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空阅读了部分名为《圈层突破》的书。起先只是随手翻了其中的几页,颇觉意韵深长。是以从第一页起,细细品读。读到某页之时,颇有心得,简记如下:
(一)
书中故事:有位条件较好的女士因为对自己的老公不满,在某次心理学课程的‘角色扮演’这个游戏当中,进行了一个游戏:老师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她和她的老公。由她来指挥‘剧中的她’的行为,当她对扮演她老公的同学的台词与行为不满时,则可以自行从其他同学中按她的要求进行替换。尔后,替换了数位扮演她老公的同学,但这些同学的言行都不能合她的意。
最后本书作者总结说:思想影响行动,行动影响生活。生活的和美,就是自己,他者,环境三者相调和的结果。实际上,我感觉在故事中,那位女士在现实中挑的是‘最合适’她的那一种。如果在婚姻当中,男女双方都‘比较优秀’,
条件相似,那可能都比较有主见,虽然他们的主意大多数时候可能都会比较相近,可是一旦相左,那就可能比较容易造成‘希望互相说服’的局面,一旦说服不了对方,往往就是很重大的事情。就像前段《安家》那个电视剧里所演的博士夫妻一样,男方希望像现在一样与父母住在一起,由他的父母帮助自己照看孩子。但女方不能认同男方父母的育儿观念,所以她希望自己另买套房子然后不与男方的父母住在一起。
按剧中情节,如果这一矛盾不能得到正确的解决,很可能对于他们,就是感情彻底破裂的局面。但如果此事换个角度思考,如果男女双方当中,不论是哪方,事业上极优秀,另一方比较普通。那么优秀的一方,往往就有更多的话语权,就很难造成刚才“不同意,就分手”那种矛盾。
在现实中,很多时候都会证明,在起了冲突的时候,往往都是那个相对条件没有那么优秀人在矛盾当中让步。这样看似那人吃了表面上的亏,但是是维系了感情关系,有助于长久的感情的维护。
(二)
书中故事:因为八元的茶位费,有位顾客在高档酒店里与服务员争执不下。
作者引用别人的话说:达到某个人生目标的最高价值并不在于达到目标本身,而在于为了达成目标,你成为了什么样的人。要事事争高下的人,其实就是在内心深处相信自己没有办法在大事上与别人争高下,所以只有在小事上与别人相争。
如同战争一般,一场战役的胜负,往往不是在于一个个具体地方的胜败,只在于关键之处的一举。历览古代我国历史上的各次有名战役,决定胜负的不是参与战争的所有地区,只在于关键的几处的关键行为。
为了达成关键目标,往往就要舍弃非重要目标。如果想把战地内的所有军事要地都控制住,不论是攻守双方,往往都会力不从心。只有“掌握住”关键地方,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所以,一个人想要取得一定的人生的成就,就尽可能不要在非战略要地与别人相争。如果偶尔相争,倒也无妨,可是如果坚持这一行为模式,累积渐久,就会影响到投入到“大目标”上的精力与时间。如果为此而没有使得自己成为“想要”成为的人,不免令人扼腕长叹。
(三)
书中故事:某人开了个培训机构,他很有演讲的能力,也经常被别人请去讲课。但是,他并不敢和别人谈报酬,所以生活越来越窘迫。后来,他经过心理咨询才了解,原来他对“挣钱”这个事情有很深的恐惧。
由此可知,对于某些人而言,某些奇怪的行为模式,可能是他少年时候的“心结”。只有找到这个心结,对症下药,帮他打开心结,才能倒出他走在前进的路上的鞋里的沙。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但是相对而言,较为成功的人,他们会“尽量”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得以协调,使得自己在不影响自己发挥长处的情况下,修正自己的短处。
关键就是“和谐”。一个人,最有时需要就是与过去的自己、与某些给自己造成不快乐的回忆的人,真正达到内心的和解。
别人特别是自己的长辈的行为模式,身为子女的我们往往无力改变。当我们的思维与他们的行为模式相冲突的时候,往往硬碰硬会给双方都带来较大的伤害。但是,如果用合适的方式,比如在自己的思想中“创造”一个“影子”,然后给这个“影子”按照自己希望的模式与自己相处。
如此,或者可以减淡一些现实的影响。而且,一个人的固有观念,特别是长辈的固有观念很难轻易改变,此时做子女的就要有耐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之一,就是在“发生冲突”之时……
本文剩余内容,请点击:更多
读此书我还写了另外的四篇心得,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