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阿勒泰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1.

思来想去,最后我还是把名字改成了“我们的阿勒泰”。怕有一天我火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导演滕丛丛和散文《我的阿勒泰》的作者李娟一起来碰瓷我。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电视剧和散文我是一起看的,但是最后电视剧先看完了,散文过了两天才读完。因为上班时间我可以摸鱼看电视剧,却不能摸鱼看书。

如果我在工位上偷偷拿出手机来刷剧,同事看到了只会凑过来说一句,周哥,你这进度不行呀,才看到第五集,我都看完了。

如果我在工位上捧着李娟的散文阅读,同事看到了只会翻个白眼,然后去跟别的同事嚼舌头,老周真装逼,这么大岁数了还当自己是文艺青年呢,高中都没毕业还想当作家。

偌大的公司,竟然摆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不过,我还是有办法的,我把李娟的《我的阿勒泰》稍微包装了一下,带到了公司里。我先把腰封撕了,又把最外面的封皮拿下来,然后用报纸包了个书皮,谁也不知道我在读什么东西。一有同事凑过去,我就迅速地把书藏起来。

同事说,周哥,你在读什么呀?神神秘秘的。我故意压低声音说,你不要说出去,我在读一本挺小众的小说,名字叫《少年白洁》。同事说,少年白洁?难道不应该少妇吗?我说,这你就不懂了吧,还有一本书叫《少年阿宾》,不知道你读没读过。同事说,略知一二。我说,《少年白洁》就是《少妇白洁》和《少年阿宾》的联动版,知道的人不多。同事说,周哥厉害,大俗即是大雅,一边看《我的阿勒泰》,一边看《少年白洁》。我说,消磨时光而已,忙里偷闲嘛。同事说,晓得晓得。

从那之后,我在公司里也有了一张安静的书桌,只是看的书都得包着书皮,书的名字我还得随口乱编。

你们的阿勒泰美丽而宁静,我的阿勒泰高清却有码;你们的阿勒泰是作家李娟写的,我的阿勒泰是李娟老师写的,德艺双馨的李娟老师。

说起来,我跟李娟老师颇有缘分,只是此李娟非彼李娟。我读高中的时候谈过一场恋爱,女朋友的名字就叫李娟,她才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

我们不在同一个班,我是理科班的,她学美术,在艺术班。我们第一次遇见的时候,她跟我说她叫李晨。我也一直以为她叫李晨,直到我们确定了关系,一起去学校旁边的快捷酒店滚床单,她掏出身份证的那一刻我才知道,她的真名叫李娟。

躺在床上,她枕着我的胳膊说,李晨是我的艺名,我的真名叫李娟。我说,我会帮你赎身的。她说,真的吗?那我该如何报答你呢?我说,不如以身相许吧。她说,好,我等你。

她一直没有等到我,后来我娶了别人。在我结婚前,她给我打过一次电话,用一个陌生号码,那时候我们已经好多年没有联系了,我也不知道她从哪里得到了我要结婚的消息。

她说,你好,我是李娟,你还记得我吗?我说,哦,李晨呀,记得记得。她说,你说过帮李晨赎身的。我说,啊哈哈,我要结婚了,你过来喝杯喜酒吧。她说,你一直没帮李晨赎身,我又叫回李娟了,虽然我觉得李娟这个名字有点土,可是没有办法。我说,最近几年你挺好的吧?她说,你幸福吗?我说,我姓周,啊哈哈。

我觉得自己挺幽默的,但是对面突然没了声音。我自己尴尬地笑了两声,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她说,我想见你一面,在你结婚之前。我说,结婚那天你就能见到我了,那天我最帅。她说,你跟我见一面吧,说些让我死心的话,李晨死了,李娟才能踏踏实实去云南生活,从此再无念想,再不归来。

我在大脑中搜索了一些安慰人的片儿汤话,但是一句都说不出来。我贫瘠的地理知识告诉我,彩云之南是个好地方。我说,云南是个好地方,那里有,那里有,云南白药。

那是我跟李娟说的最后一句话。说完之后她挂了电话,从此李晨死了。除了那里有李娟之外,我现在也说不出云南有哪些好来。云南白药或许是好的,我希望它除了止血镇痛之外,还可以疗愈情伤。

多年以后,当我读到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时,忽然想起了这段往事。电视剧里受伤的踏雪向我奔来,变成李晨的模样,我拉开弓弦,一箭射死了她。

我割下马头,留作永远的纪念。我以为这段往事与我再无关系,没想到,多年以后我射出的那支箭又飞了回来,正中自己眉心。

2.

我把名字改成“我们的阿勒泰”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不想单纯地写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也不想单纯地写散文《我的阿勒泰》,电视剧和散文我都会提到,我还会提到自己的生活,独属于“我的”阿勒泰。所以,最准确的说法便是我们的阿勒泰。

阿勒泰是滕丛丛的,是李娟的,也是我的。阿勒泰就是我们的生活。在这里,我们拼命地活着,去爱,去生活,去受伤,也伤害别人,例如,我伤害过一个嫌李娟名字土,自己偷偷改成李晨的女孩子。我希望她一切都好。我想告诉她,李娟这个名字一点都不土,她跟阿勒泰一样美丽。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读散文,把小说暂时放下了,想换换思路,就像电视剧里张凤侠安慰李文秀的话那样,夏牧场这么好,牧民还是要转场去别的地方放牧,因为他们想要让草原歇一歇,明年才能长出更好的牧草。我也想让小说歇一歇,所以读了点散文。

我在读果麦文化出品的《50:伟大的中国散文》时发现,里面收录了一篇李娟的散文,名字叫《木耳》。李娟配吗?我不禁质疑起了果麦文化的权威性。但是,里面收录的散文可以互相佐证。我虽然读的散文不多,但是让我去选出最优秀的50篇散文,我也跳不出下面这几个人:鲁迅、朱自清、徐志摩、周作人、沈从文、郁达夫、老舍、巴金、郭沫若、余光中、汪曾祺、史铁生、毕淑敏。

这几个人虽然不能证明果麦的权威性,但至少可以证明果麦并不是胡乱收录的。那么问题又来了,李娟配吗?在我读了她的《遥远的向日葵地》和《我的阿勒泰》之后,我觉得她配。

电视剧和散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它们根本就没在同一条赛道上,无法比较,但我还是对照着电视剧和散文,把两个不同版本的《我的阿勒泰》看完了。

我的整体感受是互有胜负,有的地方电视剧的呈现更好,有的地方李娟的散文更好。这句车轱辘话很像放屁,说了等于没说,甚至还不如放屁,至少放屁还有个味儿。

没有办法,事实确实如此。为了证明我说的话不是放屁,我把李娟《我的阿勒泰》里收录的24篇散文跟8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里的故事情节进行了一一对比。

