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4日,“长城外,古道边”一行5人,前往北灵山一带徒步露营,具体路线为“塔尔寺村-北灵山-黄草梁-柏峪村”。冬季露营毕竟有些特别之处,加之活动中间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意外,这里结合16年11月底的海坨露营,做一个冬季露营的小结,只有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够更快的学习成长。
活动总结
前期准备
本次活动由毕豆子发起,初衷一是积累冬季露营经验,为计划中的冬季小五台之行降低风险,二是黑五海淘的帐篷终于到货,出来尝尝鲜。
由于冬季户外风险高,而准备时间也不够充分,所以目的地决定在走过且熟悉、强度和难度也不大的路线中选择。初步筛选包括黄灵穿越、后河踏冰、云蒙山天仙瀑,最后选择了海拔较高,与小五台地形更接近的北灵-黄草梁路线。
出行前一周,“长城外,古道边”群内发起活动,迅速形成毕豆子、寒冰、霍霍、骞骞的4人团队,提前做好装备分配与同步注意事项。清哥周五晚临时加入,慎重评估体力与装备情况后,一致同意清哥入队,并对睡袋配置情况做微调。
风险评估
- 路线强度和体力:两天累计行程18km,爬升1000m,考虑到雪地路滑,强度x1.5~2.0;夏季单日20km强度五人均可胜任。
- 路线相关经验:一行五人中,毕豆子和寒冰春天走过东灵-北灵-黄草梁露营路线,霍霍和毕豆子有冬季海坨露营经验,骞骞和霍霍刚走过风雪大五台连穿,清哥夏天走过黄灵一日穿越路线。
- 气温和装备:周末无雨雪,预计扎营点实心楼,可挡风,海拔1400左右,预计气温-30℃;睡袋预计平均1100g羽绒,羽绒服、防潮垫等保暖装备准备充分,冰爪、雪套、头灯等装备必备。
- 徒步时间:冬季白天时间短,且路滑夜路危险,每天有效活动时间有限,行程不可过于拖沓。
- 备用路线:下马威-柏峪,柏峪-北灵反穿,塔尔寺环穿,黄草梁-龙门涧,根据封山情况和意外情况随时调整;
主要装备列表
- 帐篷:MSR Hubba Hubba NX双人帐+门厅、冷山2Air双人帐、自由之魂旗云1.5人帐
- 睡袋:睡袋套睡袋或者睡袋套内胆的方式,原计划平均每人1100g+羽绒,微调后平均每人1000g左右;
- 防潮垫:平均每人两个蛋槽,或者蛋槽+气垫
- 炊具:炉头2个(一个分体式+一个一体式),气罐3个(火枫1大2小),套锅x2
- 其他装备:双杖、雪套、冰爪、头灯、暖宝宝、急救毯
- 另外,虽小队出行,仍携带手台2部,以应对必不得已分成小队,或需要手台呼救的情况;
行程记录
- 原计划周六早8点苹果园集合,由于部分同学迟到,错过一辆892公交车;
- 实际坐上892时间约9:15,坐到斋堂,改乘提前约好的黑车到塔尔寺村;
- 在村口短暂休整,补充能量,开始徒步时间为13:30;
- 从塔尔寺阴坡开始上升,一路仅做短暂停留,于18:00左右抵达无名一山下公路,在公路旁营地扎营,单日行程9km;
- 周日早8:30起床,吃早饭,拔营完毕出发时间11:20;
- 15:00抵达柏峪大牌楼,单日行程11km;
- 黑车、公交、地铁回京,满恒记涮锅腐败。
不足与教训
本次活动虽然整体顺利,但也出现一些不足与教训,如遇恶劣情况可能引起大问题,需要引以为戒。
- 行进速度慢,未在预定地点扎营:
- 早上错过一班车,整体出发时间较晚,而冬天17:30左右就会日落,徒步时间紧张;整体行进速度太慢,平均每小时只走2km,完成第一天预计的10km的路程需要5小时;意识到行进速度慢后,领队毕豆子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移动速度,且队伍整体休息次数偏多;
- 从无名一下到公路后,天色已晚,继续到实心楼路段为背阴面,需要开头灯前行,且天黑扎营困难,临时决定在公路边一处营地扎营,营地平整但不防风。虽然当晚风不是很大,但是未在理想营地扎营增加了无形的风险。
