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姐复盘Day24――众魔在人间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为你解读的是《众魔在人间:华尔街的风云传奇》。这本书中文版大约40万字,我会用大约29分钟的时间,带你了解抵押贷款公司、金融企业和政府监管机构的高管和员工们是如何受到贪婪人性的驱使,共同引发2008年次贷危机的。

相信大家对于2008年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海啸还记忆犹新,在这次危机中,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无一幸免:雷曼兄弟破产,贝尔斯登和美林公司被低价收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变成了银行控股公司。这次危机还迫使美国政府接管了曾经风光无限的房贷巨头房地美和房利美,并动用了1700多亿美元对当时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进行救助。最终,危机迅速在全球范围蔓延,波及了欧洲等地的金融市场。希腊首先出现了主权债务危机,之后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也先后遭遇信用危机,由此产生的阴影至今笼罩着欧洲大陆。

那么,这场来势汹汹的次贷危机是怎么产生的?谁应该为此负责任呢?危机发生之后,人们试着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人指责大肆造假的贷款发放机构,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华尔街金融机构的过度创新,还有不少人认为政府的货币政策和监督机制才是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多方各执一词,让金融危机真相更加扑朔迷离,但有一个角度却被人们都忽略了,那就是人性。

本书作者在经过深度调查后发现,次贷危机的发生并不是偶然,在危机变得不可收拾之前,已经有各种预警和征兆,但人性的贪婪依然将他们引向了这条不归路。正是对利益的疯狂追逐,放贷者才会舞弊,金融创新才会失控,评级部门才会昧良心给垃圾债券打上 AAA 级优质标签,政府监管部门才会被金融机构所绑架。

“地狱空荡荡,众魔在人间”,本书的书名引用了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中的台词,也是作者对次贷危机的解释:贪婪的人性堪比魔鬼,而这就是引发灾难的最深层次原因。

为了搞清楚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这两位作者充分发挥记者的专长,多渠道收集信息,参考了大量的新闻、杂志、书籍和学术论文,还从参议院、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的证词等材料中挖掘信息。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访谈了几百位与事件相关的当事人,包括华尔街金融机构、贷款抵押公司、评级机构、美国国际集团、房地美和房利美的高管和员工,也包括财政部、美联储、美国货币监理署等联邦政府机构的官员。还包括社区活动立法者、游说家等基层人士。

从丰富的信息和资料中,他们挖掘出了引发次贷危机的最深层次原因,就是人性的贪婪,并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以时间为脉络串联起来,从战后房贷市场的繁荣,一直讲到次贷危机的酝酿和爆发,把整个危机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是次贷?为什么次贷会引发危机?简单说来,次贷就是贷款机构向信用不良,或者没有偿还能力的人发放的贷款。次贷危机,就是从这些人违约不还贷款开始的。但一两个人违约并不会造成如此大规模的危机,金融海啸的出现,是因为华尔街投行把成千上万个次贷打包到了一起,然后以这些次贷包为基础创造了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品,在这一过程中,次贷的违约风险被不断提炼、浓缩再掩盖,就像是从本来危害很小的铀矿中不断提炼和浓缩铀,最后造成了原子弹一样的破坏力。

那么,为什么要向信用不良的人发放贷款呢?当然是因为有钱赚了,甚至可以说,在次贷业务刚兴起的时候,人人都有利可图。发放高风险的次贷这种听来像“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买卖,经过华尔街“点石成金术”的包装后,就成了人人争着买的高收益证券产品。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美国次贷市场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原来信用差、买不起房的人通过次贷,住进了自己的房子里,实现了“人人皆有住房”的美国梦;银行和房贷企业通过把贷款卖给华尔街,快速回笼资金实现盈利;华尔街的金融家们通过次贷相关证券的销售赚的盆满钵满;而购买相关证券的投资者们也拿到了比基准利率高很多的收益。

就在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房价不会下跌,次贷证券像美国国债一样可靠的时候,次贷危机的到来给了他们当头一棒。随着基准利率的上调和次贷的违约率居高不下,被华尔街包装的次贷产品严重贬值,金融机构纷纷抛售次贷证券和抵押住房,导致了更为严重的房价下行和资产抛售恐慌,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

回过头看,正是因为人人有利可图,造就了人人皆贪婪的局面,谁都难辞其咎。在书中,作者通过对参与次贷业务各方人士的性格和行为描述,刻画出三种典型的魔鬼:第一种是欺诈舞弊的抵押贷款公司,第二种是利欲熏心的华尔街金融机构,最后一种是被金钱和权力绑架的政府部门。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机构的管理者是如何受到利益的驱使,共同引发次贷危机的。

