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开篇《缘起》一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经历,原文抄录如下:
丁丑岁,卢沟桥变起,随校南迁昆明,大病几死。稍愈之后,披览报纸广告,见有鬻旧书者。驱车往观。鬻书主人出所藏书,实皆劣陋之本,无一可购者。当时主人接待殷勤,殊难酬其意,乃询之曰:此诸书外,尚有他物欲售否?主人踌躇良久,应曰:曩岁旅居常白茆港钱氏旧园,拾得园中红豆树所结子一粒,常以自随。今尚在囊中,顾以此豆奉赠。寅恪闻之大喜,遂付重值,借塞其望。
以这颗红豆为肇始,陈寅恪先生满怀深情地写下了之后的皇皇巨著《柳如是别传》。当然纵观其全篇,先生对钱柳的情感绝非购得红豆后才有,所以这颗红豆,说是《别传》的情感寄托更好。而以红豆开端者,自然另有其事——
文中所述“钱氏旧园”,乃是今江苏常熟市仍存的“红豆山庄”,即当年绛云楼不甚失火后,晚年的钱谦益与柳如是的暂居之所。红豆山庄,又称碧梧红豆庄、芙蓉庄、补溪草堂……大概以其庄中所植红豆、碧梧与芙蓉等树木得名。本钱氏母家旧园,自钱谦益向上追溯,有八九代人,百余年光景。
红豆山庄的第一代主人,是钱谦益母家顾家其中一支,称顾细二。顾博通经史,晓天文地理,于诗文亦有建树。彼时与著名画家赵孟頫交好,后孟頫入朝为官,亦曾为顾细二打点仕途,但顾拒不赴任,避归补溪,著草堂终隐。补溪草堂,即后来芙蓉庄与红豆庄之滥觞。顾细二曾经作有《行乐歌》,诗中以浩浩黄河有时回覆昆仑之巅作喻,表达了自己亦将终老于此,稼穑耕读的愿望。
草堂其地,“瞻虞山兮逶迤,起伏秀拔如游龙,维芝水兮浩浩,奔腾昼夜直与东溟通”,一定是风景相当秀丽之所。乃至后世,顾细二之子孙,亦常常有淡泊名利,欲以此为富贵温柔乡者,如顾文聪“隐居补溪,不求闻达……谓子孙曰:‘元将讫禄矣,毋广置园田,以招罪戾。’”又如顾汝,“弱冠厌弃科举,为义理之学”。
自顾汝以后,补溪顾家中兴,其后人或仍有避世以求安逸者,所知不详。不能全称红豆庄为归隐之所,钱谦益与柳如是二人搬入庄中后,与当时反清复明的仁人志士多有联系,亦怀有忧劳天下的心思。钱谦益的外公,于明嘉靖年间曾官居高位,后来因得罪严嵩而乞致士,亦很有名望于乡里,这是《支溪小志》中有过明确记述的,本着顾家家风向上遥想,应该多有心怀天下者,并不一直是隐逸气很重的地方。进可提笔安天下,退能沧海寄余生,红豆山庄实在是个很理想的境地。
说回红豆。红豆树开花结果并没有一定规律,有些品种要几十年才开花一次,想必红豆山庄中,钱谦益的舅父从海南带回来的,应该是这种开花频率甚低的品种。钱谦益与柳如是搬入红豆山庄中有十余年,期间只见过一次红豆开花,这年钱谦益八十岁。老人家作了许多诗文庆贺,不难想见其欣喜若狂的情态。一时胜流云集,舟车填咽,亦多有诗文记述,可算得当地一大盛事。
柳如是自然也是相当高兴的。钱谦益年老后,柳很会讨他的欢心,夫妻感情甚笃。二人常结伴出游,忘情于山水,写下了不少诗文,这些在牧翁的文集中多有记述,柳如是的文集如今不大流行,但其中对于这段生活的记述也应充满了欣喜的情感。据记载柳如是曾于庄中园地上,把油菜花的种子按“壽”字播下,其余种麦。次年菜花盛开,自高处俯瞰去,如碧玉中嵌了黄金,“玉”是连畴的碧,“金”又成一壽字,牧翁见到,自然十分高兴的罢。
那年以后,这颗红豆树亦曾开花过几次,不过钱谦益与柳如是俱已作古,庄园又回到顾家名下。红豆树每次开花,来往之人仍络绎不绝,或者为游览盛事,或者为凭吊钱柳遗迹,关于这颗红豆树的诗文,自然是泛滥于江湖了。不过后来据说红豆树曾有十分灵异的现象,开花时花枝所指的方向,当年的庄稼经常收成很差。这给红豆树蒙上了一层诡异的色彩,然而大概没过多久,红豆庄仍然是人们心中的胜地,红豆树仍然载誉满身。
如果说到园中的植物,说到植物的灵异现象,其实这颗红豆树并不是唯一。早在顾细二的时候,他曾在园中栽下一棵桧树,后来顾细二去世,就葬在了树旁。关于这棵桧树,《支溪小志》记载它有六异,观其所述,大概为为知己者死,为知己者生,凡枯荣之数有三。或欲砍伐此树者皆意外而亡。关于桧树为知己者枯荣死生的现象,或许可以称之为灵异,至于欲砍伐此树者意外而亡,想必是顾家人看重此树,避免其为他人所侵罢。
其余庄中所种植物,如芙蓉:“小桥流水,曲折幽胜,有右丞辋川蓝田风景。周遭可里许,绕池植芙蓉数百,翠叶红葩,掩映水际,庄之取名以此”;又如荔枝:“尝构园补溪,手植荔枝数本,翠色红苞,香闻数里”。就是这些植物,约略代表了顾氏一族于此各代的历史。文人骚客多有诗文称颂,庄园亦常以之冠名。庄园以这些植物闻名,植物也因生于此庄园而得贵,一并繁荣,在后人心目中是很美的文化符号。
因植物而想到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的人们,又因这些人回想起这些植物。其中烟月胜景,茂竹清溪,曾经荒废不堪见闻,不知如今应是怎样一番情景,大概修复了罢,然而可以比肩当年的样子么?我是很喜欢柳如是的,日后一定要前往红豆山庄一看,或曰凭吊,或曰泛游,此刻只是看到“红豆”思想起遥远的事,一番献愁供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