- 扎营、拔营速度慢:
- 新买的Hubba帐篷没有充分熟悉搭建过程,导致在天色昏暗且气温低的情况下搭建很不熟练;且其他队员对Hubba和旗云两顶帐篷不熟悉,无法有效并行作业。整体搭建速度慢增加了失温风险,如遇恶劣天气,搭建的不熟练会带来更多问题。
- 做饭吃饭耗时较长。虽然出行前特意多带一个锅,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一个炉头火焰较弱,且两个炉头没有合理有效并行工作,实际上是5个人围着1个锅在吃饭。尤其早饭从8:30吃到11:00,时间较长导致拔营出发时间较晚。由于是腐败活动,吃饭时间长尚可接受,如果是高难度高强度的活动,需要反思如何分工合作更为高效。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本次活动出现了霍霍同学的意外受伤事件,其中反应出的意识和技能不足需要我们深刻反思。
- 意外受伤事件始末:
- 第一天无名二至无名一的路途中间有一个陡坡,夏季经此都容易出现滑倒的情况,冬季覆盖上一层雪之后更是湿滑难行;
- 走此坡之前毕豆子提示队员穿上冰爪,但是自己却嫌需要绑绳的技术冰爪麻烦没有穿,此为安全意识薄弱之一;
- 此路段霍霍走在队伍最前端,骞骞随后,毕豆子居中,寒冰与清哥殿后;
- 霍霍和骞骞走了一小段之后决定坐下来顺雪坡滑下去,第一段坡顺利,第二段坡时由于下滑速度过快,情急之下霍霍用手撑地,导致左手搓伤;
- 后续队员仍然采用边滑边走的方式下到坡底,其间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危险性,还高兴的拍滑雪的视频;其中毕豆子虽然试图走下来,在第一个坡的时候由于未穿冰爪不慎滑倒,顺势也滑过了第一个坡;
- 霍霍左手受伤后疼痛难忍,毕豆子和寒冰简单检查后认为是软组织挫伤,未做特殊处理,也未引起重视,第一天晚上和第二天早上,霍霍还继续为大家做饭;
- 第二天下午出山后,霍霍左手开始肿胀,但当晚回京并未及时就医;第二天去中日友好医院X光检查发现左手第五掌骨严重错位,第四掌骨也有骨裂情况,当日转到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并于当晚进行手术。
- 事件反思:
- 安全意识弱: 全体队员对野坡滑雪的风险都没有足够认识,因为有趣而忽略了其危险性。毕豆子更是安全意识薄弱,雪坡未穿戴冰爪,需要深刻检讨。霍霍受伤只是此次的结果,如果整体安全意识的薄弱,下次受伤的可能是其他任何人。
- 急救知识不足: 受伤发生后,毕豆子和寒冰均检查了伤手,但是完全无法判断是手骨骨折还是软组织挫伤,也并未对伤手做冷敷、包扎固定等处理,基本上遇到受伤就是一脸懵逼的状态;
- 急救药物、设备不全:仅准备了退烧、消炎等药物,并未准备应对外伤的药品,事先准备严重不足。
- 值得探讨的几个点:
- 户外的趣味性与危险性:户外运动天然有风险,这也是户外的魅力之一,但是如果太过追求好玩儿刺激,必定使这项活动危险系数骤增。要激进还是要谨慎,走得更精彩还是走得更长久,平衡点在哪里,如何既玩儿的高兴,又玩儿的安全,我不敢说这里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心里有自己的选择。
- 风险判断能力与基础技能的提升:如果上面的问题更多是个人选择,风险判断意识和技能的提升我觉得是对自己和对他人都有利无害的事情。对活动的风险性有准确判断,意外发生后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处理和挽回,这也是自己有能力选择“精彩”的户外方式的一个底气与保障。这要求我们每次出去并不仅仅是“玩”,还要积极的总结经验教训,让下次玩儿的更好。在出行之余,学习也要做在平时,比如参加一些急救知识、户外技能的课程。
