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看了一遍皮克斯公司动画片《寻梦环游记》,这是讲好传统节日故事的一个好例,再看依旧感动。
故事的灵感来自墨西哥的亡灵节,人们相信这一天亡灵都会回到家里,和后人一起过节。鞋匠家庭出身的小男孩米格强烈热爱音乐,但家族认为自身被音乐诅咒,禁止他接触音乐。为了追求梦想,米格开始反抗家庭的禁锢,在亡灵节前夜开启了一段奇幻旅程,“上穷碧落下黄泉”,到亡灵世界寻找他的音乐家祖先。
情节紧张曲折、危险重重,最后化险为夷、皆大欢喜,这是大片讲故事一贯的手法,不用多说。还有三个因素为这个故事加分:
一是精准复原。据说主创团队花了六年时间,充分了解墨西哥文化,画面中的每一个物品、每一个人物都有典有出处,经得起考据癖研究;
二是亲情伦理。整个故事源于一个为了音乐而抛弃家庭的祖先,而即将走上这条路的米格,了解了祖先的故事后,认识到和亲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
三是哲学意味。构成故事背景的另一个理念,“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有后人纪念,亡灵才在另一个世界存在;有牌位指引,亡灵才能在亡灵“探亲假”这一天“通关”回到人世间,这的确发人深思。
一部讲好故事的大片,就是一支文化传播的小分队。一部《寻梦环游记》,给墨西哥文化做了一次成功的文化输出。
仔细想想,《寻梦环游记》里的多数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都有。
清明节就是专门纪念祖先的,立冬日要给祖先送寒衣,逢年过节都要祭祀祖先,供桌上的水果食物猪牛羊鸡,祖先也会“品尝”的。(每到这个时节,街头路口往往就处处有用粉笔圈起来灰烬,随风飘荡;晚上走过,甚至有点不寒而栗。墨西哥的亡灵节说祖先那天会回来,清明节这天,是不是也有百鬼夜行啊?!)
“死去的人会再死一次”的理念,古籍《幽冥录》记载:“人死为鬼,鬼死为聻,聻死为希,希死为夷。”不仅死一次,还会死好几轮。《聊斋志异》中的《章阿端》用过这个典故,香港作家倪匡也拿这个“梗”写了不少畅销书。祭祀祖先的香火,就是后人在奉养祖先的亡灵。
至于活人进入亡灵世界或亡灵回到人世间的故事,《牡丹亭》《长生殿》《聊斋志异》等等,俯拾皆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积攒了几千年,故事素材是非常丰富的,是文艺创作的“富矿”,连迪士尼都跑来争着讲我们的故事。
可惜,我们自己却没有讲好自己的故事。提到传统节日,多半是吃饭:冬至吃饺子,端午吃粽子,除夕吃大餐,我们的传统节日往往就在饭桌上解决了。似乎只有个清明节,算是不做吃货了,鼓励大家出去走走。
我不是文化保守主义者,凡是有助于人们生活美好的节日,无论中外都应该过。只是可惜这么多传统文化的好故事资源没有开发。
【无戒90天训练营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