着我、提醒着我在平时的生活中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它里面的很多方法也像灵丹妙药,帮我解决了育儿过程中的很多困惑。
作为一名工作十年的教师,作为一个育有两个孩子的母亲,这本书对我育儿的观念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我庆幸,遇到也这本书,也会用了这本书。
这就是我为何最喜欢这本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