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之间的江湖,女人之间的是非。今天我们不论江湖只谈是非,关注一下刘邦身边的女人和关于她们的是是非非。
刘邦出身泗水亭长并无深厚根基,其揭竿而起除依托时势外,多得吕氏助力。吕氏中最突出者,便是她的妻子吕雉。
平淡的生活,快乐的日子
但吕雉却不是刘邦的发妻,在和吕雉结合之前,刘邦曾经有过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史书上称其为曹氏。刘邦和曹氏之间,虽有夫妻之实却无夫妻之名,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搭伙过日子。刘邦和曹氏还育有一子,就是后来的齐王刘肥。说到刘肥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但刘肥有三个出名的儿子,他们就是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这三兄弟是“诸吕之乱”事件中的有功之臣,成为平定“诸吕之乱”的主力军,是曹氏子孙从吕氏一族手中夺权的大胆尝试。
曹氏陪刘邦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平凡的日子,但那些日子也是刘邦最快乐的日子。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生而为人,无忧无虑的日子,远好过后世为君,不胜其烦的纷扰。
刚毅能断者兴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自从在咸阳看到过是皇帝嬴政的威仪后,他便定下目标:“大丈夫就应当如此。”确立了如此伟大的目标,就注定了与平凡和快乐分道扬镳了。但刘邦的根基是浅薄的,因为在秦朝像他一样的亭长很多,没有时势就无法造就英雄。上天是眷顾刘邦的,因此刘邦了好运接踵而至,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吕太公。就是这位见识不凡的老者,顽固不化的将自己的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这个看上去行为不检点,且流里流气的泗水亭长。但在吕太公眼里,刘邦却是个桀骜不驯、志向远大的人,看到他就像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史记·高祖本纪》
吕太公了解自己的女儿吕雉,吕雉自小立志看不上平常男子,其性格刚毅泼辣,连其兄长都要惧其三分。不是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而是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敢于敲打他的女性。吕雉就是那个敢于挥起榔头,敲打刘邦的人。人们在讴歌项羽和虞姬之间凄美爱情的时候,却忘记了刘邦和吕雉之间的夫唱妇随。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巖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史记·高祖本纪》
除了打理家中的琐事,为刘邦操持好家务,吕雉还从多方面、全方位打造和包装刘邦,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刘邦的种种神迹:刘邦是真龙天子、刘邦斩白蛇为赤帝之子、刘邦面相不凡,刘盈、鲁元公主贵不可言,刘邦有天子气,这些都出自吕雉之口。
刘邦在外四处征伐,将家中大事全权委托于吕雉,因为吕雉是可信之人、可用之辈。信任的背后是苦难,因为信任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担当,担当意味着苦难。吕雉尽管性情刚毅,但很多事情她是无法亲力亲为的,因此她会讲很多事交给于舍人审食其去做,这也是很多人猜忌审食其与吕雉之间有私情的原因。刘邦被项羽所败,吕雉和刘太公一家,成为了楚军的阶下之囚。吕雉没有像一般女人一样哭天抹泪,他选择了一个人独自坚强。项羽将自己和刘太公一家弄成了阶下之囚,目的无非是让自己的丈夫刘邦屈服,这恰恰证明了项羽的脆弱和不自信,项羽离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矣。我一定要坚持活下去,看到项羽的败亡,看到丈夫刘邦的胜利。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史记·吕太后本纪》
刘邦成了楚汉之争最后的赢家,下一步就是如何处理这些合作伙伴和功臣勇将的问题了,这些亲眼见证了刘邦成功的小兄弟,搞不好也要学习刘邦的样子,那样刚刚稳定下来的大汉天下恐怕瞬间就会倾覆,对于这种事刘邦是心有余悸苦在心头的。吕雉知道丈夫有很多事情是想做而不能做的,既然如此,那这种事就由我来做吧。仰仗吕雉之谋,将彭越剁成肉酱,和萧何一起诱杀韩信,将英布逼反后被刘邦讨逆而灭。至此,汉初三将全被铲除。
