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禅心
云水,这两种物体无形无态,总是飘流不定柔情万种的世间自由之物。因而寺院丛林以「云水僧」得来雅称云游四方居无定所的道人。
禅心,谓清静寂定的心境,泛指清空安宁的心境。
云水禅心是指把自己禅远的心思寄托在漂流不定的云水之间。扬眉在《西溪探梅》一诗中,把这种意境昭然地宣示出来。
古荡清幽竹林高,水网密布波光韶;
西溪探梅问渔老,疏林淡抹酒旗招;
芦埂苇荡飞白鹭,草堂人家过小桥;
乌蓬斜靠杨柳岸,云水禅心天地遥。
中文名 云水禅心 外文名 Mind between the clouds and water
用 语 佛教 曲 词 古曲/扬眉
出处
《指月录》又称《水月斋指月录》。明·瞿汝稷集。万历二十三年(1595)完成,三十年序刊。收在《万续藏》第一四三册。
所谓“指月”,源于六祖慧能与无尽藏尼对话的一个典故:
无尽藏尼对慧能说:”你连字都不识,怎谈得上解释经典呢?“慧能回答:”真理是与文字无关的,真理好像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可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并不是明月。“示喻文字所载的佛法经文,都只是指月的手指,只有佛性才是明月的所在。
禅宗以“本来无一物”之境界为上乘,以“万虑皆空”为至德。主张不立文字,不下注脚,亲证实相,方为究竟。认为一切言教无非为示机之方便而设,是为成佛的路径和方法,如以指指月,使人因指而见月。此为书名之大旨。全书系集录自过去七佛至宋·大慧宗杲之禅宗传承法系六五○人的言行传略而成。卷一至卷三收录过去七佛、应化圣贤、西天祖师(西天二十八祖);卷四收录东土祖师,从菩提达摩到六祖惠能;卷五至卷三十收录惠能下第一世至第十六世;卷三十一、卷三十二为径山大慧宗杲禅师语录。
又,清代聂先(乐读居士)撰有《续指月录》一书,全书二十卷。康熙十九年(1680)刊行。系继《指月录》之后所编集的禅门高僧列传。也收在《万续藏》第一四三册。《指月录》所载仅至六祖下十六世,本书承接其后,所收内容自南宋·隆兴二年(1164)六祖下十七世起,迄清·康熙十八年(1679)三十八世为止。此外,在二十卷之前附《卷首》一篇,集录《指月录》所遗漏的十六世诸师传略,以及江湘、余怀的序文,灵岩学人、如是居士的弁语、海印学人的缘起、孙孝则的书问、凡例、伦叙考等文。在二十卷之后,又附有《尊宿集》,集录法嗣不详的六十一位禅师传略。
《指月录》中记载,曾有一人向禅师问佛法。禅师不说话,先向上一指,再向下一指。那人未领会,请禅师明示。禅师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含义
云水
云、水都是飘流不定,柔情万种的。寺院丛林以「云水僧」来雅称云游四方居无定所的道人。
中国文人对它的偏爱,到了忘我的地步。 国画离不开山水,云水是创造意境的灵魂。 诗歌离不开云水,有了云水,平添几分逸趣。对云水的偏爱,反映了人们对自由自在的渴望。 於是云水之间,遂成了暂避尘琐的桃花源,在这里, 压力被释放,生命被解套,在云水间呼吸到自由的空气, 舒展出开阔的空间,重新找到生命的能量与光芒。
云与水。 唐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 台州 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宋 陆游 《长相思》词:“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 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三折:“这埚里云水林峦,什么去处。”
谓漫游。漫游如行云流水的飘泊无定,故称。 唐黄滔《寄湘中郑明府》诗:“莫耽云水兴,疲俗待君痊。” 明 高启 《太湖》诗:“我性好游观,夙负云水债。” 清 施峻 《中途见雁》诗:“云水家何在,风尘味已谙。”
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称。 唐 项斯 《日东病僧》诗:“云水绝归路,来时风送船。”《宋史·方技传下·莎衣道人》:“帝岁命内侍即其居设千道斋,合云水之士,施予优普。” 明 李中馥 《原李耳载·寻亲诚感》:“ 原 邑 赵孝子 名 威晋 ,其父好黄冠术,遇全真云水,无不以礼下之。”
河流名。在今 广东省 乐昌县 南境。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溱水》:“ 林水 自源西注于 泷水 ,又与 云水 合。”
封神榜。纣王曰:“那道者从何处来?”道人答曰:“贫道从云水而至。”王曰:“何为云水?”道人曰:“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纣王乃聪明智慧天子,便问曰:“云水散枯,汝归何处?”道人曰:“云散皓月当空,水枯明珠出现。”纣王闻言,转怒为喜曰:“方道者见朕稽首而不拜,大有慢君之心。今所答之言,甚是有理,乃通知通慧之大贤也。”命左右赐坐。云中子也不谦让,旁侧坐下。云中子欠身而言曰:“原来如此,天子只知天子贵,叁教元来道德尊。”
禅心
禅心,谓清静寂定的心境,泛指清空安宁的心。禅语有:清池皓月照禅心。
南朝 梁江淹《吴中礼石佛》诗:“禅心暮不杂,寂行好无私” 。
宋黄庭坚《听崇德君鼓琴》诗:“禅心默默三渊静,幽谷清风淡相应”。
《红楼梦》第九一回:“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 。
郁达夫《毁家诗纪》之十五:“禅心已似冬枯木,忍真拖泥带水行”。 [1]
同名古曲
《云水禅心》属于佛教音乐,这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可超越浮尘,
和人世的杂乱无绪的情结。天地间事物的变化,延伸,可在这一动一静中展现,升华,直变得宁和。聆听,这古老的筝曲如同清泉叮咚叮咚的倾泻而出,泠泠然如出凡尘。不自觉心便沉醉在那与世无争的自然之境里面。
古筝曲,叮叮咚咚地婉转,如流水潺潺。竹林扶疏,泉石相映,天籁一般的绝妙之音漫卷漫舒,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仿佛天地万物全都溶在了这一份亦真亦幻的意境之中。 偶尔几声清越短促的琵琶,像花朵碎密如锦,飘浮在绿枝之间。轻柔清丽的电子乐,如广袤的天际几朵白云,悠然飘游,使得曲子的气韵更加柔和飘逸。揭开音乐禅意神圣的面纱,感觉到的是江南丝竹般的清幽。
《云水禅心》
扬眉
桂花飘落兮,禅房月影栖,
云水苍茫钱塘远,海潮一线袭;
清风伴月移,禅茶飘香兮,
六合涛声动地摇,我心似菩提。
抚一曲高山兮,谁人能解析;
叹一段流水兮,何人知我意。
桂子飘落兮,禅房清霜栖,
云水淡淡三台远,景行人影晰;
往事若烟梦,柔情似水依,
了断红尘,声声木鱼里,夜里常空寂。
六朝江山粉黛,金戈铁马,
多少英雄拳拳丹心化血碧,
只在门楼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