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学校开家长会,我和几位家长聊天,谈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是一些孩子经常不能或不认真完成作业的现象时,却发现不少来的家长都是孩子的爷爷或者奶奶,因为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他们要么年纪大了,要么文化水平有限,不会使用微信,不知老师布置的作业,因而辅导孩子就力不从心,问及孩子作业是否完成时,被孩子欺骗,即便有的父母在家也不管不问。
我与家长重点分析了父母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性。
正如朱永新老师说的: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说话,交流和学习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西方心理学有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孩子的词汇量与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和在餐桌上交流的词汇直接相关。 父母在谈论政治,孩子可能今后会对政治感兴趣;父母在抱怨,孩子可能就有了抱怨的情绪。很多父母以为跟孩子多说话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父母说的东西,即使孩子今天不懂,也会成为他大脑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会决定整个家庭是否拥有共同的命运。新教育改革提出一个主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基调就是陪伴。
一个父亲是当地很著名的企业家,很忙,不是请人家吃饭,就是人家请他吃饭,跟自己的女儿没有很多接触。孩子上了小学后,因为参加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的老师会定期给孩子父母亲写信,每周一封信。其中一项就是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不仅是母亲读,父亲也要读。这个父亲5年里和孩子一起读了184本书。他说一开始没感觉,读了一个月之后,发现阅读比喝酒有意思得多,就开始主动拒绝应酬,跟孩子一起读书。他说:“这5年里,孩子上了小学,我上了大学。”后来他跟孩子在一起无话不谈,而媒介就是书。
父母再忙也应该想办法陪孩子,哪怕时间很紧张,哪怕做做样子。回到家,很多父母打游戏,看电视,这很正常,但是要想让孩子走得更好一些,就必须克制自己的行为。
孩子是父母的,不是老师的,一个好的父母胜过一百个好的老师,什么都没有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承担起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吧,尤其在孩子十三岁前养成的影响一生的习惯时,多多陪伴自己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