第一部分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抵押贷款公司的高管们是如何因为贪婪而大肆发放次贷,从次贷产业链的根源上引发危机的。

抵押贷款公司,顾名思义,他们的业务就是向买房人发放贷款,再把贷款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渠道卖给华尔街获得收益。上世纪90年代,联邦政府开始推动国家住房战略,倡导实施“以创新为动力的融资战略,帮助缺少现金或收入不够首付的购房者”,这让充满了不规范行为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得到了政策支持。

作者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很多抵押贷款公司都打着“让更多人住上房子”的冠冕堂皇的旗号,其实他们真正关心的只是盈利,唯一在乎的是如何在次贷市场上分到更大的蛋糕。为了获取更多利润,欺诈和造假是他们惯用的伎俩。具体来说,次贷公司一方面在利息和销售费用问题上欺骗贷款人,另一方面在贷款质量问题上欺骗投资者。为了争夺市场,次贷公司之间又展开了恶性竞争,最终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后果。

所谓欺骗贷款人,就是通过看似很有诱惑力、实则布满陷阱的贷款条款,误导客户缴纳高额利息和中介费。比如书中提到的第一联盟抵押贷款公司是次贷市场早期的一颗新星,公司惯用的商业模式就是“欺骗式推销”。公司的销售人员对抵押贷款一无所知,他们在推销时既不向客户透露贷款本金是多少,也不告诉客户他们贷款的利率会在一段时间后大幅上涨。在提高销售费点数就能获得高额佣金的激励下,不少销售人员向客户收取的费用超过了20个点,这与其说是推销,还不如说是对贷款人的敲诈。

除了欺骗申请贷款的购房人之外,贷款公司也欺骗购买贷款的华尔街金融企业,因为只要把次级贷款卖出手,以后购房人是否还贷、能还多少贷款,就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了。曾经的业内工作人员向作者透露,他们发放的都是零首付、没有任何收入证明的贷款,为了将这些信用评级很低的贷款卖给华尔街,就得造假信用评分、工资证明、银行对账单等等。在公司里举目望去,一半以上的员工在篡改文件,3/4以上的员工都在造假文件,剪刀、涂改液和胶水是公司发给新员工的标配工具。

由于绝大部分优质贷款业务被政府支持的企业房地美和房利美所把控,私营企业纷纷开展次贷业务,贷款公司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比如2004年最大的次贷企业美利凯斯特除了毫无底线的造假之外,还会动用黑客窃取其他公司的贷款购房者的信息,接着放贷人员会给这些购房者打电话,用低利率贷款诱惑他们把房屋抵押出去,进行再融资,从而收取更多手续费,给自己带来新的利润。这项业务其实并不能帮助更多穷人住上房子,只是给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

在房贷市场的竞争中,经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就是说,每当某公司拒绝向某人发放贷款的时候,这个人就会去找从不拒绝任何人的美利凯斯特等次贷公司借贷,导致越无下限的次贷公司,市场份额就越大。为了保住市场地位,一些曾经的正规贷款公司也开始模仿美利凯斯特的业务模式,其中就包括曾经最大的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叫莫兹罗,在早年曾经多次痛斥次贷的危害,并拒绝涉足次贷业务,但到了晚年,他对次贷的态度开始动摇起来。莫兹罗很清楚,劣质的次贷企业已经改变了游戏规则,拒绝跟他们同流合污就等于让公司倒闭。最终,美国国家金融还是进入了次贷市场,为了维护自己一手打造的商业帝国,为了巨额的利润,莫兹罗选择了对欺诈等行业不道德的行为闭上眼睛。

在巨大利润的引诱下,就连肩负着“人有所居”这个公共目标的房地美和房利美都没能免俗。2005年左右,房地美和房利美也加入了这场次贷盛宴,美其名曰“为了股东价值的最大化”。相比而言,坚持原则不动摇的企业可谓是凤毛麟角。书中提到了一位银行家,他在意识到次贷风险后,紧急叫停了所有次贷业务,并放弃了刚刚花几十万美元购置的次贷软件系统。在接下去两年里眼睁睁看着同行们赚了几百万美元,买了私人飞机和豪宅,而自己成为了业内的一个笑话。但是在残酷的竞争和企业的盈利压力下,又会有多少公司愿意“举世皆浊我独清”,放弃唾手可得的发财致富机会?

