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拖延心理学》这本书对于行为和心理的描述精准概括了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因此我每每读的时候或惊醒、或羞愧、或自责、或沉思,五味繁杂。作者在第2章里对于完善主义拖延者的描写,就是一个赤裸裸的我。我愿意将这个“我”呈现给大家。
一、完美主义拖延者的素描:
1、很多拖延者担心被他人评判或者被自我批评,害怕自己的不足被发现,害怕付出最大的努力还是做得不够好,害怕达不到要求。
2、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力指的是智力上的能力,所以他们想要让他们做的每件事都表现出他们是多么聪明。不同的人对于的能力的定义或许不同,可以是才华横溢的写作,流利的外语、健美的身材或者优异的成绩等。不管能力如何被定义,当它成了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单一决定因素时,问题就产生了。一个出色的表现意味着一个出色的人;一个平庸的表现意味着一个平庸的人。
3、人们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现,他们的潜在能力是出色的,不可限量的。通过拖延,别人永远不会知道你的能力限制在哪里,你自己不会知道。
4、有的人宁愿承受拖延带来的后果,也不愿意承受努力之后却没有如愿以偿所带的羞辱。对他们来说,责备自己邋遢、懒惰和不协作比把自己看作无能和无价值要容易忍受得多。
二、完美主义拖延者坚信的理念:
1、优秀不用努力 。对于一个真正出色的人来说,事情即使再困难也应该手到擒来,易如反掌。比如创新的主意应该层出不穷、学习应该是纯粹的理智上的享受,决策应该快刀斩乱麻。而一个人一般情况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把事情做完,还不一定能做好,因此,拖延者多半会感到自卑。
2、一切都应该自己来。他们相信任何求助都是软弱的标志,即便求助于人会让事情做的更有效率,他们也决然地在孤单中做事。直到最后负担加重,拖延就成了获得喘息的机会。
3、总有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他们相信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在找个这个办法之前,他们不愿意采取任何行动,也不承担任何任务。与其冒着做出错误决定的风险,不如什么也不做。
4、无法忍受失去。拖延者会想,如果我尝试,我一定能赢,如果我失败了,只是我没有尽全力而已,是我自愿的。
5、要么有要么全部没有。它不是黄金就是垃圾,一件事就算你完成99%,也被认为是0.
拖延与一个人对于自我的认知很有关系。你是谁?你有多重要(聪明、有魅力.......)?你对自己使用何种的评价机制?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有志者,事竟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亲人对我们的期待是考上名校、成为科学家、宇航员或是霸道总裁等。我们强调自己的独特,忽略自己的平凡。当长大后,我们努力过、但总是碰壁、经历失败和挫折,才猛然醒悟自己不是王思聪和范冰冰,才逐渐学会慢慢接受着自己的平凡。这个过程有过很多的阵痛,想必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我们或消极或积极地对抗,拖延正是大多数人无意识地抗争行为。换个角度看,如果我们觉得拖延是个问题,那意味着我们从未放弃过自己。
我们终将认识到自己的平凡,也终将坚守着自己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