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内容创业而有知识性生产者,知识性生产者分很多类别,在我所接触过的知识性大咖中,李叫兽、李笑来等一批人可称为第一种知识性服务者,他们的特征是拥有知识的源产力,即可以提出很多“新颖的第一手知识”。加引号是因为这里的第一手知识是相对比另一种类型的知识型生产者,他们同样拥有丰富的知识,但是他们输出的、谈论的东西都是这个社会上已经流行的知识,他们只是把这些知识用出来并教给他人,也成为了老师、导师。如上所说,他们没有或很少有知识的源产力,这是他们的主要特征,我把他们叫做第二种知识服务者。
举个例子,李笑来在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写到过一章: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不是时间、不是青春等等,而是我们的注意力。那篇文章中他集中论述了注意力对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此观点一出,无数读者觉得非常有道理,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当然我也是这样的读者中的一员。我们从没有听过别的作者提这个观点,而它又是如此的有理有力,这就是知识的源产力,正是拥有这样极强的知识源产力,成就了这些大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第二个例子。当年李叫兽还没有那么火的时候,我就超级喜欢他,他的文章拥有一种华丽的逻辑之美,并且总是出现很多我并不知晓的知识概念,而这些知识概念经过他的整合、引用并联系生活实际,竟然产生了一种心悦诚服的有用感。那时他是我心中第一个靠知识获得影响力的人物,知识的源产力就是如此。不出所料,这个90后的清华毕业生迅速成为中国自媒体届的巅峰存在,而后成为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
拥有源产力的作者能够输出有理有用而大众少知的知识,这些知识拥有深厚的理论做支撑,并非信口开河,因此这种作者能够迅速拥有极强的影响力,并建立一大批高质量的粉丝。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源产力的“源”只是一种相对说法,并不是说这些知识都是他们原创的,而是说相对于大家已知的知识,他们输出的知识是“新”的、有理有力的。
我们要谈论的话题就是如何去获取这些“新”的、有理有力的知识,成为一个拥有源产力的生产型知识服务者。
如果你是一个混迹于当今知识培训界的人,我们做一个粗浅的归类,现在社会上主流的培训知识一般有:阅读写作、职业生涯、知识管理、市场营销等等,这些不同的知识领域下,归根结底都会讲一些相同的知识,比如讲阅读会讲如何利用记忆机制进行阅读训练、知识管理、复盘、输出;通过分析人的兴趣、价值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等。那么这些源头知识都来自于哪里呢?
不用说,这些知识最开始都来自于科学家的论文,但是那些高深复杂、种类繁多,分布零散的学术论文并不是我们获取知识的第一途径,我们只能从那些被归类、被整理、被简化的资料中去获取,而这样的资料是存在的。
今天我提供一个方法——去我们的大学教材里面去找。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高效有力的了。
饱醉豚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些大学生会抱怨学校教的知识都是过时的知识。大多数老师懂的比你多,打造学科结构的都是真正的学科大碗。知识是不是过时,他们比你清楚。你可能要工作十年以后才明白那些看起来古旧的基础知识才是真正坚硬的内核。”
我深深的赞同,当你走出大学后,经过真正的社会实践,如果你还要学知识用知识,那时你会体会到大学教材里的知识是多么有力。
我举例说明。我花了50块钱买了一本在大学里按斤卖的教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六百多页,为一般高校心理学专业通用入门教材,但是其中的知识面与实用程度却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下面举几个简单的片段:
注意力片段:
关于记忆机制,这是所有阅读训练、知识管理课程中都会涉及到的知识:
职业生涯价值观体系:
还有李叫兽的文章,读者经常会有一种感慨,哎,这不是我大一时候《市场营销学》中第一章的内容吗?原来这样有趣啊!
所有的知识都是来自于经典或者最新的科学研究,而大学教材是一个大众最容易接受并学习的载体。当然获取知识的方式多种多样,这肯定不是唯一的一种,我也不敢说是最好的一种,只是根据个人经历提出的一点看法罢了,希望可以帮助自己找到学习的最佳材料。
那为什么大学老师没有普遍成为红极一时的知识型大咖?这就是当今市面上那些大咖的魅力了,他们不仅拥有源头知识,而且拥有惊人的眼光,他们能够从繁杂的学术知识中挑选出对我们及其有用的知识,并加入自己的色彩,联系生活实际再输出来,使之成为新颖、有用并容易被大众接受的知识。这就构成了他们的知识的源产力。
所以有建议向大家:我们探寻知识,应当在参考别人知识的时候适当回归源头去寻找深层次的知识,返本回源,积极思考,这样可使我们思维的深度慢慢增加,不可一味只是阅读那些大咖的一篇两篇公众号文章,就以为能掌握别人说的东西,这样学的东西越多反而会越来越浅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构成大咖知识源产力的因素多种多样,除了上述原因外,与他们独特的思维习惯、人生阅历、生活背景都息息相关,我只是提出其中一点罢了,希望这一点能对我的学习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