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进藏,完成了人生(至少)一次(现在看来的确如此)走向天堂的壮举,后来在一段时间里,心中选定的几支藏歌每天不离口,一唱就激情澎湃(既便是现在,只要一唱起那几只藏歌,也是会激动的)。西藏,我的天堂,我来过啦!
8月22日:筹划半年的去西藏旅行,因为许多人因各种原因“撤票”不能去而搁浅了,无奈只得想办法另谋出路。原来准备出去的有十个人左右,现在坚守的只有三人,包括我自己。
我们准备飞机进藏,乘火车出或者火车进藏后飞机回。到拉萨租越野车,行程一共十五天左右。预算可能八千至一万。
还有一种方式是全程越野,时间要二十二天,非常辛苦,且雨季过后川藏线道路艰险,只能放弃。尽管那位专跑高原线路的扎西,一直在积极地邀请我们加入。这个费用肯定突破一万啦!
原本我是发起者,同伴厚哥哥是坚定的支持者,却落得个“众叛亲离”好不快活。想想快奔六的人了,再不去朝拜身体就吃不消了。
能否成行,只有等候厚哥哥的消息了……
8月26日:一波三折,真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免强可以四人组合成行,可以订票了。却在节骨眼上,有一位女士怕高原反应撤出,另一女士没了搭档也作罢。行程被彻底的闪了腰,弄得好生狼狈。厚哥哥问我甘心吗?我说不甘心又能怎样?!无奈之下,我只好提议参加旅行团。
昨晚和今天正在跟旅行团的人谈,是中青旅的。可能十日行,火车进,飞机出,比较辛苦,也不能够真正拍片,拍点快照而已。好处是跟团不操心,可以比较多一点地了解西藏。
了愿吧,做个朝拜者好了。
8月27日:今天厚哥来电话说可以订6号的火车,我提议软卧,增加¥400 ,共计费用三千八百。火车每两天双号成都发车,是晚上八点五十九分的,总行程应该是四十四小时四十五分钟,成都至拉萨火车T 22次,第三天下午四点十分到拉萨。
另外就是,通报了另外两位有意愿去的女士,一人要去,一人争取去。不管怎么说,又多了同伴也是好事。还有一位同事两口子也在这趟车上,他们早就下了订单。也许成都的到了那边没准还能安排在一个团队呢?
路书上说第四天行程布达拉宫——大昭寺——八角街,晚宿拉萨;第五天拉萨——纳木错——羊八井温泉景区——拉萨;第六天拉萨——羊卓雍错——卡若拉冰川——江孜——日喀则;第七天日喀则——班禪住锡地——拉萨;第八天拉萨——卡定沟瀑布——林芝(晚宿八一镇);第九天林孜——比日神山——自然博物馆——拉萨;第十天拉萨飞成都。
8月28日:终于如愿以偿了!下午去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新华分社缴了团费,团费¥3860(含四百软卧)。出行时间在9月6号,9月15号返程回成都。窃喜吗?谈不上。表面上费用骤减,实际有很多项目还要自费掏真金白银的。其实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自由行走的缺失。
记下本次行程的精华摘要:
一、感受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一条举世瞩目的钢铁巨龙在婉前行,他突破生命禁区,穿越昆仑戈壁,飞架裂谷天堑……
二、享受最慷慨的阳光、最纯净的天空;遇到最虔诚的人们,感受心灵的洗礼。
三、华丽夺目的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藏族同胞虔诚叩拜的终点——大昭寺。囊括藏传佛教之精华,体验西藏历史宗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在云端感受世界上最高的天湖——纳木错之瑰丽与壮观。
五、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羊卓雍错,西藏唯一能近距离接触的冰川——卡若拉冰川,移步换景,体验藏独有风情。
六、走入藏东林芝,发现西藏柔美秀丽的一面——峡谷、森林、小溪、雪山、湖光、田园,如画的景致,诗一般的意境。
8月29日: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进藏需要注意的什么,带些什么药品,感觉出趟门还真不容易。先罗列以下物品:
一、药品。高原安(成都无货)、诺迪康胶囊(红景天)、浓缩葡萄糖水、复方丹参滴丸、头痛分(百服宁)、黄连素、创可贴、多酶片、感冒清、藿香正气水、抗病毒冲剂、阿司匹林、眼药水、碘伏、清凉油等。
二、生活用品。太阳帽、防风帽、墨镜、防晒霜、润唇膏、外套、登山鞋、羽绒冲锋衣、抓绒衣或薄毛衣、牛仔裤、棉毛裤、体恤衫(短、长袖)、手套、卫生纸、洗漱用具、保温杯、手电筒、现钞(准备零钞)等。【注:现在拉萨气温9-18度左右】
三、相机器材。相机、镜头、滤镜、三脚架、镜头清洁纸、遥控器、移动存储盘、存储卡、电池、充电器。
四、通信器材。手机、耳机线、充电宝。
9月3日:几天以来,花了大量时间处理行前事宜,搞得晕头转向,忙得不亦乐乎。主要是纠结于一些东西该带不该带,因为去的是高原地区,尤其是一些药品只是预防性考虑。摄影设备已经很精减了,一台尼康D800带一只17-35mm超广角变焦,一只35mm广角定焦;一台松下GH2带14-140,背包重量已有12斤左右。三角架又是5斤,只得拆了带独角架,也有0.8公斤。况且是跟普通旅行团,不可能像去年到新疆是专门的摄影团,有充足的时间用三角架拍摄,等待日出日落……这次很重要的是要预防感冒,上高原不能感冒,不然会有很多并发症发生。所以这几天总觉得自己要病了,真是神经兮兮的。
晚上有人告之,不带三脚架“拍布宫有点考手艺哦”。无奈,还是我带上吧,好在只是拍摄布达拉宫夜景,几个人同时用也可以。当然,要分担着背了哦。
唉,到现在还有人“怀念”越野进藏的刺激。可那位是“驴”(友),我们不是。还是那句话:了愿吧,做个朝拜者好了。
9月4日:像捡麦穗一样,“絮絮摸摸”地,每日总是能归入行囊些许零碎,感觉真个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啊。
今晨忽然想起电影《南征北战》里,我军撤退时的精典台词:高洋(对冯裤子):冯裤子,你到医院替我向李白玲道个别,说我让她继续坚持游击战,我们大部队总有一天是要打回来的,让她千万不要闹情绪,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并请她转告同志们,不要怕自己的坛坛罐罐被打烂,不要去计较那一寸一地的得失。高晋(接话):我们今天之所以要大踏步地转移,就是为了将来要回到这个地方,我们之所以要暂时放弃这个地方,就是为了要长久的保存这个地方。
哈哈,好一个“坛坛罐罐”!精彩!我想说的是,根据地不舍得丢失“坛坛罐罐”,我们出门也纠结着所带东西的“一寸一地”。比如摄影设备,大到合适的镜头,小到快门线,到用时方恨少啊;还有生活用品,哪样都觉得到时可能用到。如果是驴友,可能就不是问题了,因为人家习以为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