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的读书会的样子: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一群心境平和的人身上,她们脸上露出快意的微笑,手上捧着越读越有味道的书,桌子上有让人愉快的甜品,当然,如果有一壶好茶,那这就完全是高BIGGER的读书会了!我们本周二(2018年11月27日)下午的就是这样一场高BIGGER的读书会:品王姐千里迢迢带回来的好茶、分享书里最触动我们的字段句、用正能量互相滋养。每周得此2小时,吾复何求啊!
本周共读第六章:请求帮助。
中国人的中庸含蓄导致好多时候我们的沟通中会出现“我以为你...”的情况,大概好多朋友间出现裂隙,夫妻间出现不和谐,就是因为“我以为你...”在“我”心里产生了不满、埋怨、积怨,在这种时候我们大多会怪对方“你总是...”,然而,殊不知一切问题的根源在自己!“我以为”的内容我们向对方表达清楚了吗?对方听清楚了吗(时下流行的说法叫get到我的point了吗?)对方理解的意思是和你想表达的一样吗?
如何解决生活中的“我以为”造成的负面结果呢?本章建议:
一、具体描述自己的请求,越具体就越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应。
二、请求别人的当场反馈,如果反馈匹配自己的请求,皆大欢喜;否则当场进入进一步的沟通,直到反馈和请求匹配。
三、发出请求,而非命令。沟通者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爱”,而非权利或者威信。
案例1:在这个案例中,该怎么沟通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呢?分析:老婆提出这个要求,可能背后是他需要老公的陪伴,而不是真正吃晚饭这件事,那么老婆具体描述出自己的请求“老公,下班后如果是我一个人在家,会感到非常孤单,如果你一周能有三次下班后陪着我吃晚饭,我的孤独感会少很多。”这样老公可能理解了老婆的需求,会和老婆商量出怎么陪伴以及每周什么时候陪伴.
老婆 老公,我下班了在家等你回来一起吃晚饭哦!
老公 ...(向别人吐露心声:我老婆这样让我很有压力)
案例2:同事在11:25时用公司内部沟通软件发信息给我,叫我中午陪她去买德兴馆的包子,然而在11:25之前,我在处理手头上的文件,根本没看电脑,到了11:30就直接去会议室开会了...
这个案例中,请求是具体的,但是没有得到对方的反馈,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请求发出后,对方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没读这章的时候觉得说话是很简单的事儿,读了以后感觉自己不会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