首先,我给大家泼一盆凉水,你们最爱的巴太在李娟的散文里是没有的,只有一个人物原型,出现在了《乡村舞会》这篇里,小哥哥的名字也不叫巴太,而是叫麦西拉。只有暗恋,没有亲亲,没有拉手手。想嗑CP的不要读原著了,会失望的。

然后,我给大家泼一盆凉水,想看草原霸总张凤侠的也不要读原著了,散文里面有母亲这个形象,但是一直在打酱油,张凤侠身上的坚韧是从散文中“我”的性格里提取出来的。也就是说,在李娟的散文里,“我”既是张凤侠,又是李文秀。你们无法从原著中直接找到张凤侠,只能从李娟的字里行间寻找张凤侠的那股子强大的生命力。

最后,我再给大家泼一盆凉水,想看男人与马的、想看哈萨克猎人打狼的、想看大草原上牧马放羊的,原著里也没有。李娟写了很多在大草原上生活的不便,当然也写了不少草原的美好,电视剧里呈现的主要是美好,而李娟在两方面都有所呈现,我认为她呈现出来的大草原不好的部分或许更多(更重要)一些。

正是因为存在着这些不好,大家又愿意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着,才能体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敬畏。

3.

散文《我的阿勒泰》分为两辑,第一辑记忆之中,11篇,写于2007年至2009年;第二辑角落之中,13篇,写于2002年至2006年。

电视剧一开头扫雪的那一幕出现在了李娟写的《自序》之中,里面有一句话很有味道:“于是在冬天最冷的漫长日子里,没有一行脚印能通向我的家。”

第1篇《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电视剧里有删减,相关内容出现在李文秀跟张凤侠一起去进货的那一集。李文秀想买只兔子,张凤侠说袖珍兔养一年也不够一盘菜的。散文里关于袖珍兔的描写不是这样的,“我”回家的时候想给家人带礼物,买了两只袖珍兔,老板说袖珍兔不会长大,吃得少又好养,结果买回家之后喂了一段时间,袖珍兔胖得跟小猪一样,连跳都不会了,只会爬。

第2篇《属于我的马》:电视剧里将这一篇改编之后,放到了李文秀去巴太哥哥周年祭上讨债那场戏。苏力坦因为没有那么多现金,给了张凤侠一只骆驼作为抵押。不得不说,苏力坦有点《权力的游戏》里兰尼斯特家族的味道,兰尼斯特,有债必偿。

按照当地人的礼性,不还清生前的债务是不可入葬的。葬礼上,会有人询问“此人生前亏欠过别人的财物吗?”,得到否定的回答葬礼才可以继续。因为牵扯到宗教问题,电视剧对此进行了弱化处理,并且将时间点改成了周年祭,而非葬礼。

按照当地人的礼性,托肯是不能撒谎的。她必须将丈夫生前的债务说出来,并且如数偿还,丈夫的灵魂才能安息。所以,电视剧里当李文秀说出死者生前债务问题的时候,死者的亲属一片哗然,说死者的灵魂一直没有得到安息。

在李娟的散文里,并没有拿骆驼抵债,而是用了一匹马。但是,她们家没有条件养马,处理它的唯一方法大约就是宰掉吃肉。作者在这里说,如果养马只是为了吃肉,生活该索然无味到什么地步?

第3篇《“小鸟”牌香烟》:这篇散文里的梗几乎全都用在了电视剧里,就是牧民买烟那段,语言不通造成的笑话,很轻松的一段。

第4篇《打电话》:这篇散文里的内容只有一个镜头,就是进城的时候张凤侠把电话机揣在包里,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散文里说,这是移动公用电话,也就是无线座机电话,形状和一般的座机一模一样,有话筒有机座有拨号盘,只是没有电话线牵着。隔两天充一次电。如果没读过李娟的这篇散文,可能会觉得张凤侠背着个电话有些奇怪。

虽然在电视剧里只出现了一个镜头,但是电话却是整部电视剧里最重要的道具之一,电话造成的信息差有点类似于小说中的有限视角,张三知道的事情因为电话没打通,李四并不知道,这就造成了错位,形成了张力。

例如,在电视剧的一开始,因为张凤侠没接到李文秀的电话,所以李文秀不得不自己一个人走回家,导致回家的过程十分曲折;因为一个电话,引出了朝戈和托肯的恋情;后来,李文秀去了夏牧场,因为接不到电话,编辑部一直没有联系上她;最后,李文秀感觉自己失去了巴太而哭哭啼啼的时候,张凤侠也是在电话时安慰了她,说出了那段经典的台词,夏牧场再好,牧民也会转场,为了让草场休养生息,就多给巴太一些时间吧。

第5篇《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这一篇其实是写草原上的交通不便的。摩托车已经是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可是乘坐的时候依然很痛苦,例如风沙肆虐、路况糟糕、容易迷路。李娟写迷路是这样说的:“这大地坦阔,看似四通八达,其实步步都有可能通向永远回不到上一步的地方。”

李娟在路上看到了一辆破破烂烂的车,早就该报废了,还偷偷行驶在这种永远不用提防交警的“黑路”上。她写道:“荒野将它从很久以前藏匿到如今,像是为世界小心地保存了一样逝去的东西……”

电视剧里张凤侠帮助高晓亮从路过的汽车里抽汽油那段,就是从这一篇散文里选取的。不过,高晓亮这个人物角色在散文中并不存在,与他最像的是一群人,就是那些去阿勒泰来挖木耳、虫草和玉石的人,那些人没有姓名,他们的心中只有两个词,一个词叫金钱,另一个词叫活着。李娟用一种很悲悯的笔触在描写他们,既写了他们的唯利是图,又写了他们的迫不得已。

第6篇《通往滴水泉的路》:这篇散文是讲一对夫妇在沙漠中开饭店的故事,男人经常搭过路的车离开一段时间,后来女人跟一个年轻的司机跑了。这个故事没有改编到电视剧里,但是高晓亮帮张凤侠卖货一去不回的灵感,大概是从这篇散文中获得的,能从这篇散文里模糊地看到一些影子。

4.

第7篇《过年三记》:这篇散文分为散步、放烟花和有关外婆三部分。第一部分未在电视剧中出现,第二部分出现在了最后一集过年放烟花的那段。在电视剧里,奶奶和村主任一边吃饺子,一边看烟花,走过去的时候烟花放完了,这个梗是李娟写的,不过散文里没有村主任,奶奶也不奶奶,而是外婆。

第三部分有关外婆,电视剧中只选取了饭量大这一个人物特点,其余的没有用。李娟的散文里写的是外婆,电视剧里改成了奶奶。我觉得这个处理是合适的,因为8集的电视剧,不可能每个人物都面面俱到,肯定是有取舍的,将外婆改成奶奶,可以少用很多笔墨来解释,不然很难说清楚这一家人的关系。张凤侠被赶回娘家了?

