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培风塔的距离,不过咫尺,数十年来,千百次的路过,都视之不见,实属遗憾。今日天清气朗,蕙风和畅,便带上小侄女,来一窥宝塔的芳容。
培风塔位于文桥臣山村的龟山之上,故而塔也叫臣山塔、龟山塔。塔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道光十七年(1838年),临湘知县阮文藻主持重修,名曰“培风塔”,大概有培养士气、教化民风之意吧!
龟山在高山环伺的临湘算不得山,只能算作土包包,相对高度大概六、七十米。不过与高达三十三米的培风塔倒是相得益彰。
到得塔前,坐南朝北的塔门开着,两米左右高的石拱门上方,有阮文藻题写的“上达门”三个楷体牌匾;第三层、第五层、第七层分别刻有“联升门”、“凌云门”、“培风塔”等大字。塔为八面七层,通体由大理石砌成;每层的八个角上有铁质风铃,清风徐来,铃声清脆。
进入塔门,方知宝塔是空心的。自一层拾级而上,历八十一级石阶可达第五层,五层之上为实心。这八十一级台阶,大概也寓意经八十一重磨难,再进一步即为百尺杆头了——培风塔高九十九尺!
塔的一层和五层各有神龛一。五楼西面石壁上刻有“培风塔记”,虽经百年风化,字迹仍可辨认;神龛右壁镌刻有知县赐名和修塔者姓名等字样,字体清晰可见;神龛左壁嵌碑一块,阴刻“阮明府赐名为记,因集诗以铭之:‘他山之石,以作尔宝,相其阴阳,其风肆好,如跂斯翼,永观厥成,万古千岁,不朽不崩。”一、五层的神龛均刻有对联,一楼为“虽楚有材,当年曾韫璞中玉;惟善为宝,此后应多席上珍”;五层为“紫气缠纒,久睇光芒临楚地;青云得路,长培忠孝焕湘江”。
手抚石塔,我们能感触到她生命的灵动。不禁惊叹于宝塔建筑之精美,结构之精巧!当年李白诗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如果在万籁俱寂的繁星之夜,拾级而至塔顶,也许会有上达天庭凌云摘星的错觉吧!只可惜,由山脚而上新修的登山通道颇显不堪,严重破坏了一山一塔的美感。将来,怕是还要仰赖臣山村的贤达集资广益加以整葺,这既是造福桑梓的好事,也未必不可流芳青史教化后来,实可为之!
除我们仨外,还有一对父子也来塔下参谒。与儒溪塔前的人流与喧嚣相较,培风塔是寂寞的!如此美仑美奂的建筑艺术精品,不应该这么寂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