这次发生的意外,让我深感自己的欠缺与不足,无论是在意识上、技能上还是行前准备的用心程度上。我之前虽然组织过几次活动,但从来不敢以“领队”自居,也只敢小队出行让风险尽量可控,将自己处于危险之下可以说是自己的选择,将他人处于危险之下就是一种不负责任。可是“无兄弟不登山”,户外不是一个孤独的旅程,既然选择走下去,就只能让自己更强大,为自己也为队友去承担更多的责任。梦想既在远方,就不能停下成长的脚步,fighting,让前方的路走得更美也走得更稳。
冬季露营小结
气温变化
- 冬季徒步气温变化非常大。以这次北灵为例,我的温度计一直挂在背包外面监测气温。白天向阳面气温也就-10℃左右,背阴面却可以低到-20℃,晚上就降到了接近-30℃;
- 另外不同的天气条件体感温度也会差异很大。上次海坨,阳坡爬升时太阳照在身上还暖洋洋的,我们还有说有笑;到了小海坨顶下撤到鞍部过程中,风一直很大,感觉热量被不断的从身上带走,分分钟被吹得“透心凉心飞扬”,我们也只能匆匆赶路,尽快赶到林子里没有风的路段。
装备TIPS
- 气罐
- 冬季或高海拔露营时,由于气温低,燃气气化又不断带走热量,罐内气压有限,经常烧一会儿就只剩点儿微弱的小火苗,做饭烧水特别慢。
- 直接解决方法有两个,一个是戴上手套不停搓气罐儿,通常效果是杯水车薪,倒是可以把自己活动的很暖和;另一方法是,在气罐上浇点儿热水,马上能看到火苗窜出来,缺点是浪费热水,而且浇一次水撑不了多大会儿;
- 炉头:加热气罐儿只能缓解,更根本的办法还要从炉子本身下手。
- 一方面不同的汽炉在冬天表现差异很大,这里要表扬一下我的Soto OD-1R mini炉头,传说中的稳压器真不是骗人的;另外传说中的高山烧水利器MSR反应堆也值得拥有。
- 另一种方式是不用汽炉,换油炉、或酒精炉,但也有脏、不易携带等问题。
- 地钉
- 冬季扎营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地面全是冻土、地钉打不进去。上次海坨扎营,冷山的铝钉全都弯了也没怎么打结实;自由之魂旗云的钛钉用石头砸勉强打进去一些。这次北灵全部换成了钛钉,用石头砸结实,效果还ok。
- 更好的选择是,冻土用钢钉+榔头,雪地用带孔的雪钉,都不行就用大石头压住地钉。
- 防潮垫:
- 提到保暖大家更容易想到睡袋,其实防潮垫的作用也不容忽视,R值高的防潮垫隔热效果好,即使采用无底睡袋身下都不会冷;
- 海坨那次,拔营之后一个帐篷下雪还在,另一个帐篷下面雪全化了,这就是不同的隔热效果。北灵这次,大部分人都带了两个防潮垫,暖和许多。
- 冰爪:
- 链式冰爪便于穿脱,行走湿滑雪地绰绰有余,但是对于硬质冰面几乎没什么抓地能力,对于冻土地面也有些勉强;
- 通常用于攀冰、登山的有捆绑带的技术冰爪穿戴起来麻烦,但是一旦捆绑结实了,下雪坡时候提供的抓地力可以使你走的非常扎实;不过由于嵌入地面过深,穿着它上坡是一件非常耗体力的事情。
- 穿衣:
- 冬季徒步保暖很重要,建议三层穿衣法,即贴身排汗层、中间保暖层、最外防风层;排汗层不要选择棉质内衣,出汗后会粘在身上很难受;中间层可以是抓绒、羽绒;防风层通常是冲锋衣。
- 行进过程中脱掉中间层羽绒,避免出汗过多;抵达营地开始扎营后及时补充衣物,避免着凉深知失温;
- 有时遇到风雪,头部的保暖也很重要,这时候一个全副武装的“劫匪帽”会让自己的脸舒服很多。
- 手套:
- 冬季寒冷且多雪,宜准备防水的厚手套。但最好再准备一副薄手套或半指手套,因为行进过程中或者营地生火做饭时,厚手套明显臃肿的不合时宜。
- 水具:
- 冬季出行,水袋基本会被冻成冰,所以不要指望还能靠吸嘴吸出水来,然而拆掉吸管儿作为纯粹的储水(冰)装置还是不错的,至少比小口的矿泉水瓶更容易化冰;
- 保温杯当然是必备的,晚上存上一杯开水,早上的时候还是热乎的,关键时刻是可以救命的。
更多冬季露营装备相关,可以参考8264上这篇文章《冬季低海拔穿越露营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