毫无疑问,散文中外婆的形象很丰满,甚至超过了母亲的形象,有很多笔墨都是写这个老太太的。而电视剧中的奶奶,除了清醒时抱着孙女时的温情时刻和糊涂时想着回沈阳的伤感时分,其它时间只是背景板和用来调节气氛的喜剧元素,这成了很多原著粉无法接受的地方。滕丛丛把李娟创造出来的一个丰满的形象改编得瘦骨嶙峋。

不过,在这里我要为导演滕丛丛辩解几句。散文讲究的是形散神不散,而电视剧形和神都不能散,要考虑整体性,所以不得不对一些无关故事主线的人物进行删减,不管这个人物有多传神、有多丰富。

我觉得,在文学作品影视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东西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永远都不要被原著限制。

第8篇《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这篇散文的内容在电视剧中没有体现。这是一篇怀念外婆的散文,她写了外婆很多令人讨厌的地方,但是当外婆真的死掉了,她忽然觉得,一个生前那么讨厌的老太太,死后竟然如此安详、宁静。

李娟说:“我不能勘破生死,但也能渐渐明白死亡并不可怕。死亡不是断然的中止,而是对另外一场旅行的试探吧?”她还说:“在外婆给我带来的一场又一场安静之中,生命中的恶意一点点消散,渐渐开始澄明懂事起来。”

最后,作者说生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艰难,大不了像外婆那样,吐吐舌头而已……

第9篇《蝗灾》:这篇是讲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没有改编进电视剧。在这篇散文里,李娟有点庄子齐物论的意思。

庄子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而李娟则是站在了大自然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蝗灾。“蝗虫是有罪的吗?作为自然界理所应当的一部分,它们的种种行为应该在必然之中:必然会有蝗灾出现,必然得伤害人的利益以维护某种神秘公正的平衡。”

“蝗虫真可恨,但也可怜。因为它们的初衷跟羊一样,只是找口吃的而已。”

这篇散文的思想性还是有的。

第10篇《我们这里的澡堂》:这篇散文被改编成了进城洗澡那段,几乎里面所有的描写在电视剧里都有体现。在电视剧里,正洗着澡一个哈萨克妇女开始唱歌,整个澡堂里的女人都跟着唱了起来,那个场景很震撼。

然后,镜头切到了张凤侠,她也在洗澡,皮肤黝黑,脸都被晒爆了皮,她没有唱歌,因为她是一个汉族女人。这里面有两种情绪,一种是通过唱歌展现女人对生活的热爱,另一种是展现张凤侠作为异乡人的疏离感。

我一直都觉得,男导演在拍女性的外在美和男性的内在美上更擅长,而女导演在拍男性的外在美和女性的内在美上更擅长。例如,在王家卫拍《繁花》之前,我对辛芷蕾的印象还是那个在《绣春刀》里一刀斩断所有女星武侠梦的女杀手丁白缨,以及在《庆余年》里的那个爱嗑瓜子的北齐圣女海棠朵朵。然而,在王家卫的镜头之下,我忽然发现辛芷蕾竟然这么美,那种女性的魅力令我怦然心动。

同样,在藤丛丛的镜头之下,巴太可太帅了,虽然给的镜头并不是特别多,但是总觉得巴太一直出现在脑海里。作为一个男人,我都觉得巴太很帅,忍不住心动。女导演太能发现男性的美了,可能这本来就是刻在人类DNA里的东西吧。

而在展现女性内在美的时候,女导演往往更加给力。例如,这一场澡堂洗澡的戏,向我们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女性肉体,有李文秀年轻的肉体,有张凤侠以及其他哈萨克妇女的已经变形的肉体,还有奶奶已经衰老的肉体。

如果换成一个男性导演,为了商业价值,大概会怼着李文秀多拍几组镜头吧。这在众多电影、电视剧中并不少见,有的还把这些当成了卖点。其实,这是对女性的一种物化,是对女性美的一种标签化,将女性的美进行了狭隘地诠释。

我希望所有的女人都是美丽的,但是我同样希望女人是不必美丽的。女人的美丽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而非受到他人眼光的审视不得已做出的改变。

我很喜欢藤丛丛塑造的张凤侠的形象,她才是真正的草原霸总。即使巴太又帅又暖,还会骑马射箭,最后为了自己心爱的姑娘杀死了最爱的马,但是在跟张凤侠对比的时候,巴太也不过是一只破碎小狗。

有的观众在抨击张凤侠跟高晓亮的那段感情戏。我想问,一个单身妈妈凭什么不能谈恋爱?男人可以想女人,女人为什么不能想男人?这不公平,也不现实。

我觉得很多时候,男女不平等是由我们肆意地贴标签造成的。例如,我们要求女人温柔善良美丽大方。当我们将温柔,或者柔弱这个标签贴到女人身上的时候,其实也将另外一个与之相反的标签贴在了男人身上。当我们要求女人温柔的时候,同时也要求男人都坚强,要富有男子汉气概,男人不能哭哭啼啼,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

女人为什么不能当大女主大杀四方呢?男人为什么不能当破碎小狗趴在姐姐腿上哭哭啼啼呢?标签才是造成男女不平等的罪魁祸首。当我们不再肆意贴标签,或者我们不再被别人贴的标签影响的时候,真正的自由才能实现。

5.

第11篇《我家过去年代的一只猫》:这是第一辑里的最后一篇,这篇散文没有改编进电视剧。我认为这是24篇散文里最好的一篇,没有之一。对异乡人的那种情感,这篇散文描写得最生动,也最深刻。

在美国,有一位英国文学批评家、小说家,他的名字叫詹姆斯·伍德。这句话一看就很绕,在美国的英国批评家。没错,詹姆斯·伍德是一个英国人,但是他长期在美国居住。他觉得自己既算不上一个英国人,也算不上一个美国人。他称这种感觉叫做无家可归,英国不是他的家,美国也不是。

詹姆斯·伍德是我最喜欢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的文学批评很有特色,主打一个自以为是。当他认为小说是这个意思的时候,哪怕作者跳出来说他不是这样想的,那也不行。詹姆斯·伍德会告诉你,我是根据小说文本得到的这个结论,如果你在写的时候不是这样想的,那就是你想错了,那就是你写错了,而我没有错。我喜欢他的这种态度,文学批评就是要自以为是。想端水,那就不要搞文学批评。