以媚侍君者弃
刘邦对于吕雉是心存敬畏之心的。但他又喜欢上了年轻貌美的戚夫人,戚夫人的美貌举世无双,她的舞蹈水平,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了。本来吕雉和戚夫人是没有什么直接矛盾的,刘邦喜欢谁宠爱谁,和我吕雉没有什么关系,我只安心相夫教子,巩固自己儿子刘盈的储君之位就行了。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史记·吕太后本纪》
戚夫人的命运转折出现在了自己儿子刘如意出世之后,刘如意因为聪明伶俐,刘邦十分喜爱,认为刘如意类我。戚夫人看在眼里,心中便有了不自安的想法,自己已经专宠于刘邦,下一步就是自己儿子刘如意的前途了。没有那个母亲,是不希望儿子有前途的,戚夫人同样如此,他要为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争取储君之位。这就意味着她把自己放在了吕雉的对立面上,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刻,戚夫人的命运就和刘邦的决定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史记·吕太后本纪》
戚夫人是单纯的,同样也是可悲的,因为她把所有的命运都压在了刘邦的身上,以色侍君以魅惑君,不注意培养自己的势力,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支持他,她自己也没有信得过的娘家人,这样的人就想去和刘盈争夺储君之位,怎么可能成功呢?小事无拘束,大事不糊涂。刘邦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可以宠爱戚夫人,也可以任性的想要废长立幼,但是他不能无视群臣的态度和刘氏的传承。说戚夫人的悲剧是自己造成的,倒不如说戚夫人的命运。是由刘邦决定的。刘邦最后的决定是放弃戚夫人,因此戚夫人的结局,只能看她的态度和吕雉的心情。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史记·吕太后本纪》
刘邦去世后,将天下交到了吕雉的手里。他知道只有吕雉才能震慑群臣、摄服诸侯,能安汉兴刘的人不是周勃而是吕雉。吕雉并没有立刻处死戚夫人,而是让她去劳动改造,戚夫人自从专宠于刘邦后,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罪!她忍不住发了几句牢骚,结果被好事之人传到了吕雉的耳朵里。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史记·吕太后本纪》
做不做成人彘我不清楚,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把人做成人彘恐怕止血的问题就没办法解决吧。我们不应该聚焦手段,而应该聚焦结果,处死戚夫人不是因为争宠,而是因为固权。
厚德载物者承
吕后并没有笑到最后,在她临终前,她还在为吕氏一族的命运担忧。吕后一生太过刚强树敌太多,蠢蠢欲动的诸侯,伺机而动的功臣,对于吕氏来讲,都是巨大的威胁。果然,吕雉死后不久,诸吕之乱爆发,吕氏一族被连根拔起,连孝惠帝刘盈的血脉也被赶尽杀绝。最后皇位落到了默默无闻的代王刘恒的手里,刘恒背后有一位伟大的母亲薄姬。
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从如代。——《史记·外戚世家》
薄姬这个人很有意思,当戚夫人和吕雉为自己的儿子继位斗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她的儿子刘恒早就到了代地,刘恒在代地治理上极有作为,得到了代地之民的衷心拥戴。孝惠帝刘盈继位后,薄姬就请求到代地去和自己的儿子一同居住,吕后答应了薄姬的请求。对于吕雉而言,薄姬是个不受刘邦宠爱的妃子,和自己还有点类似,都在感情上受到了伤害。薄姬不是装可怜而是真可怜,她的人生态度颇得无为之道:不争权,只求德;不争宠,只求安。安身保命,厚德载物,薄姬不是不争而是不争难成之事,不是不为而是不为难成之功。
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议立後,疾外家吕氏彊,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弟薄昭封为轵侯。——《史记·外戚世家》
刘恒在代地为王的十五年间,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代地得到了大治。另一方面汉初复杂的政治环境养成了刘恒谨慎、沉静的性格。这得益于母亲薄姬对他年幼时的耳提面命和谆谆教导。更重要的是这为刘恒即位后成功应对功臣问题与施政打下良好基础。
刘邦身边的女人:吕雉—刚毅能断者兴,戚姬—以媚侍君者弃,薄姬—厚德载物者承。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