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节心理课堂上,老师让我们在纸上写出对自身认知的评价。
老师走过来时瞄了我的卷子,意味深长地笑了,大概是我写的内容有点另类。
“伪乐观、焦虑、强迫症、内向、神经病、矛盾体。”
虽然不是专业的心理词汇,但却是对当时心态的一种自我认知。
揭露自己的伤疤从来不是什么值得羞耻的事情,关键是要懂得接纳自身,才能被外界所接纳。
我相信我有许多着现代人共有的通病。
强迫症,拖延症,焦虑症,亚健康等,不知道这些算不算“病”,但肯定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对人的身心都是有一定影响的。
说起拖延症,觉得自己真的是“拖延症末期患者”,每天醒来都发现有一大堆昨天没有完成的事,真是一头撞墙上的心都有。“一日复一日,明日何其多。”这简直是拖延症患者内心真实的独白。
还有焦虑症,人们对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焦虑,例如上班、考试、坐火车,而我最近发现自己还得了“时间焦虑”。
工作时因为需要对各项作业进行时间上的把控,以前就经常掏出手机看时间,久而久之就觉得十分麻烦,于是买了款可以看时间的智能手环。
现在每天做得最多的动作差不多就是抬手看手环。工作时看,坐车时看,走路时看,吃饭时也在看,总感觉时间从手上一分一秒地溜走,但好像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完成,必须再抓紧时间。
最近在尝试的“十分钟写作”从来没成功过,写到一半抬头看已经过去了三十分钟,立马觉得很着急:怎么花了半个小时也写不完?继续写剩下的一半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
像这样给行为设定时间限制的做法,每一次的失败都加深着我对时间管理上的挫败感和不自信,总觉得自己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件事,所以会一直拖,一直拖,本来一天可以完成的任务却花上三四天的时间。
当思想和状态陷入了一种死循环中时,感觉就像被卷进了漩涡,会一直被往下拽。面对自身的焦虑,有人跟我说,培养良好的习惯可能会帮助我走出困境。
事实也证明,在学习和运用了微习惯的策略后,有些行为开始发生变化。即使十分的微小,但在整体上还是乐观的,像每天做五分钟眼保健操、看两页书、睡前刷牙等。
即使再忙,想起定下的这些微习惯后,从刚开始的强迫到现在乐意并且主动去完成,而且这些只要花很少时间,却大有益处的行为,确实在慢慢改变着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