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
刘楠在奇葩说上说“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整本书只有一句话:我拼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看完之后,忍不住认同。
我把已经放进书包里的这本书,又拿出来,一手端着书,一手打着字,把这本书最美的两段话一个字一个字敲了键盘。我想,这两段话能解释刘楠给的结论,为什么我宁愿过着平凡的一生,也要拼尽最后一分力气。
“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的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像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熟捻的一样。他在这里找到了宁静。”——P218
“个性?在我看来,一个人因为看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更有重大的意义,只经过半小时的考虑就甘愿抛弃一生的事业前途,这才需要很强的个性呢。贸然走出这一步,以后永不后悔,那需要的个性就更多了。”——P221
这两段都取自第五十篇。这一篇讲了除了主人公之外的一个医生的故事。放着一眼可以看到尽头辉煌光明的前途,可谓是“飞黄腾达”的未来不顾,义无反顾地去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做了一个埋在尘土里的小角色。这样的举动被别人称为“疯子”。是啊,只有被魔鬼附身了才可能会做出这样“荒谬”的举动吧。可是,你问他后悔吗?他坚定地回答,绝不后悔。眼睛清澈如水,你知道这个回答是他心里最真实的答案。
多年前读梭罗的《瓦尔登湖》,也有这样强烈的感受。一个人到底要过怎样的生活,才能是“完美生活”?是一直活在别人的想象里还是一直活在自己的预设中?亦或是,只要内心平静欢愉就是最好的生活状态,哪怕物质条件非常卑微,甚至差到难以想象?
梭罗的《瓦尔德湖》被评价为“超验主义经典作品”,写作的背景是十九世纪初美国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潮涌动。出现了这样一部超脱于这些主义之上的作品,可想而知当时受影响和震撼程度。
一直到如今,我所在国度也在经历这样的思潮涌动。《瓦尔德湖》和《月亮和六便士》真的成为了平复心里宁静的那一叶扁舟,不为远行,只为此刻的拥有,甘愿靠岸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