詹姆斯·伍德骂过很多人,说这个写得不好,那个写得不好,而当他自己写《世俗的无家可归》的时候,我觉得写得也很一般。里面虽然引经据典,带着无数书名号,但是在对无家可归的这种情感的表达上,离李娟的《我家过去年代的一只猫》差了不是一点半点。我觉得,詹姆斯·伍德应该抽空骂一骂自己。

李娟的这篇散文分为两部分,前面一小段写的是外婆的铜磬。外婆有一个很小的铜磬,很喜欢。外公嗜赌成性,偷偷把外婆的铜磬卖了。六十多年过去了,外婆还惦记着她的铜磬,但是她只会想起铜磬的好,却忘记了外公的糟。这时候,李娟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死去的人全都是已经被原谅的人。”

至此,这篇散文的上半部分结束,开始写那只可怜的大黄猫。外公在把家里能卖的东西全都卖掉之后,把家里的猫也卖了。开始的时候,外公卖得近,第二天一大早猫自己跑了回来。

外公为了赌,把猫抱出去,又卖了一次,卖到了离家三十多里的地方,结果外公还没回家,猫又自己跑了回来。外婆央求外公,不要再卖那只猫了,外公不听,把猫蒙在布袋子里卖到了邻县。

这次离家五十多里,猫再也回不来了。可是,外婆心存侥幸,总是觉得猫有一天会自己跑回来,于是天天跑出去看,还在猫之前用的石钵里注满清水,等它回家。只是,再也没有等到。

以上都在写猫,猫的故事讲完了,忽然笔锋一转,李娟开始写她自己:“我在新疆出生,大部分时间在新疆长大。我所了解的这片土地,是一片绝大部分才刚刚开始承载人的活动的广袤大地。在这里,泥土还不熟悉粮食,道路还不熟悉脚印,水不熟悉井,火不熟悉煤。在这里,我们报不出上溯三代以上的祖先的名字,我们的孩子比远离故土更加远离我们。哪怕再在这里生活一百年,我仍不能说自己是‘新疆人’”

就像詹姆斯·伍德一样,他不是英国人,也不是美国人,他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李娟又想起了那只被卖到了外县的猫,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往它的石钵里注上清水了!

李娟强行给自己提了一口气,觉得自己还可以回去。她说:“我不是一个没有来历的人,我走到今天,似乎是我的祖先在使用我的双脚走到今天;我不是一个没有根的人,我的基因以我所不能明白的方式清清楚楚地记录着这条血脉延伸的全部过程;我不是没有故乡的人,那一处我从未去过的地方,在我外婆和我母亲的讲述中反复触动我的本能和命运,永远地留住了我。那里每一粒深埋在地底的紫色浆果,每一只夏日午后准时振翅的鸣蝉,比我亲眼见过的还要令我熟悉。”

散文的结尾很漂亮,又写回了猫,其实也是在写她自己。她写了那只猫的回家。李娟写道:“总有一天,它绕过堰塘边的青青竹林,突然看到院子空地上那台熟悉的石磨,看到石磨后屋檐下的水缸——流浪的日子全部结束了!它飞快地窜进院子,径直去到自己往日吃食的石钵边,大口大口地痛饮起来。也不管这水是谁为它注入的,不管是谁,在这些年里正如它从不曾忘记过家一样,从不曾忘记过它。”

凭借这篇散文,我觉得李娟可以跟鲁迅、朱自清、徐志摩、周作人、沈从文、郁达夫、老舍、巴金、郭沫若、余光中、汪曾祺、史铁生、毕淑敏一起,被收录到《50::伟大的中国散文》里。

6.

第二辑角落之中,写于2002年至2006年,共13篇,我从1开始重新编号。

第1篇《汉族孩子们》:这篇散文有一个梗被改编进了电视剧。有一个汉族小朋友,名字叫高勇,当地没有汉族学校,只好上哈萨克语小学,不出两个礼拜,高勇就跟当地的小朋友无碍交流了。他的名字也从高勇,变成了“高勇别克”——“别克”是哈萨克族男性名字中常见的后缀。

第2篇《巴哈提家的小儿子》:看名字很像巴太,巴太是苏力坦的小儿子,可惜这篇里也没有你们想要的巴太。巴哈提的小儿子跟巴太性格中顽皮的那部分有点像,例如趁着文秀睡觉,巴太给文秀的鞋带打了牧童结。这篇散文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写小男生的恶作剧,很像呼兰脱口秀里讲的,小男生捉弄小女生,最后小女生哭了,他不上去哄,还要说胆小鬼,略略略。

小男生真讨厌。

第3篇《河边空旷的土地》:这篇散文里的内容改编进了在河边捡石头那段。奶奶的石头不是从这里捡的,这篇散文里没提到。

第4篇《喀吾图的永远之处》:过油肉拌面的梗出自这篇散文。沙力家的狗咬人很厉害,电视剧里李文秀刚回家的时候遇到的大狗就是沙力家的,张凤侠被那个想吃过油肉拌面的人问烦了,就给他指了去沙力家的路,让沙力家的大狗把他赶走了。

牧业大队买裤子的桥段也是出自这里。“牧业大队经过时,卖得最快的是裤子。真不知大家咋那么费裤子,估计可能是整天骑马骑的。牧业大队完全过去后,裤架上至少得空下去近两百条裤子。”

在李娟的散文里,她的名字叫裁缝家的女孩,而在电视剧里,她的名字叫小卖部的女孩。这两个名字其实是有挺大的区别的,它们之间隔着某些生活的艰辛。

电视剧里的李文秀,虽然在阿勒泰生活艰苦,她在小卖部是没有太多工作的,可以一边照顾生意,一边写写散文,闲暇之时还能去荒野里睡觉,跟巴太谈谈恋爱什么的。但是,裁缝家的女孩不同,她平时要踩缝纫机做衣服。李娟的生活比李文秀的要辛苦很多。在改编电视剧的时候,淡化了生活中的苦难,添加了一些生活的美好。

散文里白毛喝酒这段改成了托肯丈夫喝酒,最后托肯丈夫冻死在荒郊野外。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小卖部卖的啤酒是乌苏啤酒,620ml的红乌苏,又名夺命大乌苏,酒精含量4%,麦汁浓度11%。因为口感不错,再加上每瓶多出120ml,一不小心就会喝多,故名夺命大乌苏。

第一次喝夺命大乌苏我不知道深浅,差一点喝醉了。中间不得不暂停一下,缓了缓才能继续喝。要是喝醉了,我的啤酒小王子的称号可就保不住了。喝啤酒不醉,这是一个山东男人最后的倔强。

男人是不是至死是少年我不管,反正我至死都是啤酒小王子,喝啤酒不能醉。即使有一天我老了,那我也是啤酒老大爷。

在这篇散文里,白毛有一段对话挺有意思。

“不喝不行吗?”

