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班的我,接到儿子打过来电话:“妈妈,***同学前两天把他的跳绳弄坏了,答应给他赔偿一个,可现在说不给赔了,说是需要让你给他妈妈说一下,他妈妈才给买。”我心里想,不就一个跳绳嘛,不赔就算了,回头再买一个不就完了吗?因为在办公室,我就告诉他:“我知道了,回去说这事”。
又过了几天,儿子又打过来电话问我:“妈妈,你给***他妈妈说了没?他还不给我还,非要你给他妈妈说才可以。”我有点着急了,“没说,我没时间说这事,忙着呢,等我回去再说”。口气有点硬。
又过了两天,他又打电话过来说这个事情。.......我当时心里想:这孩子怎么这么小气,不就是一条跳绳,不赔就不赔嘛,怎么老惦记的这个事情。
自己忙完手里的事情,冷静了一下,想了想这件事,觉得很有必要解决一下这个事情。于是和儿子约好,晚上回去一起好好说一下这个事情。
晚上写完作业,我坐在他旁边,然后和他聊起了这个事。儿子一脸委曲和无耐。告诉我不管他怎样要,***同学就是不给赔,说是必须让我给他妈妈说才可以。
我等他说完,问他想不想听我的意见。他同意了。
我告诉他:“首先,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也会很生气,很理解你的心情。其次但不管怎样妈妈认为这是你们孩子之间的事情,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作为妈妈,我不会去找***同学的妈妈来说这个事情,我相信你们自己能解决好这件事。”
儿子带着情绪地说:“我怎么解决?我不知道怎么解决,反正他又不给赔,都说了好多次了。”
其实我一听他这么说,心里挺火的,但是想想,也许这件事对他来说是第一次遇到,确实有点难,需要我们教他以技能。我平静了一下,对他说:“每件事情都有很多种解决的方法,只是有的方法特别好,有的方法很一般,有的方法很低级,但都是方法。我们一起想想,都有哪些方法,然后你从里面挑一个你认为特别好方法明天先试试,可以吗?”
。。。。。。。。。。。
当我们讨论完这件事时,在这个期间我也提供给他建议,是为了参与让他能主动去思考。我告诉他,其实也可以用你自己的零花钱重新买一条,那条就当送给你同学了。不过前提是你自己愿意的情况下。
“不管你如何选择?这件事情都是你们孩子的事情,大人不会掺合进去,不过我相信你们能解决好这件事。”
第二天放学回家,他告诉我,***同学答应他,同意赔给他了。因为好奇心,我很急切地想知道他用哪条方法?他确告诉我:“不告诉你,是不是又想写到案例里?”我被他气了个半死,说:“你不告诉我你用了什么方法,总可以告诉我你同学同意给你赔偿后的感受吗?”“挺好的,挺惊喜的。”儿子说。“那你自己解决完这件事心情是怎样的?”我继续道。儿子说:“觉得有的事情其实没有那么难,自己可以处理好的。”“不需要父母帮忙,有些事情完全是自己可以解决的,对吧?”“嗯”儿子自信地点头。
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如何?其实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我成长了,儿子也成长了,儿子的同学也成长了。
尊重孩子
阿德勒核心理念之一是对孩子尊重,尊重,包括接纳孩子、尊重孩子的物权、站到孩子的立场看问题上以及与他共情,有助于很好的与孩子进行情感连接,为解决事情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尊重孩子的物权,在大人看来,一根跳绳而已,为什么这么在乎,而且一不小心被冠上“小气”的标签。东西在我们眼里和在孩子眼里的份量是完全不同的量器量出来的,所以没有可比性。同样也要让孩子知道这种差别。尊重彼此的不同。
从另一角度看,这可能是一种执着,一种维护自己权力的勇气,一种坚守,一种维护自己尊严的态度。
尊重自己
态度和善,但很坚定地表时自己的态度和原则,对于什么样的事情大人会出面协商处理,但对于孩子自己能处理的事情大人肯定不会干涉。让孩子从心理取掉这根依赖的柱子。
让孩从这类事情中明白,人生有些事,必须自己来面对,有些坎,必须自己一人来过,有的路,必须自己一个人走。
鼓励孩子
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鼓励,人都是需要被鼓励,孩子更是如此,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珍贵。
鼓励的方式有很多种,描述式、提问式、赋能式等。有时一个手势,一个动作也是很有力量的给予。描述式将鼓励放到细节上,甚至到小的动作上,语言上。让孩子明白具体哪里做的好,才能更有方向感。
提问式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总结。通过提问孩子有脑袋在思考,将最快的速度将过程再次总结说给你听本身就又是一次成长和加深记忆。
赋能式鼓励在于传递信任和信心给到孩子,记得在《琅琊榜》中萧平旌的父亲在萧平旌离开王府奔赴北境时,临走时对儿子的话:你不是你大哥,你以后所做的任何决定只代表你自己,父王相信你,你长大了。这段话说完的瞬间,萧平旌一下子感觉长大了,感觉到了身上的责任。
花时间训练孩子技能
当孩子面对的困难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时,孩子会感到无助,气馁。这也是孩子寻求归属感的第四个错误目标。他觉得非常无助,进而利用这个无助感夸大自己的弱点,有时甚至夸大自己想象出的弱点,目的是避免去做那些他预料自己会失败的事情。这时他们需要我们帮助、支持、手把手的训练、感情连接和爱。
分解目标,提供一些帮助,甚至手把手训练,让孩子逐步树立信心。
生活中的任何挑战都是孩子与我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们相互见证彼此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