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问: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请教先生一个问题,孟子是怎么来养这股气的?谢谢~
答:首先,要有个好母亲,让他从小远离垃圾文化和陋习的污染。其次,这个好母亲还要激励孟子从小立志好好学习,读圣贤书。第三,圣贤书读多了,自然而然那股浩然之气就养出来了。
孟子的母亲,是怎么教育孟子的呢。有两个成语典故,非常能说明问题,一个是孟母三迁,另一个是孟母断织。
先说孟母三迁,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死的早,所以他们家住在墓园附近,孟子就跟着学了很多丧葬殡仪之类的东西,孟母一看要坏事,就搬走了。搬到一个集市上,孟子又跟着商贾学习做买卖,古代的时候,商贾是贱业,孟母觉得让孩子学这个不好,又搬走了。搬到了一个屠宰场附近,孟子又跟人学习宰猪杀羊的事,孟母觉得学这个也不行,就又搬走了,搬到了学宫旁边,于是孟子就开始跟人学习读书。
再说孟母断织的典故。孟子开始学习读书之后,有一天回来,孟母问他,今天学习怎么样。孟子漫不经心吊儿郎当的回答说,就那样呗。孟母很生气,拿起剪刀就把正在织的布剪断了,小孟子见状吓坏了,问为什么要把布剪断?因为孟子早年丧父,母亲织布是家庭的生活来源,而母亲居然把布当成剪断,可见母亲觉得读书有多重要。
见孟子那么害怕和困惑不解,这时候,孟母开始跟孟子讲道理了。
“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这段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你不好好学习,荒废学业,就跟我把这匹布剪断一样,君子只有学问卓越,才能生活的好,才能避开不好的生活。现在你荒废学习,以后肯定要吃苦的,免不了遭受生活中的祸患。这跟我织布养家是一样的道理,织布织一半把它废掉,怎么能供丈夫和孩子穿衣,而且保证家里不缺粮食呢?女人废止了养家的生计,男人荒废了德行的修养,不做盗贼,就只能做奴仆了。”
听完母亲的话,孟子怕了,从那之后,从早到晚勤学不止,奉子思为师,终于成为天下有名的大儒。看出来差距没,孟母看孟子吊儿郎当,并没有抓起孟子打一顿屁股,而是跟她讲道理,讲到他羞愧得心悦诚服为止。
很多孩子长歪了,责任主要是在父母那里。长歪了之后,还觉得是孩子不好管教,然后去学弟子规这种垃圾,试图把孩子变成言听计从的小奴才。这样的父母,和孟母一比,笨得令人忧伤。
孩子都是好材料,关键是很多父母不是好老师。家长们都喜欢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他们自己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孔子早年丧父,孟子也是早年丧父,他们后来成为圣人,都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再比如,岳飞,也是深受母亲的影响,才成为了盖世大英雄。主席也是受母亲的影响最大。可见,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比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无论多么伟大的圣人和英雄,他们都是伟大的母亲养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