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读了微信公众号“武志红”推送的一篇文章,《“我年薪百万,有房有车,却羡慕实习生”:所有的自卑,都源于这个惯性思维》,感触很深,决定在今天的文章里对此进行一些思考和剖析。
1.外在优秀VS内在自卑
作者首先提出一个观点:外在优秀和内在自卑,其实是两件事情。
有些人,明明在外人看来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收到的表扬和褒奖也很多,但一点都不自信,甚至还十分自卑。
这是因为他内心无法完全接纳自己。自卑的人往往都拥有糟糕的核心自我,这与他童年时期和父母的互动模式有关。
在童年时期,父母经常批评、指责他;只有当他在成绩、比赛等方面达到一定标准后,父母才会给他一个赞赏。
长期以往,他就会认为自己不够好,只有达到一个个标准、拿到一个个奖励后,自己才会变好。
因此,他会害怕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对核心自我充满怀疑。
他需要通过保持外在的优秀,来维持自信,这样他就会很累。
同时,他还要付出更多的能量去抗拒这样的恐惧、忧虑和自我怀疑。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真正的自信呢?
2.说说我的经历
一直以来,我都不是一个自信的人,甚至有点自卑。
我觉得自己个子矮、长得不够美、皮肤不好、不会打扮、不善交际等等,所有的缺点都被我扣在头上,压着我沉重得几乎要喘不过气来。
正是这么低的自我评价,让我在群体里几乎都找不到存在感,与朋友们的关系也很疏离。我想,也许是我不够优秀,才会这样的吧!
可是,身边朋友给我的评价其实一直都很高。有人夸我“文笔好,有才华”,让我将来出书了一定记得给她一本;有人夸我“脾气好,善良温柔”,在与朋友的交谈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临毕业时,有个同学羡慕我是“人生赢家”,既顺利取得了硕士学位,谈着一个优秀靠谱的男朋友,还找到了高薪的工作。
说实话,那一刻我有些震惊,原来我在别人的眼中这么优秀?原来,还有人在羡慕我?
这让我不得不开始反思,为什么我对自己的评价这么低?
我是985重点大学的本科生,凭借排名第一的成绩保送本校读研,独立完成8万5千字的硕士论文;我喜欢读书,对文字的敏感度优于常人......
如果按照“外在优秀”的标准来说,我有足够自信的资本,理应大大方方行走在风里,心灵坦荡,阳光自信,无所畏惧,神采飞扬!
可是为什么,内心里总有一股自卑感在隐隐作祟?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总想做出一番成绩来证明自己?
这种感觉就像是,我的外在已经逆袭成一个霸道总裁了,但内心还是屌丝的状态。
我认真地回想了童年时期的经历。从小我就流露出学习的天赋,从一年级开始,没门功课我都能拿100分,名列全班第一。
参加镇上的学区竞赛时,我也经常斩获前三甲,捧回的奖状贴满了家里的一面墙。
那时的我,期待爸妈的一句表扬和很定,但他们说出口的,往往是“还不错,再接再厉,下次争取更好。”
“争取更好”就像一个魔咒,牢牢地把我箍住。原来我还不够好,我考的分数还不够高,我还得继续努力,拿回更好的成绩,让爸妈高兴......
或许爸妈的本意是希望我保持谦虚,不要骄傲,记得我爸还教过我一句“满招损,谦受益”,但他们并没有给我充分的肯定,这让幼年的我产生自己不够好的感觉。
然后,我得努力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或者更努力达到下一个标准,才能得到爸妈的接纳和表扬。
一个感觉自己不够优秀、对成就感存在防御的人,怎么可能是真自信呢?
大抵从那时起,我就形成了糟糕的核心自我,也失去了自信的能力。
3.学会接纳自己
活了26年,我还在学着与自己相处,与自己和解。
我慢慢尝试重新认识自己,去接纳自己所有好与不好的一面,告诉我:这就是真实的我。
真实的我,长相平凡、身材普通,但我热爱生活、热爱文字,我有幸福的婚姻家庭,还有一个可爱的天使宝宝。
真实的我,是芸芸众生里的普通一人,如沧海之一粟。我不再用完美主义来要求自己,尽己所能就好。
接纳自己意味着对自己的全面洞察,一个人对自己了解得越深,也就会对别人理解得越深,对人性的很多规律就知道得越多,也就不会再拘泥于自卑不自卑,因为没有任何自卑的需要。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卑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这个世界,更不了解自己。
从今后,慢慢接纳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但愿行走在滚滚红尘,你我都别丢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