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宝璐
有一种习俗,灵魂深处生长,任岁月迁移,依然不改当初的模样,那是儿时的记忆,最温暖的时光。阵阵糯米香,艾叶插门廊,情浓粽飘香,传承着中华五千年的风尚。
——题记
有一首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道出了旧时端午时节的景象。
走过明媚的五月,今天,我们又迎来了蜜粽香飘千家,艾草芬芳万户的端午节。这是人们特别注重的传统佳节之一。每到此时,我家乡的上空飘满着粽子和艾草的清香,交融着亲人们相聚时刻的温情。
端午节的前一周,人们就在为端午节忙碌开了。大街小巷,粽子的味道十里飘香,好多人们都买上了糯米和粽叶开始为端午做着准备,时不时的闻到了那浓浓苇叶的香味,让人有点垂涎欲滴。市场门前,摆着大大小小摊点,商贩们的车上堆积着各种各样的粽子,有三角的,有四角的,有红枣的,还有蜜枣的,为适应大众口味,有的里面还包扎着肉馅的呢,抢购的人们也是络绎不绝,大大小小的粽子传递着别样的情感。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而对于我来说,小小的粽子更是一种无法忘却的情感寄托。小时候,过了年便盼着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可以吃上母亲亲手包的粽子,香甜的粽子是幸福的享受。现在,母亲离我们远去了,每逢端午节吃粽子我就会想起了慈祥的母亲,这不仅仅是一枚粽子,这里面包着的是无尽的母爱,它映照着的是母亲一颗疼爱儿女的心。情思至此,一番甜甜的滋味涌上心头,不觉间已模糊了双眼,心间却有一份温暖。
母亲健在的时候,无论身在哪里,端午节到了,我都要赶回家里,吃母亲包的粽子。
我的老家是在距晋城市区5公里处城乡结合部的陈沟村,村里人十分重视传统节日,母亲更不例外。每年端午节到来时,母亲就会包好粽叶,黍米,小豆,红枣,包上一大锅粽子。那时候,我虽然不知道这些用料有什么讲究,但看到母亲包粽子熟练的动作,闻到浓浓的黍米香,心都已醉了。
“粽叶清香裹糯米,红豆其中惹相思”。
从小就喜欢吃甜食的我,自然对粽子也是情有独钟。当年我对粽子的热心,着实是一个“馋”字。每年端午节前后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这正是家乡粽子飘香的时节。家家户户包粽子,就像过年一样。那时,因物质匮乏,家乡粽子的原料主要就是黍米,现在已很难找到黍米粽子了,取而代之全是清一色的糯米粽了。然而,包粽子却让母亲多受了许多累,至今我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那些年,每到端午节,母亲就洗净苇叶,把黍米,小豆,蜜枣一起放入盆中浸泡,半天之后,开始包粽子了。
母亲的手艺很高,包的粽子香甜可口,我们都爱吃。
那时,我放学回到家守在母亲身旁,看着她灵巧地包粽子,有时,我还会当帮手,给母亲传递苇叶和绳子,看她包粽子简直就是一种艺术享受。只见母亲熟练地抽出一片粽叶,一叠一卷把一片苇叶折成漏斗状托于掌心,再用另一只手把米从水中捞出,沥净水分放进漏斗里,放几颗蜜枣,用手按实。然后再抽出一片苇叶三叠两折包好头,最后用一根金针叶条或五色线绳三缠两绕,那齐齐整整,青翠欲滴的苇叶在妈妈灵巧的双手捆扎下,包着精亮的黍米,搭配着红里透亮的蜜枣,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包好了,整个动作连贯流畅,绝无半点拖泥带水的感觉。
我们家姊妹们多,包少了不够吃,就这样,一个,两个,三个……母亲包了一大锅,忙得不亦乐乎。我和五姐守着粽子下锅,守着腾腾热气中飘出的粽子清香,一种急切想吃的欲望就怆怆然了,期盼着一锅热气腾腾的粽子快点出锅,那香味让人魂牵梦绕,急不可待。
望着刚出锅油光发亮的粽子,醇香扑鼻而来,不用吃就勾起了极大的食欲,轻轻的剥去粽叶,红白相间的光滑的粽肉呈现在眼前,甜软的黍米,再加上饱满的小豆,真是清香四溢。轻咬一口,满嘴芬芳,清甜香醇,溢满喉咙,"味道好极了!"此情此景,连同母亲操劳的身影一道融入了记忆的最深处!
高中毕业后,我就参军到了北京军区,而且参加了对越防御作战。转业后在晋城市区工作。母亲一直没有离开农村,随着年岁增大,加之一生养育七个子女的辛劳,身体变得虚弱多病。但每逢端午节,她照例亲手包粽子给我们的姊妹们吃。我曾劝她不必再为粽子受累,母亲却说:“包粽子是为过节,也是一种念想”。
是啊!香甜的粽子里,包满了母亲绵绵的深情。她不仅为我们子女们包粽子吃,而且总要多包一些,给左邻右舍送去。母亲虽没有读过书,也不善言语,但却用这平淡而又朴实的做法,表达她对人的友善。
在母亲的心里,包粽子是传统的习俗,是一种怀念,是对他人的友善。在我心中,包粽子是母亲辛劳的身影,是浓浓的亲情,是如今萦绕心头的对母亲的思念。母亲已离开我们了,虽然我们再也吃不上母亲包的粽子,但那绵厚的情思我却永远牢记于内心深处。
一晃,我离开家乡已经三十多年了。可是,每当粽子的米香裹挟着苇叶的清香飘进我的鼻腔,总是抑制不住垂涎的口水。可是,不知何故,几十年来,粽子的种类虽然不断变化,制作可谓精巧,名目可谓繁多,但我总觉得,这味道远不如我记忆中的,家乡的,妈妈包的黍米粽子的味道好!
……因为,在我心中,妈妈包的黍米粽子,有爱的味道,童年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作者:陈宝璐,笔名亮剑,退役军人。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和西散梅雨墨香等多家网络平台发表散文,诗歌、随笔,论文等文章三百余篇。爱好写作,善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