“为啥不喝?喀吾图这个地方嘛,就只剩下酒了。”

这段对话谁懂?喝酒的都懂。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还有夺命大乌苏、青岛白啤、雪花纯生、燕京U8、喜力零度、百威拉格……

托肯的故事线也是从这篇散文里摘出来的:“听说当地的风俗是寡妇再婚的话,前夫的孩子得还给前夫的家族。”托肯故事线里最大的矛盾冲突就是从这句话里衍生出来的。

李文秀讨债找错对象那段也是从这篇散文里改编的。只不过,散文里的对象是一对母子,感情更充沛一些。牧业大队在挑裤子的时候,一对母子也在那里挑裤子,因为人太多了忙不过来,一直没注意那对母子,最后清点裤子的时候,发现少了一条童裤,正是那对母子试的那条。于是,母亲就让其他人帮助带话,让他们抽空把账付了。

一场大雪之后,那天来买裤子的小孩子敲开了小卖部的门。一边解释一边哭,说自己那天没买那条裤子。一个孩子,连夜跑了近十公里雪路,就为了解释一件根本解释不清的事情。后来,李娟从柜台后面找到了那条裤子,那对母子果然没有拿走。

李娟说:“照很多人的想法,既然知道自己没有做什么错事,任何解释都是不必要的。被冤枉后该做的事,就是与冤枉者为仇。

“但他们究竟想到了什么呢?

“明天就是过节了,是不是他们的礼性是不能一边容忍别人对自己的误会,一边享受节日的美好祥和?”

就这样,李娟和母亲也走了十公里雪路,去给那对母子道歉了。李娟说,那条路虽然难行,但是再难也要到达,因为它的名字叫清白之路。这个故事要比电视剧里的那个更感人,让我觉得人间还是值得的,不禁对这个世界又热爱了起来。

第5篇《要是在喀吾图生病了的话……》:这篇挺有趣的,讲的是在喀吾图生病的事,医生到点下班,不管病人是不是还在打吊瓶,也不锁门,让病人自己在那里输液。两个病人没办法,只能自力更生,互相拔针。这一篇散文没有改编进电视剧,如果拍成电视剧估计也没办法播。

7.

第6篇《乡村舞会》:这篇散文挺长的,电视剧里关于拖依的内容是由这篇改编的。文秀问托肯舞会上的歌曲是什么意思。托肯说,爱嘛,爱过来爱过去的。

电视剧里的库兰是个跟文秀差不多年龄的小姐姐,甚至跟巴太还有婚约,让文秀正儿八经吃了口闲醋。但是在散文里,库兰是个五岁的小朋友。

在散文里,李娟参加乡村舞会,因为她是个汉族姑娘,找不到舞伴,很孤单。这时候她写道:“终于,凌晨三点钟时,我的男朋友库兰来了。他实在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伙伴,我们一见面就抱在一起,大声叫着对方的名字,边喊边跳、又叫又闹的。”

我还以为李娟恋爱了。后面她说,库兰五岁,是个小光头。这还没完,等到夏天的时候,库兰的头发长了出来,才发现库兰是个小女孩。

在乡村舞会上,李娟偷偷喜欢一个叫麦西拉的小哥哥,可惜小哥哥并没有关注她。她说自己永远是一个独自的人,没有爱情真是丢人。读到这里,我都有点坐不住了。咋回事嘛,我只不过是个脑残粉过来读原著的,怎么好端端还戳我的恋爱脑呢?过分。

除了对自己无疾而终的暗恋的描写,李娟还写了乡村舞会上的舞蹈,并且将舞蹈进行了升华。她说:“跳舞是本能——掌控自己的身体,展示自己想要的美,熟悉自己,了解自己,发展自己——舞蹈是发现自己的行为呀。”

跳舞是本能。新疆人为什么那么会跳舞?本能。其实,唱歌也是本能,有舌头的人就会唱歌。以此推导下去,写作也是本能,所有人都应该会写作。对不起,我又装逼了。因为装逼也是本能。

“我说着舞蹈,和这世间舞蹈着的一切。那些美的形体,若非没有美的想法,怎么会如此美得令人心生悲伤?那些睡着了的身体,那些木然行走着的身体,或是激动地说着话的身体,轻易地从高处跌落的身体——都在世界之外,创造着世界之外的事物。越积累越多,离世界越来越远。于是我们看到那些身体一日日衰老下去,到了最后也与世界无关。只有舞蹈着的身子,才是世界的谐调圆满的一部分吧?……只有美,才能与万物通灵,丝丝缕缕吸吮吐纳。只有美才是最真实不过的自然。”

这一段李娟赢了,在那些未能改编进电视剧的散文里,我们无法窥探李娟和藤丛丛到底哪个更厉害。但是,在《乡村舞会》这篇散文里,我们谁都知道——不管是李娟、藤丛丛,还是观众——舞蹈应该在电视剧中呈现。藤丛丛没能把舞蹈之美拍到电视剧里去,拍新疆怎么能不拍新疆舞呢?李娟赢一局。

“我仍在自己的生活中生活,干必需的活,赚必需的钱。生活平静繁忙。但是我知道这平静和这繁忙之中探深忍抑着什么。每当我平静地穿针引线时,我会想到,我这样的身体里面有舞蹈;每当我不厌其烦地和顾客讨价还价,为一毛钱和对方争吵半天时,会有那么一下子也会惊觉,我这样的身体里是有舞蹈的:每当我熬到深夜,活还远远没有干完,疲倦得手指头都不听使唤了,瞌睡得恨不得在上下眼皮之间撑一根火柴棍……我这样的身体里是有舞蹈的呀!我想要在每一分钟里都展开四肢,都进入音乐之中——这样的身体,不是为着疲惫、为着衰老、为着躲藏的呀!”

这一段话有一部分直接成为了电视剧里的独白。这一段写得确实很精彩,让我再次想起尼采的那句话:“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我们从李娟身上,看到了跟尼采一样的强大的生命力。呼吸和心跳并不是区分活人与死人的东西,生命力才是。

愿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世界上肆意地活着,用力地活着。

8.

