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次的讨论中,我们论证并且解析了王阳明的弟子徐爱为什么要写《传习录》传承王阳明先生的理论,分析出一个大思想家的理论成为教条并被僵化的理解并不是因为这个大思想家本身的理论,而是在于后世的人们由于时代等等多方面原因曲解了理论本身。也以此得出一个大思想家当然是拥有写作的必要性的。但是这种分析其实忽略了一种可能性: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这些并非大思想家的普通人好像也是要写作,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要写作呢?
显而易见,这个问题已经和昨天的分析处于不同的范畴了,因为大思想家写作是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而不写作,是为了防止自己的思想变为僵化的没有活力的存在。可对于我们,我们在目前来说并没有成为大思想家,也不需要考虑自己的思想被僵化的解读或者需要传播自己的思想。而既然如此,我们也当然要将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写作这个话题处于一个与昨天不同的逻辑之下,即更多的是从自身作为人的角度。
学习过生物的我们都知道,人类和自然界中的大猩猩从基因角度是非常相像的,乃至于有99%的相似度,这彰显着人的人性是容易堕落成兽性的。但是,人与猩猩同样有着1%的差距,这个差距包含着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最为珍贵的工具:理性。是理性让我们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让我们能够写数学题做语文考试,而其他自然界中的任何任务都无法达到我们这样的高度。也是理性使我们与动物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1%的差距看似微小,却实际上是质变。
但是理性是与生俱来的吗?如果将一个人类的小孩放到大自然中,将他像一个动物一样养育到大,这个人类小孩还能够拥有理性的能力吗?显然是不能的,这也就引出来人类与动物差距的1%的另一个关键因素,理性并不与生俱来,我们与生俱来的只是拥有理性的可能性,所以说我们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来锻炼自己理性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身为普通人需要写作的第一个原因:通过写作这么一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统筹思维,归纳总结自己在一天所获得的东西的存在,我们的理性能够系统性而整体性的完整和成熟。
然而人类仅仅停留在理性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说过,理性只是一个中性的工具,可以用来干好事儿,也可以用来干坏事儿。我们既可以利用理性发明一些造福人类的科技,像袁爷爷一样发明杂交水稻,也可以利用理性发动战争,像希特勒一样干出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情。所以,这就要引出一个在理性之上的更上位的概念:德性。只有通过德行,我们的理性才有所指向,才能够朝着人类整体所希望的方向前进。
当然,德性更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虽说孟子讲,人之初,性本善。可是人类拥有的同样仅仅是拥有德性的可能性,而且德性不同于理性,你拥有之后就是拥有了。德性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也就此拥有了我们普通人写作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拥有理性的我们当然是要朝向某种更高的层面的!而写作就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一过程,因为写作其实就相当于是一种在纸面上的思考,让你对于这些更为困难的道德问题能够更为清晰的准确的认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写作正是修炼渐修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