好,让我们总结一下这部分的内容。为了高额利润,抵押贷款公司纷纷涉足次贷业务,他们一边向贷款者收取高额的费用,另一方面伪造材料欺骗贷款的购买方。在激烈竞争中,规范的贷款企业面临着被劣质企业挤出市场的威胁,最终,在次贷业务丰厚利润的吸引力下,他们纷纷倒戈,投入了次贷的怀抱。在贷款市场中,人性的贪婪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第二部分

说完了抵押贷款公司的管理者,让我们再来看看华尔街投行和评级机构中的金融家们是如何促成次贷危机的。

次贷危机发生后,有不少人为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开脱罪名,不过华尔街真的很无辜的吗?绝对不是。

作者笔下的华尔街精英辈出、创意无限,但他们追逐利益的贪婪程度远超那些贷款公司,造成的破坏力也更强。比起贷款公司那些用涂改液和胶水伪造文件的欺诈行为,华尔街对投资者的掠夺更为隐蔽。华尔街的投行处于次贷产业链的关键位置,他们一边向抵押贷款公司购入次贷用于证券化,一边将这些次贷产品面向投资者发售,在每个业务环节中,他们贪婪的本性都一览无余。而来自华尔街的证券评级机构则为了利润,充当了投行打手的角色,也在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分得了一大杯羹。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讲述。

首先,我们来看看华尔街投行是如何与次贷公司狼狈为奸的。前面我们提到,贷款公司为了能将次贷顺利卖出,会伪造材料欺骗华尔街,不过,华尔街心甘情愿受骗并不是因为傻,而是因为有利可图。曾经有投行高管承认,次贷比优先级贷款的收益高出约六倍,为了利润,华尔街不但对次贷照单全收,还鼓励贷款公司通过欺诈手段发放更多次贷。比如我们刚刚提到第一联盟抵押贷款公司,背后就有华尔街的雷曼兄弟公司的支持。

1995年,雷曼兄弟的高管曾书面要求第一联盟“对弱势群体进行硬性推销”,在各州检察院纷纷指控第一联盟欺诈时,雷曼兄弟为第一联盟提供了1.5亿美元的贷款,并帮他卖出了4亿美元的次贷证券,大赚一笔。2000年第一联盟公司破产后,雷曼兄弟因为支持欺诈行为而被罚款500万美元。不过,跟次贷销售的利润相比,这笔微不足道的罚款更像是对雷曼兄弟的默许。为了更快地实现盈利目标,华尔街投行收购了不少次贷公司,有的投行甚至为了利润,用业务指标把贷款公司生生逼成次贷公司。

接着,我们来看看华尔街投行是如何通过次贷证券化隐藏风险,并获得丰厚利润的。和次贷证券化密切相关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三类吗,第一类是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华尔街把购入的房贷拆分成优先级、次优级和次级三类进行出售。优先级的收益最稳定,能被评级为 AAA 级,也就是最安全的级别,可供养老金等对优质债权有需求的机构投资者购买。而次级证券的收益率最高,风险也最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出现,打开了房贷证券化的潘多拉盒子,也让华尔街胃口大开,刺激了次贷市场的繁荣。

第二类金融工具是摩根大通发明的风险掉期工具,简单说来,这个工具就像是给金融产品买了一份保险,把产品的风险转移到其它愿意担保的机构。有了这层保险,一些并不安全的次贷产品也能被评为 AAA 级。

最后一个金融工具叫做债务担保凭证,这个可以理解成是对上述两个步骤的重复,把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中信用最差的次级部分进行再包装和分级,并购买违约保险来增强信用,其中的优先级也可以获得 AAA 评级。次级中的次级也可以再分级,这叫做债务担保凭证的二次方,以此类推还有三次方、四次方。也就是说,这些垃圾中的垃圾中最终都能生产出 AAA 评级的债券。

凭着这三类金融工具,华尔街在低利率和监管缺乏的宽松环境下,源源不断地通过包装提供高回报率的 AAA 级证券,赚到了巨额利润,比如债务担保凭证的销量从2000年的690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5000亿美元。但这些工具也让风险一次次地被放大和被掩盖,最终导致整个体系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集体崩溃。也许我们可以说金融工具是无罪的,但金融工具是一把杀伤力极大的枪,还被掌握在华尔街这群贪婪的人手上。

最后,再让我们看看华尔街投行是如何为了利润欺骗客户的,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要数高盛。在次贷危机到来之前,高盛早就认识到了次贷是垃圾产品,并想尽各种方法将这些垃圾从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中清除出去,甚至不惜牺牲客户的利益。