第7篇《坐班车到桥头去》:这一篇在电视剧里只选了一个镜头,就是牛吃刘德华海报的那段。

“店外贴了一张盖住了整面墙的摩托车广告的喷绘招贴,刘德华板着脸站在那里,旁边一头牛正在津津有味地舔他的脸。”这一句话改编进了电视剧。

这篇散文的结尾很有意思,李娟是这么写的:“汽车缓慢走到土路尽头,疲惫地停下。马路边等待已久的人们向车门聚拢了过来,冲车里大声呼喊着亲人的名字。终于到了。我都写累了。”

这篇散文写的是乘坐公共汽车的疲惫和漫长,最后一句话堪称经典,“我都写累了”。作者突然从散文里跳出来,吼了这么一句,很有意思。

第8篇《弹唱会上》:电视剧里,张凤侠用钉书机帮李文秀钉裙子就是从这篇散文里选取的片段。“我拆下随身带的一个小本子上的书钉,一共三个,刚好够用,像别针一样把撕坏的那道大口子连到一起。”只不过,电视剧里钉裙子的主角从李娟变成了张凤侠。

在散文中,苏力坦这个人物是没有的,不过有关于猎人的描述。“在我们这个时代再也没有猎人了。有的话,也会在前面很不光彩地冠加个‘偷’字,偷猎者。野生动物越来越少,必须得加以保护。但我想,造成野生动物的濒临灭亡,其实并不是仅仅因为猎人的缘故吧?这人世间更多的欲望远比猎人的狩猎行为更为黑暗贪婪,且更为狂妄。”

在电视剧的最后一集,朝戈训斥高晓亮的话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如果没有利益的驱使,没有买卖,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去挖虫草,去破坏大草原。

这篇散文的最后一段没有改编进电视剧,但是写得很好,李娟想跟那个拿到赛马冠军的小孩子同行,因为她觉得:“呵呵,其实我倒蛮愿意和这孩子同行一程。正如我能感觉得到听不懂的弹唱内容中,那些核心部分的开端和结束一般——我能感觉到他年少的心灵中某种强大事物正在平静呼吸。如果有这样一个伙伴同行,一路上随便聊聊,一定会很快乐的。并且或多或少,还会多知道些什么。”

是啊,年少的心灵中总会有某种强大事物正在生长,像一团火一样明亮,那是不灭的希望和顽强的生命力。我也喜欢与之同行。我也渴望知道一些其它的东西,或多或少。

第9篇《古贝》:这一篇散文讲的是跟一个叫古贝的女孩子的友谊,未改编入电视剧。

第10篇《在荒野中睡觉》:李文秀在草地上的睡觉,鞋带被巴太系牧童结的那段出自这里。不过,李娟只写了睡觉,没写牧童结。李娟在荒野里睡觉不会遇到巴太,只会遇到下雨。

“天上明明晴空万里,可的确有雨在一把一把地挥洒。真想不通啊……没有云怎么会下雨呢?雨从哪儿来的?这荒野真是不讲道理。但慢慢地,这荒野又会让觉得自己曾努力去明白的那些道理也许才是真正没道理的。”

最后那句话很有意思,当我们觉得荒野没有道理的时候,荒野可能觉得我们也没有道理。真是,我见青见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李娟写自己睡醒了要再缓一会儿才能回家,如果缓不过来只能接着睡。“狠盯对面山坡看好一会儿,才会清醒。清醒了以后,才会有力气。有了力气才能回家。否则的话,我那点儿力量只够用来睡觉的。”

和她相比,我那点力量只够用来上班的,连睡觉都没有力气了,难怪我们都想去阿勒泰呢。

第11篇《我们的家》:这篇散文写了雨,写了风,写了漆黑的夜。我觉得夜写得最好。李娟说,夜那么黑,那么坚硬。可惜,电视剧只选了雨,没有选夜。

李文秀一家到达夏牧场之后搭了帐篷,但是下雨的时候漏水,文秀就用塑料袋挂满帐篷,一级一级地把水引到排水沟里。在大草原上,她忽然觉得塑料袋是一种神奇的东西:

“这样看来,就觉得塑料实在太神奇了!平时为什么就没有注意到这个呢?它和这山野里任何一种天然生成的事物是多么的不同啊,它居然可以遮雨……它是一种雨穿不透的事情,它不愿融入万物,它是在抵挡着,抗拒着的。又想到那些过去年代的人们,他们没有塑料袋子又该怎么生活呢?他们完坦曝在这个世界中,完接受这个世界,就一定比我们更加畏惧世界吧?有关这个世界的秘密内容,他们一定比我们知道得更多。”

有关这个世界的秘密,或许他们知道更多,我深以为是。他们的年代更久远,他们的生活更艰难,但是他们却能那么开心地活着,那么热爱生活,那么热爱生命,他们肯定知道一些我们根本不知道的东西。

第12篇《通往一家人去的路》:这一篇散文在电视剧里没有呈现。这篇散文比较短,只有一句话触动了我:“世界这么大……但有时又会想到一些大于世界的事情,便忍不住落泪。”

第13篇《木耳》:这篇散文比较长,张凤侠买羊的故事,挖木耳的故事都是改编自这一篇。

李娟对生活在大草原上的感受进行了总结,“也许一旦真正投入到无限的自由之中时,得到的反而不会是什么‘无限的自由’,而是缩手缩脚和无所适从吧……在这里,‘活着’是最最简单的一件事。而在活着之外,其他的事情大多都是可笑的。”

人活着有意义吗?余华的《活着》告诉我们,活着本身就是意义。活着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活着之外的事情大多都是可笑的,例如,拼命去追寻活着的意义。

电视剧里,刚到夏牧场的时候,张凤侠想去买一只羊,讨价还价到天黑张凤侠不得不在牧民住下,一起吃晚饭,结果牧民直接把她想买的那只羊宰了招待她。这是哈萨克民族的习俗。

“据说在更早的时候,哈萨克有一个传统礼俗是:自家放养的牛羊马驼,都只是作为供自己、朋友和客人享用的食物而存在的,是不可以作为商品出售来谋取额外利益。也就是说,要是一个根本不认识的人突然走上门了,他会立刻为这人宰只羊,慷慨地款待他;但是,若是对方要出钱买牛买羊的话,出再多的钱也不会卖。”

散文中写挖木耳远远比电视剧里的内容丰富,不但张凤侠一家在挖木耳,后来很多逃荒者也到阿勒泰去挖木耳。那些人已经吃不上饭了,不得不背井离乡,到深山老林里寻一口饭吃,他们买不起日用品,只能买几盒火柴,用塑料纸包好,放进贴身衣服的口袋里。李娟说:“我目送他们远去,他们因深藏着一匣火柴,而在身影中窜动着火苗。”

他们不但挖木耳,还挖党参,挖虫草,挖石榴石,只要能卖钱的东西,他们都要掠夺。这一类人在电视剧里被改编成了一个代表,那就是高晓亮。他想的就是发大财,然后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

当地人没有这么急功近利。“哈萨克牧人虽然曾经也有过自己的猎人,但他们总是严格遵循野生动物繁殖规律进行着狩猎行为,他们敬畏万物。他们的古老的礼俗中有一条是:不能食用野生动物和鸟禽,只以自己的牛羊、乳制品,以及这些东西的交换物为食物。”所以,这么多年以来,哈萨克牧人一直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懂得节制。

这一思想体现在了最后一集张凤侠劝解李文秀的对话里,夏牧场再好,牧民也会转场,因为夏牧场也需要休息。

9.

