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一个人的爱情是可以被时光分割成两段的,一段是懵懂的学生时代,一段是成熟的社会人时代。
学生时代的爱情是美好的,有着白衣翩翩的少年,有着巧笑嫣然的少女。它可以是早晨课桌上别人偷放的一杯豆奶,是黄昏下手牵着手的操场漫步,也可以是借着月光的晚安亲吻。
那时候的我们懵懵懂懂,还未体会到社会的苦,却已然偷尝到了爱情的甜。
我还记得高中班级里一对互相喜欢,但还没有彼此告白的男女同学。在一次课堂上,老师抽到那个女生回答问题,女生恰巧走神,不知道答案,在局促不安之间,男生径直起身帮忙回答。女生的双颊在那一瞬间忽然晕出红来,而后很快地布到满脸。全班同学的起哄声,老师嘴角的笑意,午间的风轻吹进教室,那一刻的凉爽竟让我到了现在还印象深刻。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是真的很甜啊,没有参杂着一点点杂质,发自内心的喜欢,好似他们彼此之间一牵手就会到地老天荒,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相爱的人一定可以走到最后。
如今,我已步入社会,却发现这种纯粹的甜蜜很少见了。身边朋友的男友标准,不再以自己的感觉为出发点,而用是否适合作为门槛。
闺蜜小A跟我说她恋爱了,恋爱的对象是她的租房舍友。
“长得可以,工作稳定,收入也可以,能支撑起成家之后的开支;已经买了套房,还着房贷,感觉他很适合做结婚对象。”
小A在我面前细数着她男朋友的优点,却迟迟没有说到自己对他喜欢的瞬间。
我静静地听着,忽然想起来,当年读书的我们总是畅想着以后结婚的画面、结婚的对象、婚后的生活,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爱而展开的话题。
但在这一刻,我也只是回道,“挺好的,挺适合结婚的。”
我跟小A都明白,有时候成年人的婚姻就是如此的现实,感情被剥夺了主导权,爱情仅仅是婚姻的锦上添花。
什么时候开始,成年人谈“爱”好像变成了一件特别奢侈的事情。很多人的婚姻更像是一份速食快餐,到点相亲,合胃口,那就结婚吧。
周末傍晚的时候,我在小区楼下散步,落日的余晖染红了云朵,晚霞酡红如醉,竟还有稀疏的亮星做着点缀,在这广大的暮色下,万物都衬得温柔了起来。
小区花园里已经有不少人在散步,我带着耳机慢慢踱步在铺着鹅卵石的曲折小道上,在我前面的是一家三口,父母各牵着小孩的一只手,孩子开心地大跨步走着,不时乐呵地向上跳起。路旁的石凳上坐着一对情侣,也许是讲到兴致,女孩语速加快,上下翻动嘴皮,还不忘多加手势来表达,男孩则专注地看着她,仿佛在欣赏着正在吟唱乐律的八音盒,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
傍晚的凉风轻轻吹,夕阳的余晖快活地落在我的裙摆上,挠得人心发痒,像是新鲜出炉的蛋挞和一杯浓郁飘香的红茶。
是不是一个人越成熟就越难得到爱情?我想不是的,越成熟,就越能分辨那是不是爱。
我们知道爱情很美好,同样也晓得爱情很难得,因此,很多人在等待中失望,到无奈,最后到妥协。
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仅有爱情的婚姻是不现实的婚姻。
在衡量好现实与理想之间,我想我们仍可以尽情地去期待美好的爱情。找一个一起分享看电影心得的人,而不是仅仅陪着看电影的人;找一个愿意听你讲废话的人,而不是按有用无用划分话题的人。
余生还很长,所幸心中仍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