作者发现,高盛的经营文化转变是从1999年变为上市公司开始的。在结束了100多年的合伙经营模式,并通过上市募集了大量股本后,公司的主业从原来为客户提供上市、重组等服务,转向了依赖大量资本的二级市场交易业务。到2004年的时候,交易业务占高盛总利润的75%,而原来的投资银行业务利润缩小到6%。在交易业务中,高盛的角色变化多端,可以扮演传统经纪人的角色来撮合买方和卖方,也可以利用自有资金和客户一起投资,还可以与客户进行竞争。多样的角色让高盛有着极大的信息优势,这就像是赌场里的庄家,能看清楚所有人的牌,将玩家玩弄于掌中,自然也能获得高额利润。

在高盛早期的14条经营准则中,第一条就是“客户利益至上”,但在成为上市公司之后,高盛开始强调“股东利益至上”。服务客户变成了实现财务目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终极目的。在危机到来之际,高盛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自己的公司,把大量违约率高的合成债务担保凭证强势推销给了那些并不情愿购买的客户,把风险从自己账户上赶走之后,他们甚至会做空自己卖出的产品。因为这些做法,高盛在危机中损失并不大,但也正是因为和客户对赌等不道德的做法让高盛的公众形象瞬间坍塌。2008年高盛摘掉了投资银行的牌子,转为需要接受政府更多、更严厉监管的银行控股公司,但这也没能平息美国大众的愤怒情绪,最终引发了“占领华尔街”的示威游行运动。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像债务担保凭证这样垃圾中的垃圾证券也能被评为 AAA 级?华尔街上的恶魔除了各大投行之外,还有另外一类企业,也就是证券评级机构,作为华尔街投行的帮凶,他们也没能抵制住金钱的诱惑,在危机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重要角色。

我们以穆迪评级为例,这家公司在成立之初曾坚守职业道德,以“严厉严格”闻名。早在1997年时,穆迪分析师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因为评级失误让公司信誉受损。随着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评级业务的开展,穆迪利润大幅增加,尝到甜头的公司开始强调“为客户服务”,分析师们最害怕的事情,也变成了因为破坏客户关系而被解雇。

1999年穆迪年收入为5.64亿美元,2005年收入增至16亿美元,成为历史上赚钱最多的公司之一。2007年,也就是次贷危机马上就要到来的时候,穆迪的利润达到了最高点,上半年赚了12亿美元,此时已经有数万个与次贷有关的证券都被评为了 AAA 级。可见,为了公司收入、市场占有率,穆迪也将自己的灵魂卖给了魔鬼。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受到利润的驱使,华尔街投行通过与贷款公司合伙欺诈,推出各种高风险证券化产品,不择手段将次贷债券推销给客户等方式,而穆迪等评级机构则作为投行的帮凶,不断地为这些证券打上 AAA 的优质标签招揽顾客,导致了次贷市场的恶化和崩溃。华尔街恶魔的所作所为,和本性中的贪婪是分不开的。

第三部分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政府官员是如何出于贪婪而对次贷风险置之不理,最终引发危机的。

从前面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次贷市场上充斥着恶性竞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已经失灵了,政府却一直等到危机发生后才救市。为什么不早点采取相关措施呢?其实,美国政府官员的贪婪并不输贷款企业和金融机构,他们有的是被金钱绑架,有的则是贪恋权力和地位。接下来,让我们分别看看这两种贪婪是如何导致政府官员不作为的。

首先,次贷行业凭借丰厚的利润开展了大量游说工作,让贪婪的美国政府难以撼动行业的既得利益。众所周知,美国大选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就是各大企业的政治献金,谁掌握着金钱,谁就可以进行政治游说。抵押贷款公司在通过欺诈等方式获得大量收入之后,通过游说成功地获得了联邦和州政府的保护。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从2002到2006年,仅美利凯斯特一家企业就向州和联邦的政治团体捐赠了至少2050万美元,同时美利凯斯特的创始人阿诺尔和妻子向共和党的选举提供了1200万美元以上的捐款。作为回报,小布什总统曾提名他为美国驻荷兰大使,并在成功连任后任命他为就职典礼募款委员会名誉主席。

这些捐助满足了各级政府官员的资金需求,对整个行业带来的回报是显而易见的:那些呼吁对次贷行业进行管制的官员都受到了贷款公司的游说和联邦银行监管者的阻挠。当有城市颁布法律对贷款业务进行管制的时候,会有州一级的政府官员跳出来声称市级法律无效。当那些希望对贷款业进行管制的州提出法案的时候,不但贷款公司和信贷评级机构站在了银行家这边,甚至美国货币监理署等国家一级的监管者,都会跳出来反对贷款管制。