李娟《我的阿勒泰》里收录的24篇散文全部读完之后,就会发现电视剧里的故事主线并非改编自李娟的散文。编剧在将散文改编成剧本的时候,加入了很多自己原创的内容。如果说得更准确一点的话,那就是电视剧中最核心的东西都是编剧原创的。本剧的编剧有两位,彭奕宁和滕丛丛,滕丛丛同时还是本剧的导演。

散文改编剧本的难度很大,因为散文主要写情,即使是叙事散文,最后还是要落到情字上。而电视剧是以故事为主的,塑造的是人物。在散文中,真正有血有肉的人物只有一个,那就是第一视角的“我”。除此之外,其他人物在散文中都是模糊处理的,因为他们不重要。在李娟的散文中,她主要描写的是“我”的感受。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刻意为之。如果仔细看的话,李文秀的演员周依然和李娟长得竟然还有几分相像。也许是为了照顾原著粉的情绪吧,看到李文秀真的能想起作者李娟。

马伊琍演的张凤侠跟李娟的母亲也有相似之处,但是不多。奶奶的形象跟散文中姥姥的形象完全不同。李娟的另外一部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里有几张照片,其中就有姥姥的背影照。从背影看,奶奶跟姥姥差别很大,姥姥是个瘦小的老太太。

在电视剧里,主要有两条故事线,一条是李文秀的成长线,关于写作,关于有用无用,关于生活等等;另一条是李文秀的爱情线,她跟巴太之间的感情。除此之外,还有苏力坦、托肯代表的变革线,苏力坦作为传统思想的代表,他喜欢放牧、喜欢打猎,想让小儿子娶大儿子的遗孀;托肯、巴太、朝戈则代表着年轻人渴望的改变。还有一条支线,那就是高晓亮代表的利欲熏心和过渡开采,破坏了阿勒泰的环境,玷污了那里的纯洁。

关于对纯洁的玷污和对阿勒泰的破坏,电视剧里有一个小细节,那就是张凤侠对文秀说,她突然听不懂当地人的话了。本来张凤侠懂的哈萨克语也不多,但她长期跟当地人相处,已经能从他们的面目表情中看懂他们的情绪,理解他们想要传达的意思。

但是,当她跟高晓亮走得太近之后,她被某些不属于阿勒泰的东西染污了,所以她开始听不懂牧民的话。后来,高晓亮骗了张凤侠,张凤侠血本无归还是坚持把钱给牧民送去。

那个哈萨克大姐一直对张凤侠说,不必把钱给她,张凤侠假装听不懂,不停地打岔。大姐说,张凤侠,我知道你能听懂。此时,张凤侠又变回了那个当初的张凤侠,她又被阿勒泰重新接纳了,所以她又能听懂当地人说的话了。

在刻画高晓亮这个人物的时候,我认为滕丛丛跟李娟一样,都带着一种悲悯。例如,李文秀一直记恨着高晓亮昧下了自己的一部分遣散费。李文秀在打工的时候犯了错,被酒店辞退,高晓亮帮李文秀找经理要遣散费,经理给了高晓亮三百,高晓亮却只给了李文秀一百,自己偷偷留下了两百。当所有人都觉得高晓亮太坏的时候,有没有人注意到高晓亮在给李文秀这一百块之前说的话?

高晓亮说,你回家需要多少钱?李文秀说,七八十块。这时候,高晓亮掏出了一百块给了李文秀。导演通过这个细节表现的是,高晓亮的利欲熏心,但是良心未泯。如果李文秀说自己回家需要三百,高晓亮会不会全都给她呢?如果李文秀说自己回家需要四百,高晓亮会不会自己添一百给她呢?可惜没有如果,所以高晓亮依然是个坏人。

高晓亮的演员蒋奇明一看就像个坏人,但是你又不能说他是一个十足的大坏蛋,你会觉得他的坏也有几分道理。我觉得他最精彩的表演并不在《我的阿勒泰》里,而是在《漫长的季节》里饰演的傅卫军。

傅卫军为姐姐沈墨做了很多坏事,但就是对他恨不起来,他明明那么丑,那么坏。蒋奇明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演员,他能让身边的美丽小花变得更加美丽动人,当他是傅卫军的时候,他让沈墨那么美丽;当他是高晓亮的时候,他让李文秀那么美丽。建议当红小花们都去跟蒋奇明合作拍戏,他太能衬托女演员的美了。

其实,从本质上讲,高晓亮和李文秀是同样的人,他们都在拼命证明自己。李文秀出去打工,是想证明自己长大了;李文秀热爱写作,是想证明自己有能力。当这两个尝试都失败之后,她也不想拿家里的钱,她想通过帮助妈妈讨债的方式拿到钱,证明自己还是有点用处的。

高晓亮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自己的爸爸看不起他,他一定要挣到钱,把钱甩到爸爸的脸上,证明自己的能力。可惜,在证明自己这条路上,高晓亮越走越远,最后迷失在了旅途之中。

高晓亮没有李文秀的天赋,也没有李文秀的运气。李文秀有一个好妈妈,当李文秀急于证明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的时候,张凤侠告诉她,人不必有用。

李文秀说,我虽然笨手笨脚,但我还是个有用的人对不对?

张凤侠说,啥叫有用,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你看这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没人用,它就这么呆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是不是?

10.

多年以前,我也想做一个有用的人,那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一个有用的好人。从小在我的印象里,我爸爸是个烂好人,温柔善良,对生活心怀感激,对他人心怀友善。

我爸爸人不坏,只是没什么用处。从小我就想,长大之后一定要做个有用的人。但是,我又不能完全否定我的爸爸,因为我觉得他确实是一个挺不错的人,他是一个好人。于是,我的梦想就变成了当一个有用的好人。

我上大学的时候正好发生了马加爵事件,全国的高校都开始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学校也增加了一对一心理辅导这项工作任务。为什么说是工作任务呢?因为学校强制要求学生接受心理辅导,每周都有一个指标,完不成任务指标就要被通报。

那时候我是班干部,我负责班里男生的心理健康,团支书是个小姐姐,她负责班里女生的心理健康。我们每周都要选出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去学校接受心理辅导。那时候大家对心理辅导还是有些抵触的,即使没有抵触,谁愿意大周末的拿出一下午的时间去心理咨询室喝鸡汤呢?

