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源自我喜欢的一本同名书:《孤独的人,都要吃饱》,先安利。
——题外话
【笼包】
一人食不可怕,放不下才可怕。
阿梅是我在北京实习时认识的一个女生。
内向,单调,甚至有些无趣,这是我们对她的一致印象。每天早上,阿梅会准时来到酒店,跟每个人简单地打声招呼后便自顾自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由于工作时很少说话,所以我们与她唯一能够多交流的地方便只有员工食堂了,即便是这样,她依旧不太敢打开话匣。而且,她有个怪癖:吃饭时间必须控制在15分钟之内,到了时间后一定会准时放下筷子,然后准时起身离开。
后来在一个大嘴同事不断地“逼迫”之下,阿梅才跟我们道出了实情:员工食堂的A窗口会在每天的12:15分准时出笼几屉小笼包,鲜香的肉馅即使隔着薄软的面皮儿也能渗出浓香的味道来,咬上一口,汤汁溢淌,更让它成了食堂里的人气菜品。而吃的人一多,也让整个食堂被这一股鲜香所覆盖。
恰巧,那也是阿梅前男友最喜欢吃的牛肉洋葱馅儿。
阿梅说自己是个比较固执的人,有些东西就始终不愿意放下,比如那次不太愉快的分手,比如曾经他们最喜欢去吃的笼包。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她不仅不吃笼包,甚至连相似味道的饺子也不会去碰。
食物本无罪。
她却说,“但回忆有罪。我不是怕这个,我是怕吃这个时想起那段回忆,那我就完蛋了。我也不是另类,看见一样东西,想起某个人,我相信总有人能够亲身体会吧。”
【可乐】
焦糖有毒,摄入过多容易上瘾。
可乐先生,身高182cm,体重62kg。是个出门前至少要花半小时打理的斯文败类。刚认识他时,他左手提着一罐可乐,右手鼓捣着手机玩的悠然自得,以至于我在一旁看了五分钟他都没有丝毫察觉。
他每次翻看我手机时都跟我说:“你能不能把我的备注名改为李同,或者小可也行,干嘛非要叫可乐呢?”,我说不行,“因为你是我遇见过的嗜可乐到癫狂的唯一人。”
我说的一点不假。可乐先生除了把可乐当水喝以外,还酷爱跟可乐有关的一切:包上挂着可乐钥匙扣、去超市买可乐味的软糖、偏爱跟可乐一样的红色,还有他最拿手的菜便是可乐鸡翅膀。尽管总是嘴上不服,但每次他做完这道菜,我不争气的胃都会诚实地把它吃个精光,直至打嗝。
可乐先生做鸡翅只喜欢用电饭煲,他说一是方便二是习惯。他的套路便是把鸡翅提前用生抽、老抽与姜丝腌制1-2小时,然后下锅放入可乐与葱丝,再焖个15分钟左右开盖,搅一搅掉入佐料再继续焖至跳键为止。而我唯一能做的便是在盛出装盘时,按自己口味撒上辣椒与芝麻。
合(tong)租(ju)时期欢乐多,但美味的日子却在九个月后戛然而止。
因为家事他回了常州,尽管走时一万个叮嘱说回来,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兑现。断断续续地在线上联络了几次后,我们便彻底没了大关联。
我能想起他每个步骤的动作跟套路,却一次也没有去实践。我仍记得可乐先生走时说的一句:鸡翅太咸,以后最好多配饭。
可惜我现在没法骂他这个傻子:记忆的味道不对,你丫再配饭,也很难下咽不是吗?
【关东煮】
心还在沸腾,一个人,也无惧寒冷。
不团圆,就没法称作团圆饭。
迄今为止,我只有一次在除夕夜还未及时赶回家的经历。相比焦虑与急迫,最难忍受的还是边捂着饥肠辘辘的肚子,边刷着朋友圈里晒出的各式美食。我想,若不是在下了火车之后发现那家还在营业的便利店,我恐怕真要饿死在回家路上了。
所以直到现在,我仍然对这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印象深刻,乃至怀有一份感激。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在那里我找到了我的“救命草粮”,更因为那里曾有一个站在收银台前看着电视,独自吃着一份关东煮的软妹纸。
别误会,我并不是想泡她。团圆是除夕夜的唯一主题,我只是在思考对于一个年夜独守岗位没有回家的姑娘来说,是不是有些残忍。可从她吃关东煮的从容动作来看,那一刻,却也定是她最温暖的一刻,即便只有那么简单的一碗。
不瞩目,不鼎沸,不偏执,
就算微凉,也一定是她一个人的盛宴。
生活忙忙碌碌,起起伏伏,我相信没有人能够做到不食人间烟火。
既然不能轻而易举地逃脱各式悲喜离合,
那不妨把一切爱恨功名、琐碎烦扰当作过眼云烟,
世界喧嚣,不如只求顿顿吃好,
唯有美食不会拒绝每一个游走的灵魂,
也唯有吃饱,才能不负这段光荣又孤独的光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