除了金钱之外,政府官员、尤其是高层官员还受到另一种贪婪的驱使,那就是对个人政治目标的追逐导致很多不胜任的人选充斥在监管岗位上。比如,作者认为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就是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并不是因为他贪财,而是因为他监管上的不作为。

书中提到,格林斯潘的自由主义倾向与美联储的监管使命是矛盾的,“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为政府工作”。在被提名为美联储主席的时候,格林斯潘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反对大多数监管行为的局外人”,却依然接受了这个职位。上任之后,他主抓货币管理,释放出强烈的支持自由市场信号,坚信金融风险已经被无所不能的市场所吸收。这种态度一方面助长了金融市场避免监管的行为,另一方面导致美联储反向淘汰和打压了那些重视监管的官员们。

书中提到一个细节,美联储的一位理事曾提议过增强对次贷监管,然而格林斯潘并没有理会他的意见,而是避开了这个话题。在政府中工作的人都应该知道,领导关注哪里,工作的重点也会指向哪里。在格林斯潘的自由放任的理念引导下,坚信市场规律优越性的经济学家在美联储越来越吃香,而不相信市场规律、强调监管的人则没有市场。

作者还提到联邦政府中另外一个可能扭转局势的关键人物,克林顿政府时期的财政部部长鲁宾。他也是因为对权力的渴求和自身的傲慢,错失了整治和规范次贷行业的良机。鲁宾曾经是高盛的合伙人,工作能力强、为人谦逊,在高盛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得到晋升,但并没有引起上司、同事和下属的任何敌对情绪。与格林斯潘对合成债务担保凭证等金融衍生品的热情不同,鲁宾在高盛时就开始担心衍生品问题,并在上世纪80年代亲历过衍生品交易的失控,这些难得的经历再加上财政部长的头衔让他本来可以有一番作为来力挽狂澜。

但事情却并没按照预想的发展,鲁宾虽然对衍生品疑虑重重,但并没有公开表达与克林顿政府政策不一致的观点。在1997年联邦政府各个机构针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管理的进行争论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格林斯潘的大部分监管者一方,拒绝了时任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波恩所提出的监管要求。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认为这是个人恩怨,因为波恩缺乏政治经验并表现的太过强硬,导致了鲁宾的反感。但作者在书中也暗示,鲁宾的站队是出于私心,因为包括格林斯潘在内的几十位美联储和财政部官员都支持金融衍生品,站在主流的一方更有利于自己的前途和利益。鲁宾离开财政部后作为高级咨询顾问加入了花旗集团,年薪1500万美元。

总结

本期的解读就到这里,让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人性的贪婪是如何席卷次贷公司、华尔街金融机构和美国政府,并最终导致次贷危机的。

首先,在抵押贷款企业中,人性的贪婪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为了高额利润,贷款企业一边向贷款者收取高额的费用,另一方面伪造材料欺骗华尔街。面对着被劣质企业挤出市场的威胁,以及次贷业务的利润吸引力,原本规范经营的企业也纷纷倒戈,投入了通过不择手段的欺骗开展次贷业务的怀抱。

其次,华尔街的各类金融机构也受到了金钱的驱使,对投资者展开了疯狂掠夺。华尔街投行通过与贷款公司合伙欺诈、推出各种高风险证券化产品、不择手段将次贷债券推销给客户等方式,而穆迪等评级机构作为帮凶,不断地为这些证券打上 AAA 的优质标签招揽顾客,最终导致了次贷市场的恶化和崩溃。

最后,因为贪婪,政府官员选择对次贷风险置之不理,一直等到危机发生后才救市。官员的贪婪有很多种,有的政府官员是被次贷企业的政治献金所绑架,成为了次贷行业的保护神。而像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财政部前部长鲁宾等大人物则出于对自由市场理念和个人政治目标的追逐,明明有力挽狂澜的机会却选择了坐视不管,给下属监管者们释放了错误的信号。

回顾作者所讲述的历史细节,我们可以发现,由于贪婪这一人性的“原罪”,次贷危机虽然早有征兆,危机的信号在当时也被不少个人和机构所感知,但出于对利润和权力的贪婪追逐,来自各个机构的参与者仍如飞蛾扑火般,让这场危机难以避免。


讲述了次贷危机,贪婪是第一原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612评论 5 47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345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625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022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974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227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688评论 3 39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358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90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402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446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126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721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0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13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504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080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