我几乎动员了班里的每一位男生,让他们去接受一下心理辅导。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甚至不惜喊他们爸爸。但是,他们还是不去。没办法,任务必须完成,谁让我是班干部呢?那我就自己去吧。

给我做心理辅导的是一位正在读研的学姐,她学的专业与心理学相关,被学校拉过来做免费心理咨询。她一看到我的精神状态就明白了,我也是被迫营业,不得已而为之。

她说,你是班干部吧?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她说,这几天来的都是班干部。我说,班干部压力都比较大,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她说,我看你挺阳光的,不像有心理问题的样子。你是自己在那里玩一会儿沙盘,还是跟我聊会儿天?我说,我能走吗?她说,那不行,你至少要待够两小时,不然我会被通报的。我说,理解。那我就一边玩沙盘,一边聊会儿天吧,反正我又不能半路逃掉,我两个服务都要。

就这样,我一边玩沙盘,一边跟学姐聊天。她一边陪我聊天,一边填着各种各样的表格,应该是来访记录之类的东西。我记得当时她问过我一句话,你有什么梦想吗?

我说,我想当一个有用的好人。她想了一会儿,笑着说,你不必对自己这么苛刻,能做个好人已经很了不起了,必要的时候你可以把有用这事忘掉,生活能轻松不少。

当时我对她的话并没有太过在意,我坚信没有什么能够打败我。那时候的我还是个追风少年,意气风发有活力,年少有为不自卑。

我们班的男生女生比是3:1,团支书说一比一出人去接受心理辅导不公平,她要求按照男生三周女生一周执行。我觉得有几分道理,便答应了。

于是,我连着去了三周,跟学姐谈人生、谈理想,我们差点聊出火星子来。我每周都去找学姐,舍友都说我在跟学姐谈恋爱。被他们这么一说,我再看学姐的时候,竟然觉得她又漂亮了几分,忍不住心动了一下。

后来,这种心动还是无疾而终了。她大概看出了我看她的眼神有些异样吧。本来打算只去三周的,第四周的时候,团支书哭哭啼啼跟我说她没有找到愿意去的女生,问我能不能帮她。

其实,我正有此意,取代她去跟学姐聊天,但是我还是故作为难,拉扯了一番才答应的。团支书为此感恩戴德,给我买了三包辣条。

我也忘记在第几周的时候,我正准备去心理咨询室见学姐,她往我们宿舍打了电话,说自己心情不太好,让我暂时不要去了,什么时候再去等她的电话。

这个电话一等就等到了毕业,我一直不知道她当时遭遇了什么。我只是很幼稚地想,她可是学心理学的,她怎么会心情不好呢?她肯定没事的。

或许,我当时应该多问一句,怎么了。至少,也应该说一句直男都会说的话,多喝热水。可是,我什么都没做,过了一段时间我就把她忘记了。

后来,我大学毕业找工作结婚生子,过上了每个普通人都会过的那种生活。而生活并没有因为我曾经替同学们接受了无数次心理辅导而善待我,生活依然对我进行了无差别攻击,让我反复破碎,让我痛不欲生。

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了学姐曾经对我说过的话,你不必对自己这么苛刻,能做个好人已经很了不起了,必要的时候你可以把有用这事忘掉,生活能轻松不少。

我不再拿有用来要求自己,我开始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将自己作为一个无用之物坦然接受了下来。我决定踏踏实实做一个无用的好人。

后来我才发现,我甚至不如我从小就鄙视的老父亲,我做不到当一个好人。好人这个标签让我比别人多受了很多很多委屈,原来做个好人也这么难啊!

做好人这么难,我父亲却做了一辈子的好人,他该有多厉害呀!我想,有关这个世界的秘密内容,他一定比我知道得更多。

11.

生活艰难,偌大的公司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云南白药也有治不好的情商,拼尽全力却不做了一个有用的好人。

我们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某种代价。去爱,去生活,去受伤,也伤害了别人。巴太的箭没有射向踏雪,而是射中了自己,他为自己心爱的女孩破碎了。

文秀也曾经吃过踏雪的醋,她跟踏雪跑向不同的方向,巴太没有追她,而是去追踏雪。她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成长竟然是以踏雪的死为代价的。

那时候她太过年轻,年轻的你我,都接不住对方为我们做出的牺牲。牺牲的那一方,也会手足无措。所以,巴太离开了。

最后一集巴太杀马时的镜头变成了血红色,跟王宝强主演的电影《Hello!树先生》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代表着一种强烈的情绪。当然,《Hello!树先生》的结尾更高级,不单单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姜文的电影《鬼子来了》2000年上映,整部电影都是黑白片,到结尾杀头的时候,突然变成了彩色片,给人头染上了颜色。这个更高级。

不过,高级也是有风险的,虽然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夏威夷电影节Netpac奖、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荣誉,最后还是被封杀了,未能在大陆上映。

最搞笑的是,这部反映日本侵华的电影,在日本成功上映还拿了奖。不得不说,这部电影里的黑色幽默从影片中溢了出来,让现实也染上了黑色,失去了色彩,变成了一部黑白片。

在电视剧里,巴太的箭射向了踏雪,这一箭杀死了那个年幼的需要别人来疗愈的自己,从此长大成人。而他的父亲苏力坦用猎枪射向野狼的时候,他杀死了游牧民族残存的野性,杀死了草原上最后一个猎人。

张凤侠说,你可以不赞同他们,但是你不可以居高临下地改变他们。

我当然喜欢代表着新生力量的巴太、文秀、托肯,但是,我对老猎人苏力坦依然心怀敬意。他上交自己的猎枪之后,依然是一个猎人,因为即使巴太不能帮自己放牧,卖掉一半的羊和马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生活。他转场去了深山牧场,我相信,即使他没有了鹰,没有了猎枪,他依然会走仙女湾小道,因为他是一名真正的猎人,真正的猎人无所畏惧。

年轻时我没能成为巴太,但是老去之后,我渴望自己能够成为苏力坦,坚持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又想起了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里说过的话:“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明朝那些事儿》里无数王侯将相,无数风流人物,最后压轴出场的人物却是没有官身的徐霞客,一个在世俗意义上不务正业的人。

那年冬天,大雪封山,徐霞客在峭壁上凿出一个一个冰坑,一步一步登上了黄山之巅。他在黄山之巅什么都没有做,听了一整夜大雪消融的声音。那天夜里,他仰望星空,星河璀璨,身心澄明。

我想,李娟大概跟徐霞客一样,也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吧。那些东西我也想看一眼,真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126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54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445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85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78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70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27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00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83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9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46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1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23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2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