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二的老生,今天也来个老生常谈吧。就拿我自己做鲜活的例子。
2015年9月份,我来到了大学,发现大学和小初高最大的区别就是自由啦,没有足够的自律自觉,分分钟就懒到趴,旷课睡觉打游戏一个都不能少,导致去上课的寥寥无几,在即将发霉的日子里,终于迎来了社团招新,因为尝够了无所事事的味道,打算听取学长学姐的教导,去参加了社团,至今记得,在琳琅满目的社团招新台里,我最终迈开腿,跑向了青协,因为那时觉得只有青协接地气,符合我浓厚的乡土气息,交了十块钱的会费,就屁颠屁颠回寝室了,三天后知道参加青协的有小一千人,于是我果断放弃了,因为那个时候,潜意识里就觉得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一件大多数人都去做的事,想要锋芒毕露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小概率事件我选择了放弃。。。。嗯,意思就是交了十块钱什么都没干。
过了两个星期,学校组织青春杯话剧小品大赛,强制性的要求每个班级都要参与,于是平时在班级最猥琐的我被推上去了,反抗无效啊。。。。。因为代表班级参加,因为听说可以加学分,一向一意孤行的我觉得我应该挑起为班级加学分的重担,绝不能丢了面儿,因为从来没听过套路的我,老老实实的自己去写了个小品,因为没人愿意演丑角,所以我演了主角,因为发现单纯的剧情很难带动气氛于是决定加入音乐,但是发现一首歌的时间太长于是学会了音乐剪辑器,因为一彩后知道小品是要演给老师看,所以小品本身不能太下流,于是被迫用一晚上的时间改了剧本,彻夜无眠,第二天直接二彩,谢天谢地,过了,可是因为时间太短,被迫三彩之前赶制出时常长点的小品,于是花两天时间不分日夜改好了剧本,很幸运,挺进了决赛,舞台也由教室演变成了阶梯教室,决赛之前不断排练、录制,发现我们这个小品没有发光点,因为没有突出的人物性格,因为无法要求他人,我只能要求自己,竭尽全力去演好每一个动作,去修炼每一句语气,最后很荣幸得了第二名,因为我角色的突出,那一场比赛,系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对我有了印象,接下来的事情才超出我想象,因为角色的鲜明对比,系学生会将我们推送到院三彩,由于团队协作加上我不要脸似的演技,进入决赛也不突兀,也在三彩中被艺术团副主席相中(至今为止,我都觉得那是因为我的颜值。。。。),后来啊,我的大学生活就开始跌宕起伏,好不刺激。
如果大学是大杂烩,那么社团一定是一个大漏斗,将所有“臭味相投”的人集中在一个篮子里。但凡臭味相投,必有中流砥柱蹭上楼头,大学生艺术团也是,于是我成了无数优秀人群里最平凡的一个。于是我学会了“坚持”,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小配角演到了闻名全校的小谐星,走在路上,会突然有人过来要联系方式,会被请到其他学校踢馆。于是我也终于相信我曾经顽死抵抗的话“没有一个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因为在舞台上冒头的机会较多,也磨灭了我本就为数不多的脸,脸越大,我胆越亮。因为舞台临场发挥需要,我开始坚持每天看各种书籍,因为表演需要,我开始苦练aoe,因为情节需要,我开始关注凤凰新闻,于是我开始从一群人演到了一个人,一个人参加演讲比赛,一个人占领一个舞台。慢慢的我发现,我一点都没变,因为我还是那个普通人,甚至更渺小;慢慢的我发现我变了,因为作为参照物的室友还是一成不变。
因为平时在舞台上练就的嘴皮子也别我带到了生活中,各科授课老师对我产生了不可磨灭的阴影,所以在大一暑假时,一家猎头公司通过老师找到了我,第一次面试,却也没影响我的发挥,于是过上了俩个月上班族的生活,虽然只是顾问(嗯,通俗来说,就是一个打电话的),那时我就有一种想法,即使是打电话,我也要做业绩最高的,熬了一个月的夜,第二个月终于做到了销售业绩夺冠,在那一个月里,在保持number one的基础上,破了公司半年的纪录。后来,我开始写文案,那时我大二,再后来,我开始为社团录制宣传片,那时我大二,后来。。。。。。。。
那些坚持,如今都变成了我的习惯,融入了骨血。
写到这里,我并不是劝诫每个大学生都去参加一个社团。如果你很迷茫,不知所措,那就坚持去做一件事,哪怕是看韩剧。所有的点缀,必定在某个阶段,光芒万丈,照耀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