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二】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今年国庆,一部《小戏骨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刷爆了朋友圈儿,小戏精们用“眼角眉梢都是戏”的演技致敬经典,令87版宝玉扮演者欧阳奋强也不禁为之点赞,全民再度掀起红学热。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原著中那些被多数观众误解的人物吧。
【1】黛玉:我不是不懂人情世故,只是不屑同流合污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一个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黛玉形象跃然纸上。
然而不少人觉得黛玉太小性子,根本不懂人情世故。
推敲原著,此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曹公对黛玉的描述是“心较比干多一窍”,初见贾母时,黛玉开始说,读过《四书》,听贾母对园中姐妹们读书的看法,不一会儿,见宝玉便改了口“不曾读过,些许认得几个字罢了”,聪慧如黛玉,你说她不懂人情世故?
再者当凤姐生病,需要挑人管理家事时,就曾说过,林妹妹倒是聪慧过人,只是不理世事,终日作诗这样的话。注意,是不理,而非不懂。连凤姐此等精明能干的人都认可黛玉的能力,黛玉又怎会不谙世事?
第三,她闲暇时还替贾家计算过收入支出,并对宝玉指出他们家入不敷出太过,今后几年亏空更巨。“管他呢,反正缺谁的都不会少我们俩儿的”宝玉的回答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在贾府这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大环境里,黛玉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心,她把她的愁,她的怨,她的清高与骄傲全都化作才,融进了诗里。至于她和宝玉有始无终的爱情悲剧,只能“人生若只若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声轻叹了。
【2】王熙凤:我不是善妒,只是想守卫自己完整的爱情
孟子云: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水无有不下,故人无有不善。但人们对王熙凤的评价心狠手辣,心狠手辣是因为善妒,而善妒的起源是爱。不错,她爱贾琏。
可能很多人会疑惑:强势泼皮的凤辣子怎会爱上懦弱好色的琏二爷?大家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凤辣子的本质是一个女人,一个出身大家族的女人。那么她的观念也就不足为奇:嫁谁,便认定谁。
从这个观点出发,她的所作所为也就值得理解了。
仅有的一次不顾丈夫面子,当众撒泼,也是因为吃了酒,而贾琏做法太过分导致的。连鲍二家的媳妇儿都去睡,一个下人家的媳妇儿啊,让她王熙凤的脸,往哪儿放?
对于尤二姐,贾琏是动了真情的,凤姐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她在表面上做足了功夫,对尤二姐各种好,一口一个“妹妹”叫得那叫一个亲,让贾琏等人误以为她贤良淑德。而背地里对付尤二姐的手段让人不好启齿,为爱疯狂的女人,着实可怕。
有人会提到平儿,像凤姐这样的人怎会允许平儿的存在呢?是啊,既然丈夫都要寻花问柳,何不找一个知根知底儿,忠于自己的人呢?平儿的身份,不过是凤姐挽留贾琏的一种手段罢了。
说到底,还是贾琏的问题,倘若丈夫忠于自己,凤姐还用得着费尽心机斗小三小四吗?她不过想要守卫自己完整的爱情而已。可惜,贾琏,并非她的良人。
【3】王夫人:我才是真正的大反派
在宝黛婚事上,贾母似是摘得封建礼教代表人物的桂冠,但它的真正归属地应是王夫人——宝玉的嫡母。
书中对王夫人的描写并不多,但正是这不多的笔墨让王夫人的形象更为传神。
首先,对待丫鬟的态度上就可看出她的性格特点。她对袭人,秋纹等老实懂规矩,劝宝玉走正道儿的丫鬟极为满意,甚至拿出自己的月俸贴补袭人。而对晴雯此等聪慧机灵的丫头极为厌恶,把晴雯叫去大骂一通,骂她卖弄风情,不知体统,蛊惑宝玉,甚至还要撵她出门。
而贾母的贴身丫头是鸳鸯,一个坚守自己,处事灵活的聪慧姑娘。可知,贾母素喜机灵,有个性的女子。
巧了,黛玉是个心气高的,而宝钗则是低调,连家中下人都颇为喜欢的,王夫人,怎会不满意?
其次,身份不同。自古就有三不亲:姑丈,舅母,姨丈。王夫人是黛玉的舅母,宝钗的小姨。论亲疏,自然更钟意宝钗。
其实,王夫人对黛玉颇为介怀,不过碍于贾母不好表现出来罢了。封建礼教儿媳对婆婆极为顺从,贾母又素宠黛玉的生母——贾敏。小姑子的地位不可不高,从“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语气中透漏出的酸味儿就可看出王夫人的态度。她自己也是宁国府的千金小姐,而对贾敏却只有艳羡的份儿,对黛玉印象自然不如宝钗。
最重要的是,当时选儿媳是为了给宝玉冲喜,王夫人不可能选择病秧子林黛玉。
反观贾母,黛玉无依无靠,贾母定舍不得黛玉远嫁,况且她素知宝黛情投意合,俩人在一起后,病都好了也有可能。在贾母的思想里,心意相通比什么都重要。
有人说王夫人不可能违背贾母的想法,但事关宝玉的安危,她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只有进宫求了元春的旨意,才能对抗贾母。
自此,“金玉良缘”形成。
无外乎黛玉焚诗归天,宝玉“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