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了这个夏天的电视剧黑马《三十而已》让所有即将或刚刚迈入30岁大关的女性们,突然对年龄这个数字所带来的压力感到豁然开朗。
三十虽然比起二十而言,难免多了份压力和责任,但三十也绝不算晚,大胆向前冲才是该有的态度。可剧情毕竟更倾向于理想化,现实生活中三十已然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如何都兼顾到成了许多人的“心病”。
俗语:养儿防老——该被淘汰
这句俗语说得好听点是:老人赡养问题得不到社会的解决,只能通过家庭自身解决;说的通俗且观念陈旧点就是:多生几个孩子以后老了就不怕没人养老送终。
在《朋友请听好》中曾有一个听众打来电话提到,自己跟父母因为去养老院而起争执,女生表示自己是独生女,父母均已六十多岁,自己又常年不在家,所以认为送他们去养老院自己会比较放心,明明是出于好意却遭到父亲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还背上了“没良心”的标签,为此女生觉得十分委屈。
老人们之所以对养老院十分抗拒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因素:
强烈的传统观念
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我们受到的教育和传统观念都可谓是根深蒂固的,受孔子提出的孝道文化影响,“父子之道,天性也”:父母培养教育子女,子女奉养父母,都是人类的天性。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父母心甘情愿伺候子女,即便已经长大成人也一刻不停歇的继续照顾养育子女的子女,同样的道理,他们认为自己已完成了该尽的义务,子女没理由不管不顾。
面对子女提出养老院这一话题,大部分父母心里会产生极大的不安感,一方面是出于自身缘故,另一方面则是怕听到“闲言闲语”,毕竟在老一辈的父母眼中:一家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才是幸福,才是孝顺。
养老机构消费高
省吃俭用生活节俭也是许多老年人长年累月形成的消费观,特别是一些额外的消费在他们看来并没什么必要。“明明自己有房子住,明明自己一日三餐也吃不了多少,为什么偏偏要被送去养老院,每个月还得额外支出一大笔,我留些钱还能给儿子攒钱买房。”这是一位不愿去养老院的阿婆所提出的拒绝理由,一系列接地气的理由竟然让人一时间无力反驳。
其次对养老机构的不了解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毕竟时常会看到“养老机构护工态度差”、“虐待老人”等骇人听闻的报道,这也是让老人们更加明确了不去的理由之一:难道老了老了还要遭受这样的“待遇”吗?
内心的失落无助
每个老人也都曾年轻热血过,但时间从来不等人。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不得已退出了晚辈们的聊天对话模式,因为忙忙碌碌一辈子突然退休变得无所事事,当自身的变化一天比一天明显时,当爬5层楼不带喘气的自己突然走两步就腰腿疼痛时,当睡眠越来越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会不舒服时,这种强烈的失落感让人难以启齿,唯有自己消化。
而此时又恰逢听到了子女要把自己送去养老院,“是不是因为自己老了没用了?”、“不想成为别人的累赘”、“怕拖累子女又觉得委屈”种种想法不仅会让父母更加抗拒“被送走”一事,而且还会将彼此的关系越拉越远。
代沟就是从彼此的互不理解而变得越来越深。
观念:养老方式——该被颠覆
最近热播剧《三十而已》中,顾佳的父亲就是一位思想超前,想法成熟并且十分坦然的老人。作为一个妻子过世多年,长期独居的空巢老人,他理解女儿的顾虑,所以隔三差五会去女儿家溜一圈,用他自己的话说:“突然出现一下是看看你们好着没,顺便也告诉你们我挺好的。”
夜里顾佳梦到父亲心脏病突发,一想到父亲身边连个人都没有,如果真出点事就麻烦了的她越想越担心,于是和父亲协商:“要么我给你请保姆,要么你搬来和我们一起住。”而父亲却以“不方便”为由提出要去养老院生活。
此时作为一个独立的现代女性,顾佳也没能逃得过“传统观念”的道德绑架,她像大部分为人子女一样果断地拒绝,并从心底里偏执的抛出一系列自认为:“子女都在,怎么能送父亲去养老院那种地方”、“我自己的父母当然我自己照顾”、“这要传出去让别人怎么看我这个女儿”、“我可不能背上‘不孝’的锅”。
但她却没想过父亲提出这个想法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减少子女的负担
现代社会压力巨大,特别是独生子女那一代人,夫妻两人不仅要抚养孩子、工作还贷,更要同时赡养四个老人,且不说经济压力的问题,单是时间和精力就十分有限。为了让顾佳少一份担忧,父亲认为住养老院是最稳妥的方法,起码自己不再是一个空巢老人。
生活必须有质量
即便是老了,即便身体的各项功能都有所退化了,即便吃不了太多也不再贪玩了,可生活仍然需要有质量。就像孩子到了适龄的阶段就必须去幼儿园和小朋友接触一样,老人们也需要和同龄人相处,可能在旁人看来并不能理解,但人是群居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和志趣相投的同伴,才不会觉得孤单和失落。
身体健康有保障
正规的养老机构无论是从饮食、住宿、休闲娱乐还是医疗服务等设施都必须一应俱全,子女们常年在外打拼最放心不下的一定是父母的身体状况,即便家里与医院只有两个路口的距离,也不能保证第一时间得到救助,而养老机构则不同,定期的体检和护理以及常驻的医疗服务项目都会更加便捷。
现实:择优选择——换位思考
如果是父母有一方过世,另一方则相对更容易“听从”子女的安排,要么是和子女同住,要么会被安顿到养老院,和许多同龄的老人作伴生活。可如果父母双方都健在的,面对养老问题他们更多的会选择:“老老护理,互相照顾,不给子女添麻烦。”
然而不止在我国,全球许多国家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处境——老龄化。在日本东京,一名82岁的老人因长期照顾护理妻子所带来的压力过大,最终选择将自己83岁的妻子杀害。而这种案件并非首次,去年神奈川县也曾出现过一对80岁老夫妇最终走向绝路。
当然这类极端的事件实属偶然,不能一概而论。也有老人选择晚年生活交由子女共同承担,但类似这种情况所带来的家庭矛盾不在少数,特别是当子女们各自成了家,有了另一半和下一代,无论是饮食、生活习惯还是子女教育乃至消费观念等,任何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能引发矛盾。
为了让父母的养老问题能够得到更妥善的安顿,不妨参考何炅在《朋友请听好》中的提议:
了解彼此间之所以“抗拒”的主要原因出自哪里以便有助于卸下彼此内心的“包袱”;
与父母一同前往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和深入了解,让彼此心里都能踏实些;
换位思考、沟通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结语:最好的爱——彼此心疼
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纪伯伦
是否送父母去养老院这个话题当然不会因为某些言论或形势而被强制为之,但最好的爱应该是不受舆论压力和观念束缚的,彼此间的理解和体谅胜似一切物质化的东西,身为子女,在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牵绊中,难免会因为彼此越亲近反而越伤了彼此的心,唯有珍惜眼前才能不让自己后悔。
讨论话题:你会选择送父母去养老院生活吗?
我是@花花是1只猫,90后小姐姐,自律摩羯座,文章首发头条号(账号同名)关注我一起茶余饭后读书聊佳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