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克服写作障碍——方法1
好了,你决定坐下来,开始写作,打开文档,然后……你的脑子变得一片空白。
此时怎么办?
如果你正在写虚构类作品,那么问问自己,“假如某某(即故事中的人物)‘发现家里有一扇神秘的门’,‘发现家族的骇人秘密’,或者‘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椅子被狗挠坏了’,他们会做什么?”
具体问题是什么无关紧要。有时候问题越傻,效果越好。
这些问题会引导你去想象人物的行为——运气好的话,能给故事情节添砖加瓦,让写作根本停不下来;最不济也能聊以自娱。
这里要说的理念是,在行动中审视人物,如此一来,他们余下的故事就再次流畅起来了。
如果你写的是非虚构类作品,那么想想“关于某事(即作品主题),我被问到过的最傻/最有意思/最奇怪的问题是什么?”
写下这个问题,描述当时的情形如何,这个问题为什么傻/有意思/奇怪,你是怎么回答的,以及其他人能从中学到什么。
做一些笔记,说明这个问题与作品中其他内容的关联,如果那让你立刻想到了在其他章节中如何谈及这一问题,就马上写出来吧!
突破文思枯竭的困境,就像处理一项看似艰巨的任务——要把任务分解成许多个可应对的小目标,从容易的部分着手,快速取得成果。
所以,你需要思考一些东西,写一些东西。而所思所写的那些,不是关键的、宏大的,也不是“重要得不容有失的”,而仅仅是易于想象的。
下次写作停滞不前时,试试这个办法,看看会不会有欢乐或奇迹发生!
40. 克服写作障碍——方法2
如果你坐下来写作时,脑子立刻一片空白,就是想不出一个词,这并不意味着你“没希望当作家”。不要胡思乱想了,事情其实非常非常简单。
个中原因在于,关于接下来要写的部分,你知道的还不够多。
好好想想。
如果写的是非虚构类作品,不能用语言解释清楚的,就是自己对“是什么/怎么做”知道得还不够清楚,所以没法跟别人解释。
因此,与其枯坐案前,痛恨自己没完成写作任务,不如起来实践一下你要解释的内容。用心去做,每一步都记下笔记或打好腹稿,然后回头继续写作卡壳的那部分。
如果写的是虚构类作品,遇到写作障碍要么是因为情节主线不够清晰(为什么书中要出现这个场景?对塑造人物有什么作用?),要么是对人物性格把握不准(你知道当下场景中需要什么反应,但却不知道人物会作何反应,或者不知道人物为何如此反应)。
如果不确定情节走向,就下功夫做笔记、想想所有的可能性——故事可以朝哪些方向发展以达到预期的结局?记下这些可能性,细细思考,有没有一种比其他的更能引起共鸣?有没有一种写起来比别的更容易?如果有,就从它开始写吧。
如果问题卡在人物的反应上,同样的,别再坐在那儿埋怨自己了,起来翻翻背景资料,从中得出人物该如何反应,为什么如此反应,过去发生了什么让他们做出这样的反应。写下你关于人物生平和反应的决定,很快你就会发现这样做太有用了!
一旦开始做这方面的笔记,你就会发现又能重新开始写故事了,因为在你脑海中,上下文变得清晰了,对于接下来情节如何发展也没有疑问了。
如果这个办法让你的作品方向或结构发生了改变,也不要惊讶——作品很可能会变得更好!
在观察时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 它有什么特点?
2. 使我产生了哪些联想?
3. 它的特征可以和什么作比较?
4. 使我有了怎样的感受?
然后把观察到的和联想到的画面记下来,文字可以简明扼要些,但一定不要漏了能给人留下鲜明印象的特征。
经常写一点观察记录,既锻炼了观察能力,又积累了写作素材,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吗?你会试一试吗?不必每天都记,每个星期写一段怎么样?如能坚持下去,你将不会面对作文发愁,并且会使你的作文更具有感染力。
1. 编写提纲是重要的;
2. 编写提纲要具体;
3. 在提纲中要渗透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4. 提纲要能反映一篇作文的结构。
在编写提纲与动笔写作这两个环节中,再设计一个媒介环节,使提纲发挥它应有的框架作用,使写作能循着更为具体的思路进行?
于是,我向学生们介绍了我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在编好提纲之后,动笔成文之前,我通常有一个打草稿的环节——通常是打一份很简单的不成文的草稿。
我对学生们说:“面对提纲搭建起来的框架,我开始构思;构思时,我的头脑中会出现一幅幅画面,同时跳出一个个反映每幅画面的词语。于是,我就赶紧把这些词语记在草稿纸上。然后,对这些记下来的词语,再经过一次筛选,就成了写作中可以采用的关键词语了。这样,提纲就为构思提供了方向,而草稿上记下的词语也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
这一过程就是:记下构思时闪现在头脑中的词语。
把提纲具体化了,有利于流畅地写作;记下有关词语,有利于语言的丰富;一个词代表了一幅画面,可以使作文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