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我国城市的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城市主要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地级市))进行测评优选,并将未成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评价作为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的前置条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 中央文明委颁布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修订版》,立足促进未成年人工作健康发展的需求,在更高层次、 更宽领域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迈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增强未成年人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人民族精神;确立远大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规范行为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高基本素质,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测评体系中未成年人群体涉及到全日制在校中小学生、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类型,却没有涉及涉案涉法的未成年人。
相关数据反映:未成年罪犯是一个特殊的犯罪群体,由于其犯罪年龄低、社会阅历少、控制和约束自身行为能力差,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易陷心理误区而引发不良行为,主要体现在:
1、“拜金主义”心理导致价值观取向倾斜的未成年罪犯约占 45%,是未成年人犯罪心理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主要体现是不劳而获型和攀比型。
2、未成年人好事争斗、拉帮结派、讲江湖豪气、哥们义气的“江湖义气”导致人生观倾斜,走上犯罪道路。
3、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没有既定的人生目标,思维涣散、游手好闲、内心空虚颓废,一旦勾结在一起,便无事生非、无理取闹,滋事取乐的未成年人大约占35%。
形成原因:
缺乏良好的教育而造成的“自我”意识模糊,人生观价值取向不明,是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最根本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上,父母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家庭不和睦,或忙于工作,对孩子溺爱有加或放任不管,导致未成年人我行我素、金钱至上、好吃懒做、嗜好攀比等不良习性后误入歧途。二是学校对学习成绩差、心理障碍严重的未成年人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引导,致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破罐破摔,自暴自弃,过早流入社会,感染不良习气。三是家庭、学校构筑防范篱笆墙不连贯,容易出现防范空白地带,使未成年人犯罪意图轻易得逞。
为此建议:
1、《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地级市)》的第五部分,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的第六条关心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有措施、效果实一条的具体要求中加上涉案涉法未成年人。
2、公安局、检察院、法院要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等。
3、督促相关单位做好特殊群体,尤其是涉案涉法未成年人在家庭、社会、社区等生活环境中的关爱措施,努力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此文写于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