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手册写到现在,得到了很多父母的关注,大家也问了我很多问题。比如,昨天我就遇到这样一个:请问在双语学习上,母亲是否更重要一点?
这篇我就来详细回答一下。
首先,问出这个问题的危险性在于,它有点不太公平地把母亲放在了那个“留在家里给小孩子教语言”的角色里面。而这个角色既不公平,也不合理。对妈妈而言,这显然是有歧视性的。对父亲而言,也是有歧视性的,因为父亲这个角色在儿童的语言发展中本身有着非常丰富的作用,包括可能成为一个“全职爸爸“。 目前,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证实过,父亲在抚养双语儿童这一方面比母亲更差(事实上,很多双语研究大牛都是男性,他们在招收许多儿童实验参与者的项目中,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的确,在过去,也在很多文化中,父亲在外养家糊口,母亲在家养育子女,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mother tongue(母语)的来源(Baker,2004)。在这种情况下,妈妈说什么话,怎么说话,都会对孩子的语言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母亲的第一语言和这个社会的主流语言是不一样的,她在家肯定是常常使用第一语言跟孩子交流。比如,在加拿大的很多华人母亲,在家里都是跟小宝宝说中文。对这些妈妈来说,如果要用语言B跟孩子讲话,无论这个语言B是父亲的语言还是社会的主流语言,听起来常常是不自然的、不流畅的、不准确的。
因此的确有这样一种事实:母亲在儿童语言的发展中起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深远的作用。在这种基础上,人们对母亲在养育双语儿童中的这一角色上期望极高。然而,如果父亲同时承担育儿责任,或者祖父母也帮忙养育孩子时,那么给母亲的期望值就会降低,因为养育自然而然包活儿童的语言获得。不过,“mother tongue”这个说法可以看作是对母亲在人类语言获得层面上的最佳褒奖。
事实上,的确有些妈妈不跟孩子说自己的族裔语(Heritage language)。对他们来说,跟孩子说当地的语言或者主流语言是很自然也很合理的,孩子也能听懂,因为学校里就是这么教的,孩子们之间也会用主流语言对话。此外,有些移民父母也特别希望能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对这些家庭而言,这就意味着语言已经得到了变迁。
研究显示,母亲与儿童的语言互动主要体现在基本的养育功能上(比如:吃饭、洗澡、穿衣服、行为规范等)。最近几十年以来,随着人们休闲娱乐时间日益增多,父亲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爸爸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跟孩子们一起互动,无形中对孩子的语言是一种极大的刺激。由于大多数父亲跟孩子的互动是一种以孩子为中心的方式(妈妈可能是规范更多),他们对儿童语言发展的贡献是被低估的(他们不会有意地、专门地去教孩子语言)。因此,即使是那些全职工作的爸爸,尽管他们和孩子互动的时间很少,他们也必须认识到自己对孩子潜移默化的语言引导作用。当然啦,现在也有那种全职在家带孩子的爸爸,以及外出工作的妈妈。
某些家庭中,父母分别各讲一种语言,这就是培养双语儿童的一种最自然的方式。此种情况下,父母双方都必须要意识到自己在儿童语言发展能力上的重要角色。无论是在牙牙学语还是在迅速掌握词语的阶段,双方必须要同时给孩子付出大致相同的语言输入。随着婴儿逐渐变成大孩子,父亲在语言交流的数量上会起到非常有用的作用。
父亲也会影响到孩子看待语言的态度。爸爸是否重视双语?爸爸对双语是持积极还是消极态度?这都会极大地影响到孩子。比如,研究显示,如果一个父亲对双语持怀疑态度,或者不喜欢妈妈给孩子讲另一种语言,这名儿童就会迅速地体会到父亲的负面情绪,导致他的语言表现严重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如果父亲是鼓励孩子学习双语的,也非常赞同母亲给孩子讲另一种语言,这就会让孩子感到自信,态度也会很快变好。
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父母双方在儿童语言学习阶段的作用同等重要(包括那些全职上班的父亲)。这也意味着,父亲和母亲都应该意识到,你们个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孩子听进耳朵,然后进行使用。比如,我就经常很惊讶地听到麦圈在说一句我最近从来没有讲过的表达方式和话语。我老公也很惊讶,他说是他以前讲过,但是是在很多天前讲的,而且是跟别人通电话时讲的。因此,这种令人赞叹的模仿和学习能力,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在家中布置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饮食的均衡摄入是每个家庭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语言的营养摄入也应该是我们父母的关注重点。在这一点上,爸爸和妈妈都是“语言厨房”的首席大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