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里人都是内敛含蓄的,从来不会坦诚公开地表达爱意,即使是关心,也要用责备的方式表达出来,为此爸爸妈妈没少吵架,像“你做什么呢,这么晚还不吃饭”、“这么冷怎么就不知道穿上羽绒服”、“热死了,还往外跑”等等不一而足。
妈妈还好一些,每个周五给我电话,问回不回来,不要坐车太晚;如果回去很晚,爸爸就会发脾气,每次都回家这么晚,还不如今天不回来!如果是周六回,妈妈也会在早晨八点左右打电话过来,问有没有起床,有没有坐上车;他们常常想了解我更多一些,而我却不能理解这种想法。
最近工作原因,将近一个月没有回家,时不时地惦念着,总想打个电话,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原来我也不知不觉地想要了解他们多一些。在不看孩子、不上班的日子,妈妈在做些什么呢,她又看了什么新的电视剧,学了什么新的网络词语?爸爸两个月考下了驾照,他要对着谁眉飞色舞地大书特书自己的骄傲呢?两个人再争电视的时候,谁来说个公平的方案呢?两个人吵架的时候,谁来偷偷地察言观色,做个偷笑的传声筒呢?谁跟妈妈一起见证并且数落爸爸醉酒后的糗态?谁跟爸爸一起吐槽妈妈炒的菜?……
昨天看本书,做案例分析的时候涉及到了牙线,提及用牙线可以减少牙龈出血的概率,想起妈妈经常有牙龈出血的毛病,试了好多牙膏都不管用。我搜索了一下牙线,对比了几款之后,下单,打电话告诉妈妈,买了牙线,后天会送到家,牙线比牙签好,牙签太粗了,容易牙龈松动可能导致牙龈出血,试一试牙线吧,可能就不出血了。妈妈说,嗯,好呀,前些天去洗牙,还说牙龈的事呢。我说,注意使用方法,不要使劲往下,要一点一点摩擦着向下。妈妈笑着说,“妈妈的牙缝都可以放一个花生豆了……”我潸然泪下,掩饰着仓促放下电话。
我们总是敏感着时间的仓促,忌讳着关于年龄的一切,“奔三”可以自嘲却不允许别人用来落井下石。却不曾想,它在父母身上更是残忍无情。那个推着车子去早市买菜的身影,一点一点变得佝偻;她满足于早市上十几年的来来回回,我却想把足迹踏向远方;那个酒量逐渐减少却一点都不服输的白发美男子,更多的只是在家一人独酌了,我也不再抢他的下酒菜吃……
妈妈说牙缝都可以放一个花生豆了,我从未注意过她是不是开始说话是否漏风了,我买的牙线已经太迟了;爸爸在家打电话经常很大声,是不是他的听力也不太好了?人们常常为新生儿的一点点变化而激动不已:他会张胳膊找人了,她会做了,他会爬了,她牙牙学语了,甚至一天的吃喝拉撒都以量记录;却没有注意爸爸妈妈的词汇量变少了,更像是几句话的单曲循环;爸爸妈妈睡眠时间变少了,他们早晨五点悄悄起来,再七点回来做饭,望着晨光中的点点星灯,不知他们会想些什么……
常回家看看如果做不到的话,就常往家里打电话,聊聊天,突然觉得有了好些可以聊的。今天看了什么电视啊,第几集了,讲得啥,可以边聊边百度一下大概的剧情,真的么,我也再看,你觉得谁是卧底啊…;去菜市场买了什么菜啊,怎么总是这几样啊,换点样式啊,不要吃太咸了……
打电话去!
打电话去!
打电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