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取自《精要主义》一书的读后感。书的作者,格雷戈•麦吉沃恩,被誉为“21世纪的史蒂芬·柯维”——对,后者即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创作者。
麦吉沃恩所倡导的“精要主义”,与柯维的思想有一脉相承之处,都强调“最重要的事优先”。前者至今已影响了多国政要与众多知名企业家,包括且不限于苹果、谷歌、皮克斯等世界顶尖公司的管理者,帮助他们以更正确的姿态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千头万绪,并取得成功。
00
在开始分享本书之前,我们先假设这样一个场景。
忙碌的一周结束了,在这一周的工作生活中你几乎脚不沾地,稍微想偷闲,娱乐放松一下,都觉得不可饶恕。周末你试图回想,自己这一周到底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比较重要的产出,却完全记不起来,更不用说去判断这一周是否帮助你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些。
当你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是周日的晚上了,马上就应该洗漱睡觉,迎接周一的到来。你还没来得及想清楚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新的一周,又以相同的状态再次轮回。
如果这正是你现在的状况,那么建议你先停一停,来看看这本书是怎么说的。以下这些观点,或许远比你继续低效率的忙碌,对你未来的生活与发展更有意义。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书名,“精要”意味着只保留你工作生活中最精华、最重要的部分,其余都是妨碍你实现自我的干扰物。要达到这一目的,起码经历三个环节:探索、排除、执行;从琐碎的杂务中识别真正值得分配注意力的事,舍弃、远离那些不值得的事,高效、专注地执行真正值得投入的事。
而本篇将着重介绍前两个环节,因为它们看起来是现代人困扰更盛的地方。造成很多人碌碌无为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执行,而是在执行前就找错了方向。
01
第一个环节“探索”,特别强调以下3点:
1)开辟绝对不受打扰的时间或空间,将自己定期与外界隔绝;2)在这一时空中,思考对现在的自己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3)思考时要把握事情的本质,评判的标准要明确而严格。
以应届生找工作为例。大家的惯常做法是,招聘网站上看到什么能做的就投什么;或者身边的同学在投什么,便也去尝试什么。后来的结果往往是,工作的前几年痛苦而迷茫,这明明不是我想要的,为什么当初要选择并接受呢?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眼界的不够,困在“万一找不到工作怎么办”的焦虑里,乱了节奏和方寸。但事实上,为了避免找到工作后,状态和感受比先前更糟糕,我们需要的是,首先判断什么是对我们而言最有价值、最适合的工作,然后有的放矢地准备,再去应聘。
所以在开始投简历前,我们要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拿出一张白纸,写下心中最想要从事怎样的工作。——不知道?没关系,那就遵从一定标准来做排除法。
所属行业、工作内容、薪资福利、培训机会、晋升通道、工作强度……对每一个方面你分别抱有怎样的期待?连起来,就勾勒出了属于你的“就业画像”。
如果某一份工作的某个方面和你的就业画像并不相符,那就从备选list中删除。比如你希望挑战与快速成长,就不要因为薪水看起来诱人,半推半就地开始一份节奏安逸、按部就班的工作。反之亦然。
当然,不排除依照这样的逻辑找工作,你很有可能发现,理想中的工作只存在理想中,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和薪资似乎没有办法同时满足条件。
这时候,可以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你所理解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和“薪资”是否把握住了本质?工作内容是否从需要运用的技能与可以发挥的价值的层面去把握了?一个看起来简单乏味的数据录入员工作,说不定就是你日后成为Excel达人、MOS微软认证专家的开始;而对于薪资,你所关注的是起薪,还是后续的提升空间?
话说回来,有人还是会指出,应届生求职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挑不对工作,是找不到工作。哈哈,别逗了,连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都还没有想清楚就去应聘,能找得到吗?
02
第二个环节“排除”,要求我们:1)设定明确的责任界限;2)有勇气说“不” ;3)理智地放弃再投入也不会带来收益的事物。
工作中经常可能出现一种情况,你与你的家人、恋人或好友提前计划好了一场假期旅行,期盼的那一天即将到来时,突然有工作任务压给你,搅乱了你假期的所有安排。你很懊恼,但不敢拒绝,于是开启加班模式,选择跟家人、恋人或好友说抱歉。
这份任务很有可能其实是老板不当的人员分工与团队管理方式造成的,你意识到了,但选择不说,默默成为了老板过错的承担者。
但如果你不确立自己的职责界限,特别是可支配的时间界限,在被迫越界干活时,不能果断地提出异议,那么很有可能拖垮你自己的生活,并且以牺牲与重要的人的相伴为代价。
书中打了一个切中肯綮的比方。老板们大多不会乐意看到员工周一带着孩子来到办公室,却常常理所当然地认为周末加班是正常的。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即使老板支付你薪水,你的时间还是你的,需要自己做管理,从而达到个人贡献与个人成长的最大值。
这里并非鼓动大家从此和老板呛声,一律拒绝加班,享受生活,而是要提前考虑并设定每一个工作周期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限,当明显超出约定的范围时,勇敢拒绝。只有狠得下心拒绝,才赢得回下次做选择的主动权。
当然,拒绝是伴随着高昂的风险的。不少时候,拒绝即意味着失去工作或失去晋升机会,而你发现目前还不能承受这样的结果。
那么,可以将上述道理先记在心中,反复体味,等到个人的能力或所创造的价值让老板无法接受失去你的损失时,大胆地履行说“不”的权利。另一方面,你也可以重新选择与你的认知更契合的公司与老板。因为认知层次越高、格局越大的老板,一定越懂得“拒绝”这项能力的重要性。
03
关于第3)点,理智地放弃没有收效的事物,及时止损,这是排除能力的另一项重要构成。
如果一个项目,用某种方式执行了很久,依然看不到成绩,那么是继续投入人力物力一意孤行,还是重新决策,转换执行方式,或者中止这个项目?
同理,两个相恋的人在相处过程中发现彼此越走越远,感情日益转淡,那么是舍不得过去的相伴,继续纠缠下去,还是果断分手?
现在阅读上述文字,看官们可能很容易做出理性的判断,但是身在其中时,这份理性是否发挥作用?因为“禀赋效应”的存在,人们总觉得一件事物在失去时,比拥有时的价值更高。
做丢弃决定的瞬间,大脑会加强刺激你曾投入时间、财物和精力去获取并占有的那部分记忆。如果舍弃,则意味着你从前的诸多投入可能都将失去意义,所以你会下意识地想要延缓丢弃的时刻,以创造未来还能翻盘的可能性——即使你内心意识到,这种可能性是极低的。
要知道,真正的翻盘通常都发生在一个人调整思路,校正了过去低效的模式之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总是会遇到新的麻烦与问题,如果不把旧的及时排除,不同的问题纠缠,越滚越大,会严重扰乱你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04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两个方面,“探索”和“排除”。
让我们回到最开头的例子,如果你从现在开始运用“探索”和“排除”的原理,每周或每天都让日程表上的一段时间留白,空出来认真思考这段时期内,对你而言最关键、最有价值的事情是什么,围绕这件(些)事展开日程安排,摈弃其他的杂乱念头。
当遭遇很有可能扰乱你原定安排、破坏你原本期待的突发事件,学会拒绝;当意识到很有可能采取了错误的工作方式或理念,学会承认,然后改变、纠正。这样的生活更简单、更轻松,却更真诚、更高效,更能够通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