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从董宇辉直播间听到的,他说直播间评论区的批评言论不要屏蔽,我们各种声音都要听,“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当时只听得我“虎躯一震”。
就我个人而言,不大能耐受批评。我会不自觉的维护在“自我范围”内的人事物。比如,我喜欢董宇辉,我就无法忍受一些人对他的指责、无端的抹黑。义愤填膺。我的孩子,就不允许我老公指责教训,我自己可以。我做出来的东西,就不太能听到别人嫌弃或看不上。一言以蔽之:护犊子。
当听到与辉讲这段的时候,我想到了女儿委屈巴巴的脸,她跟我说哪个老师有多凶有多么不公平,也会说谁谁谁说她不好等等。现在都提倡赞美、鼓励教育,孩子大多数经不起批评。更别提言论的批评或者激烈的辱骂了。
但,这个世界,就是既存在赞美又存在批评的。说到底,不是如何杜绝或避开被批评的问题,而是遇到了批评该如何看待,如何应对的问题。
不能耐受批评,只希望有好的正面的反馈,它的弊端体现在方方面面。孩子会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了这种对待“批评”的态度,也会“避苦趋乐”;把周围经营成一片祥和,但也拒绝了很多的可能性。比如,你会看到很多同时期学习的朋友,人家已经遥遥领先,自己还在原地蜗牛爬;比如,总羡慕人家有生死与共的铁哥们,死党,自己却找不到深交的闺蜜......
如果你不能耐受批评,一定意义上是不愿面对事实。“我不好,我没做对,大家都会看低我,我真是一塌糊涂”......种种类似的声音实在摧残心肝肺。但,只有直视它,体会它,才有可能去分辨:哪些批评确实正中要害,哪些却是“莫须有”。
直视它,需要勇气。但,你提起一次勇气之后,你就会有很多次的勇气。这就是成长。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不断成长,否则就会成为一个“老古董”,而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早已经在日日夜夜的交替中更新换代,直到再也没有可以支持你的“系统”。更新自己,跟随社会的脉搏跳动,是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的事情。这需要你听到批评的不和谐的声音,并能在不那么舒服甚至痛苦的感受里一次次提起勇气,直面。
能够耐受批评,并从中分辨,就是打开了曾经紧锁的阀门。这次与辉同行的湖北之行,在多大数的赞美声中自然而然也有批评和不和谐的声音。不再那么抵触,分辨他们可能的角度,感受那是否真的对与辉有好处,或者真的能攻击到与辉以及他的小伙伴们。忽然就释然了。
反过来看,那些一溜的赞美和维护声中,就都是有益的吗? 你们热血追随的,是真实的他,还是自己想象的他?你给予的,是他真正需要的还是只“感动了自己”?
当打通了对“批评”的之脉,对于别人的认可、赞美也没那么强烈的需求了。似乎能感受到,这两部分相互渗透了,这就是“整合”吧,世界终于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