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系列的题目是如何表达爱和脆弱,所以重点放在表达上。表达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语言表达,一种是行为表达。我个人觉得,表达脆弱更适合用语言,可以尽量避免两个人之间猜来猜去彼此误解的可能;而表达爱更适合用行为,做到永远比说更难,给人的感觉和影响更潜移默化,也更深刻(当然语言表达也是需要的)。
对于内向高敏感人来讲,在表达方面经常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语言表达少,却总觉得对方应该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所有情绪,当别人没有发觉或正确理解的时候很容易失望;二是虽然内心活动丰富,但是实际的行为表达少,或者采用了对方并不认可的表达方式,自己自认为的付出没有得到想要的反馈或回报。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前面说过,内向高敏感人很容易把绝大部分的自我价值感或能量来源建立在亲密关系上,对亲密关系往往存在超出实际的期待。由于自身的敏感性、与生俱来的同理心,我们很容易体会到重视之人的情绪,于是对于对方也会在潜意识里有同等的要求:我这么理解你,你应该也一样理解我;我这么关心你是否开心,完全可以发现你的情绪变化,你应该也像我一样做到。换句话说,内向高敏感潜意识里追求的是灵魂之间的深刻了解和体会,总觉得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别人可以不懂我,你一定要懂,我不需要表达,你就应该可以看出来我怎么了。所以,内向高敏感人第一个要明白的就是,即使再亲密,对方跟你也不是同一个人,你们的人格特质、心理活动、能量高低、移情能力等等基本都是完全不同的,绝对不要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或者要求对方。
对于第二个问题,不光是高敏感,大部分人都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容易高估自己的付出。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心理活动也算在付出里面,而不仅仅是实际行为。内心下了向对方妥协道歉的决定,哪怕最终没有付诸行动,也会觉得自己已经做出了让步或牺牲。这就导致了衡量自己付出和衡量对方付出的不一致,因为人往往只会留意对方实际做了什么——双标的典型体现。相比较而言,内向高敏感人由于内心戏更多,行为却更加内敛,在这方面可能更显不足。另外,由于过度的关注导致的关心则乱,导致我们也容易采取错误的或者对方并不接纳的表达方式。所以内向高敏感人第二个要明白的就是,正确衡量自己的付出,正确衡量对方的需要。
先说语言表达方面。
对于内向高敏感人群来说,与人口头沟通是一大挑战。这里有一个不太好的循环,内向虽然意思并不是指不爱说话,但是内向的人确实往往不爱说话,而一个人说话的方式、表达的流畅性、逻辑性、给人的愉悦感都是需要不断练习才能够提升的。越是多说越会说,越不爱表达越是难以表达,即使内心的情绪或是想法都已经满溢出来,但是话到嘴边总是词不达意,或者自以为表达清楚了,实际上根本没达到想要的效果。
语言表达确实是有技巧的,很多很多,看市面上各种教人说话方法的书就知道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情绪上来的时候,很难想得起各种理论和条条框框,很容易跟着情绪走了。所以对于语言沟通,只要记住最关键的一点:越是重要的人,越要跟TA好好说话。
这跟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做法往往是相反的:越是不熟或是关系疏远的人我们说话越是礼貌客气,而越是关系亲近的人我们往往越是缺乏耐心。在沟通中跟着脾气或情绪走常常导致没有意义的误解或矛盾,而内向高敏感人由于神经系统发达,愤怒的情绪或是急剧的发泄会让自己产生长时间剧烈的情绪波动,往往在事后因为觉得伤害了对方而长时间处于内疚和自责中。所以即使你所有的沟通技巧全都不记得,这句话也能帮你缓和心情,不至于说出让你后悔的话。
在实际操作上,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这里主要参考《非暴力沟通》):
1、客观地观察并表述现状,不要做判断或评价。举个例子,“你没送我生日礼物”是现实,“你不在乎我了”是判断。
2、分辨并告诉对方你内心的真实感受,例如你觉得沮丧、害怕、生气、尴尬等等。对于越亲近的人,表达感受的词语应该越精确,不要总用“难受”“伤心”一带而过。
3、找到你内心的真正需求。你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感受,是因为自己的什么需要没有被满足? 陪伴还是空间,安慰还是建议,语言的支持、鼓励还是行为上的帮助?
4、真诚地告诉对方你希望他怎么做,你想要什么,而不是你不想要什么。要求越清晰具体越好,但是表述尽量简洁。“我希望你明天能陪我逛街”是一个具体的要求,“我希望你更在乎我一点”则相反,对于这样的请求对方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做,你的表达很难起到效果。
尽量避免以下几种错误的表达方式:
1、不停地抱怨,沉浸在负面情绪里,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这是很多人表达脆弱最常见的方式,同时也是最传递负能量的方式之一。抱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于现状的不满,换个角度讲,实际是源于期待不合理。当你对人或事物设置了过高的期待值,而现实没有达到自身要求的时候,自然会产生不满。在这种情况下,抱怨是我们发泄负面情绪的方式。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自身的行动力不足。我们发现了自己不满意的现状,但或是由于懒惰,或是由于缺乏自信,迟迟不愿采取行动努力改变现状。在这种情况下,抱怨其实是我们否定现在幻想未来的途径。
2、批评或者指责。批评同样源于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更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3、不断试探。为了证明我们在对方心里的重要性,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尝试各种方式,如命令、反复询问和确认、自责或自怜,通过看到对方的在意获得自己想要的安全感。这种表现实际上源于自卑,就像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说,自卑感强烈的人不一定会显得顺从、安静、克制,也不一定会表现出人畜无害的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法,而这种表达方法与他的生活方式相一致。
4、执着于争论对错。比较好的沟通方式是提出需要,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很多人也总是喜欢用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来彰显优越感。但是在与亲密之人沟通时,一味地强调对错更有可能会伤害彼此的感情。
关于亲密关系中的语言沟通,有一个观点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在主动与对方沟通的过程中,你是负100%责任的那个人。我们总觉得沟通是两个人的事,应该各负50%的责任,也常常倾向于把沟通失败的原因更多地推给对方。只有我们意识到自己对于主动沟通所负的责任,才会认真考虑自己的真实需求,鼓起勇气尝试,耐心练习,慢慢习惯于采用更好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