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庄元臣的《叔苴子》中有个小故事,提到了一种有意思的鸟。
鸲鹆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说的是鸲鹆(俗名“八哥”)能学人说话,但被一只蝉讥笑:能模仿人说话,但说的没一句是表达心意的话,不能像蝉一样发出表达自己心意的声音!”于是,鸲鹆到死不再模仿人说话了。
这个故事简单来说,也无非就是讽刺些许毫无主见,“鹦鹉学舌”的人罢了。但故事若是换到聊斋,那又另当别论了。
《鸲鹆》一篇说的是,有个养八哥的人,常常教八哥说话,八哥学得也很熟练,平常没事还可以一起聊聊天。于是,这人出门游玩也总把八哥带在身边,相伴已经有好几年了。
一天,这个人将要经过山西绛州的时候,盘缠用尽了。这人眼看饭都吃不上了,很是愁闷,但举目无亲,也没有什么办法。
没想到,居然是八哥出了个主意,说:“为什么不把我卖掉?送我到富贵人家去,肯定能有个好价钱,就不用愁回去没有路费啦。”
这人说: “相伴多年,我怎么忍心呢?”
八哥说:“不妨!你拿到银子先走,在城西二十里地的大树下等我。”
这人想想也没什么其他出路,而且八哥到了富贵人家也能吃好用好,于是便听从了八哥的话。这人便带着八哥到城里,划开场子,和八哥相互逗趣问答,表演起了对口相声,引来了一大群人围观。
有个太监见到,告诉了王爷。王爷便把这人召入王府,提出想买这只八哥。
既然有买主了,那接下来就是砍价议价了。这人便说:“小人与八哥相依为命,不愿意把它卖掉。”
王爷估计也是见惯了市侩之辈,知道这只是讨价还价的姿态罢了,于是反而去问八哥说:“你愿意住下吗?”没想到,八哥还挺配合,立马说:“愿意。”王爷看着这有趣的八哥,居然这么通人性,很是喜欢。
更没想到的是,八哥接着又说:“给十两银子,不要多给。”王爷一愣,还有这么替自己考虑的好鸟,更加喜欢,大手一挥,立马给了十两银子。这人也就接着往下演,故意装出很懊悔的样子走了。
王爷于是就开始跟八哥聊人生、聊理想了,八哥也是极为机灵,对答如流。
过了一会儿,八哥说要要吃点东西,于是就给它好吃好喝的伺候着。等八哥吃饱了,又伸伸懒腰说:“俺想沐个浴。”王爷立马便命府人盛上水,打开笼子让它洗。洗完后,八哥飞到屋檐间,梳理着羽毛,还和王爷喋喋不休地说着话。
没想到的是,没过一会儿,羽毛干了,八哥便轻捷地飞起来,操着山西口音说:“俺去也!”(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传说)
王爷一愣,眼看着八哥飞得无影无踪了。王爷府上的侍从们急忙去找那卖八哥的人,只是这人也早就渺无踪影了。
后来,听说那养八哥的人没事还带着那只八哥在西安闲逛。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此八哥会的就不止是学人口舌了,另外更有智计谋划,其机敏聪慧实在是令人莞尔。(想想走前还不忘吃上一顿好的,外加洗个热水澡的八哥)
不过,不过更为难得的,怕是八哥本可在富贵人家享尽荣华,吃好用好,但最后仍是愿意跟着差点没钱吃饭的故友旧主,这等看淡富贵,重情重义的鸲鹆,只怕也就只在聊斋里才有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