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上班时,一对父子站在小区里争吵:
“好宝贝,对不起,爸爸给忘了,快迟到了,我扶着车子,你快跑回去取,谢谢宝贝儿!”扶着电动车的瘦爸爸一脸歉疚地对儿子说。
带着红领巾的儿子,余怒未消,边往回走边嚷嚷:“明明就跟我的书包放在一起,你竟能忘拿,我真怀疑你是不是我亲爸爸!”
“对不起,对不起,是爸爸不好,害你跑一趟。”“瘦爸爸”反倒像个做错事的儿子。到底是儿子要上学,还是爸爸要上学?我的心里充满了不安与担忧。
看“红领巾”的模样、说话的腔调及个头,像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到现在,孩子与爸爸还不知道忘记带学具是谁的责任?还在如爱婴儿般大的在爱八九岁大的孩子。
都说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
而细细想来,母鸡对孩子的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变化的,是有分寸感的。
小鸡小的时候,她会把它们护在自己的羽翼下呵护,给他们安全,给他们温暖,帮他们啄食,帮他们躲避外侵与风险,但随着他们的长大,她的爱也明显发生了变化,不再帮着他们啄食,打雷下雨也不再把她们放在自己的羽翼下,直至最后的独立。
而我们做父母的,往往孩子们已经到了断奶期,而父母却变成了无法断奶的婴孩,爱孩子的本事与能力,还停留在爱孩子的初期。
爱,本来就是是一个变量。爱,也是能力的体现。父母的爱有多智慧,孩子的成长就有多顺利。
所以,父母的爱,首先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好人”,成为一个正常的有爱,有分享,有担当,能独立的“好人”,然后才是成人,成材。
孩子是否有能力爱,取决于父母是否有本事给予孩子恰当的爱。毕竟父母才是孩子爱的启蒙。
父母养孩子的目标,首要是孩子能成为独立的人。能独立,还怕孩子不成人?不成材?
如果在爱的过程中,我们把“坏的”爱一点一点给了孩子,那么孩子的成长便会变成了“温水煮蛙”一样 ,找不到爱的方向和生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