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就是想写点啥,才拿起笔铺开纸的,然而写着写着就兴奋起来了,投入进去,忘记了身在何处,更忘记了面临的烦恼,后来竟然治愈了自己内心的创伤,不知不觉变成了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你说这是不是值得的一件事?
犹记得初中的时候,经常写出被语文老师在班里念的作文,听到自己的文章被老师带着感情色彩念出来,看到同学们静悄悄地聆听,还有他们眼里的欣赏,真的很开心。是写文章带给我的荣耀,我也常为此感到自豪。
那时候我的梦想可能都与写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记者、作家之类,我认为跟文笔有关系的职业,成为我奋斗的目标。语文老师看出端倪,以过来人的姿态在某天给我讲了一个“金句”——靠写文章是不能养活自己的。
一个热爱写作的少女,正在做梦的豆蔻年华里,是很难理解这句话的意义的。深不以为然,但内心还是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与梦想的浓烈之情产生了嫌隙。
这也是我第一次对写作这件事本身产生思考,结论不明,但并没有放弃,依然爱写爱读。
回忆起人生第一篇作文,依稀记得好像是《春天来了》,不知道怎么写,东问西问,还是不知道怎么下笔,后来怎么打发的全然忘记了,只记得那种写不出不会写的感觉,到现在都有切肤之痛。所以后来每逢遇到不会写作文的孩子,都会感同身受,也能给予他们最合适的指导,他们多半也都能开窍。
可我究竟是如何开窍的呢?怎么就学会了写作文并且还越写越好了呢?我想了又想,实在想不出那个关键点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无师自通吗?肯定不是。姑且就将这功劳算在那时候读过的课外读物上吧,大约是这样,看书让一个傻孩子开眼界了解世界然后做梦,不知不觉就进入了状态,这样就解释得通了。但凡爱写作的人不都是极爱看书的吗?不与书近如何写书呢?
还有一个影响因素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成长环境的变迁,从内地迁移到边疆苦寒之地,小小的年纪感受到大大的变化,一时承受不来压在心里也是有的,有机会它们就会想要以某种形式跑出来也是可能的。
孤单和环境突然转变也是一个人爱上写作的重要因素吧。好端端的是不会有那么多感慨的,平顺的环境也没什么好写的。这也是作家多半都是极苦的,极难的,才有极好的感受和思考吧。
很多年以后我还是爱写爱读,没有研究过什么写作理论,也没有读过很多书,只是读了所有能遇到的书,想了所有能想到的问题,尝试了一切可能的表达方式,然后觉得还是要思考,不停的思考,让自己平静下来,所有沉淀下来的才是你的,除此之外都是别人的,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摆渡人。
最近这几年思绪时常感到混乱,信息太多,对大脑的刺激太厉害了,让人总是有点手足无措,迷失了方向。后来发现真的并非知道的越多越好,具备了基本的常识和读写能力以后,就必须开始尝试探索自己的风格,自己真正擅长并喜爱的表达方式,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挖掘自己,深深的缓慢的挖下去,如果有就是多年沉淀的宝藏,如果没有那就是尚需再继续沉淀,直到能挖出宝藏来。
至今也没有听说热爱但毫无建树的结果,如有恐怕也不是真热爱,真的热爱一件事的人一定会想法设法千方百计有所建树的。热爱如果分级,那结果自然也是分级的吧。
写文章能让一个人沉静,不浮躁,会去梳理很多细枝末节,也会不断总结人生,走着走着就走出了自己不一样的人生之路。所以对人生而言,写作是极好的事。
若说以此为生,那倒会痛苦吧。说到底写作不还是一个人的经历吗?对,可以虚构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甚至可以脱离现实,也可以与自己的人生经历毫无关系,比如科幻和神话。但我最喜欢的作品还是那些植根于现实世界,能激发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的经典之作,带给人们希望,有着积极的意义的那些。
我们无法还原生活本身,过去了的每一天都不同,所以只要你有能力去还原,哪怕有所衰减,哪怕没有带任何立场,不批判,也不更改,这样就是一部极好的作品啊,可即便如此低的要求,都做不到啊!写不出来,只能凭借记忆的曲线去画曾经的一切,结果描画出了遗憾。
做自己才能写出自己想写的,也才能凸显个人风格,不管风云变幻,只写自己最想写的,做自己世界的记录者,写每一个故事,并与那些故事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