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五玥
01
最近发现了,其实越多空闲时间的时候,越不会合理安排自己,也越烦躁。好不容易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亟不可待的的想好好的利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从早到晚看似忙忙碌碌的,其实都是低效率的看电视、做其他,好像吃了一堆的薯片,都是垃圾快餐,没有营养。
大家都想拥有营养、有价值的生活,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路高歌。
但是我们变的越来越烦躁,呕心沥血的但写不出一篇满意的文章,战战兢兢的还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尽心尽力付出却得不得恋人的呵护。我们越想做成一件事的时候,心情会变的越烦躁。当自己把一个烦躁的情绪带进生活的时候,我们迎来了“墨菲定律”,出现了更坏的结果和更低的效率。
02
今天因为实在扛不住病魔的袭扰,就近原则,选择了比较近的一家诊所就医。自己不得不拖着病态的身躯,加入排着队的长龙。排队刚开始还比较安静,但看病速度比较慢的时候,大家的情绪就开始烦躁起来,一个人大声催促着医生快点、快点。烦躁的情绪传染似的,一部分人加入其中,对长时间的排队看病抱怨起来,大家竟同仇敌忾的针对医生,忘记自己来这里的目的。
大家不愿等,都想变得快一点。
等到我看病的时候,特别留意了一下。原来医生几乎上给感冒、发烧的人都做血液检测,然后仔细的观察和耐心的询问,这样更加有把握的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慢有时候是一种负责,多等一会的功夫,病人换来的是健康,医生换来的是口碑。
不明所以的抱怨的人身上,似乎看到另一种病态。排队生出的烦躁,都是我们不愿意等。
曾看到过一段话,人们的烦躁症,来自社会结构的不稳定。因为你担心,如果不好好努力,你就会被社会抛弃了;如果你现在乖乖排队,那么一定有人插你的位。
03
有时候科技变牛逼了,却让我们烦躁加重了。
今天看病排队的时候,无聊的时间中,微信上发了一条信息给朋友,没隔一分钟就看一次微。她五分钟没回,心情就开始有点烦躁。但是之前只能写信的年代,这种烦躁是不存在的,半个月收不到对方回信很正常,只有一个月后才有现在五分钟的心理变化。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现在上网,稍有延迟,自己就狂刷新,变得极不耐烦。但是在网络开始的时候,我们半天打开一个网页时候,自己一点也不烦躁,觉得正常,感觉能上网就是幸福与宠爱于一身,哪有什么烦躁。心里没有快与慢的对比,就没有烦躁。
04
其实写文章这件事同样也是一个暗生烦躁的苦差事,其实羡慕别人的时候是最容易烦躁的时候。那种落差会硬生生的撞击你,让你不管从哪里下笔,感觉都是多余。
其实,写作这件事是最急不得的事情,真的不是或者不应该是听了一期课程就脱胎换骨的,不然这条路就太容易走了。
关于写不出来的,不会写的状态都来源我们写的不够多,其实不管任何行业,只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都必将有所为。
著名作家严歌苓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她每天都会写六个小时,每隔一两年就会出现一本畅销书或改编的影视作品。
著名作家池莉曾有一本书叫《立》,是讲述与女儿共同成长的。记的书中记录自己女儿被问到,要不要成为像母亲一样伟大的作家?亦池是否定的回答。她感觉自己妈妈一直伏案在书桌上,没有其他的时间,很辛苦。
万物归根曰静,多去写点,多去做点,看到自己的成果和进度了,烦躁就会少点。
说到底,不过是想的多,做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