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我也没想到自己会被一家阅读量还没有我自媒体高的公司拒绝了。
我知道自己不是专业、也没有实战经历,就找了这么家小小小公司,谁知道结果会是这样呢。
“你写过商业软文吗?”
“没有。”
那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的自媒体平台还这么小,怎么可能接的到商业软文?
后来细想,还是我的问题,没有人找我写,本来不代表我就不能自己写一些来锻炼一下能力。
是了,我也只能说是自己的问题。
“中秋”篇出来后收到了很多人的鼓励。大家说我自己运营着一个公众号,“太酷了!”
酷吗?
这学期才开始的时候,连着四五篇推文,阅读量都只有三四十。
我不明白。
我几次都觉得做不下去了。我想我大概先需要练个一两年文笔再过来。
可是每次睡前觉得做不下去,第二天起来,我脑海的第一个念头还是:“不行,只要还有人看,我就得写下去。”
近日人民日报发布新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出席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和亚洲学院成立仪式时透露透露,在学校连续3年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和副教授,未来会被清理出教师系列。同时他表示,让学生毕业和课程难起来,“天天睡大觉、打游戏、喝大酒的醉生梦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简单来说,大学生要继续增负。
我看到新闻的第一反应,大学生还要增负吗?
我见到过在公共机房练习计算机直到被赶出来的同学,也见过元旦那天还在题海战斗的考研党们占据了大半个教室。见过早晨七点在小广场伴着晨曦朗诵的人,也见过组织者们深夜两点还在进行着一场活动的筹备工作。
现在的大学生,谁还没有个崩溃瞬间呢?
晚上十点,教学楼外、宿舍走廊里,多的是一边压低声音通电话一边擦眼泪的人。
前些日子,“年轻人太难了”这个话题屡屡上热搜。
我想年轻人没必要总把“难”挂在嘴边。
生活对大家都是一样的。当你崩溃的时候,应该想到总有人处于比这更艰难的境地。
前些日子青岛海尔公司的4位员工因为午睡被裁员的事情引起了热议。
“在海尔,每天工作少于12个小时,属于早退。”
“平均下班时间是22点,大约22:30才能回家,偶尔要通宵。”
“每天工作12个小时是家常便饭,我曾连续上过22个夜班。”
大家都在感叹公司制度严格,员工辛苦的时候,评论区有个人说:“真好,那个公司管午饭。”
你永远也无法知道你遇到的每一个面无表情匆匆而过的人,曾遇到过些什么。
我们不过是芸芸中的普通人,哪些所谓的“小挫折”根本不值一提。
有护士妈妈,孩子发烧39°,却因为岗位需要没办法及时陪在孩子身边。
有实习生加班到深夜赶80页的PPT,紧急关头电脑蓝屏,一切都要重来。
有一位30多岁的外卖小哥,冒雨去送餐。等他下楼,停在外面的电动车不见了,只剩下被扔在路边的黄色配送箱。外卖小哥看到这一切,蹲在大雨里痛哭。
也许你没有经历过在某个回家的傍晚,在人来人往的商场门口,突然听见手持拖布,委身在玻璃门后面的保洁阿姨,用一个破旧的手机悄声说:不要操心我,该花就花,妈妈有的是钱。
也许你没有经历过在回家路上,看到一个大爷在玩具店门口徘徊了很久,迈进去一下又出来,来来回回。突然来了个年轻人,嫌他碍眼,推了他一下,那个大爷手中的钱就掉了下来。你看到这个场景,心里莫名一股火,然后就去问大爷为什么不进去,大爷摇摇头,捡起钱,你看到面额是十块钱。
如果有人总感叹生活如此之难,可能是见的还不够多。
可是生活真的有那么难吗?
在你得到同学们赞赏的时候,想到凌晨一点理工楼昏暗的灯光,自己孤独的做着实验等着数据;
在你站在领奖台的时候,脑海里回忆当初卡着4点的ddl3点59尽量控制着自己颤抖的握着鼠标的手按下“确认提交”键;
在你看着官网上的通过公示名单,想到那晚疯狂搜素资料赶完8000字策划书,心里崩溃,却担心自己连哭一场的时间都没有;
在你获得第二轮创业投资的时候,想到最初孕育自己梦想的,不过是一个5平方米的店铺。
其实生活可以不难,没有人逼着你去做这一切。
你知道,你去做,很多时候不是你不得不做,而是你心里在说:“我想做。”
我们都等待着,未来的某一天,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说:“我拼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没有经历过那些深夜痛哭的日子,我就不会成为今天的我。
“每一份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价格。”
尽管保持奋斗的姿态,保持对明天的期待吧
也许明天,就是得到馈赠的日子呢?
码字不易,确定不来点个赞再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