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时期,魏国称霸于诸侯,十战九胜,天下诸侯震惊,莫敢望其项背,公叔痤当政魏国。当时卫鞅是公叔痤的门客,公叔痤知道卫鞅之才,当老公叔病倒之际,魏王亲自探望,询问身后之事,公叔痤极力向魏王举荐卫鞅主持魏国国政,但是魏王以卫鞅名不见经传为由,不答应公叔痤举荐,公叔痤见状,知道魏王不用卫鞅,必须为魏国杀卫鞅,防止被别国启用,魏王不置可否。待魏王离去,公叔痤想到对不起卫鞅,便把事情原委告知卫鞅,让其逃命,卫鞅说到:“魏王不听您之言用我,自然不会听您之言杀我”,因为从容不迫并不逃命,果不其然,魏王没有任何的动作。
说到秦国,自从秦哀公之后,秦国多代君主毫无作为,国家治理一团糟。待到秦献公继位,一系列优民养民政策,废除殉葬习俗,使得秦国人口倍增,荒田得到开垦,国力稍缓。献公去世后,嬴渠梁继位,即秦孝公,孝公结合秦国多年的情况,痛定思痛,决定效仿穆公招贤治理秦国,卫鞅闻讯来到秦国,找到孝公近臣景监,得到觐见秦孝公的机会。
第一天,卫鞅给孝公介绍上古皇帝的事迹,告知孝公要以帝道去治国,孝公闻知沉沉睡去。孝公责备景监举荐之人迂腐,景监将孝公之意告知卫鞅,卫鞅轻轻一笑,说孝公不喜帝道,当以王道治国,五天后面见孝公,大谈周文王,周武王,终致不欢而散,孝公甩袖而去。前面两次的面见,卫鞅心中有底,让景监再帮一次,景监不敢再提卫鞅之事,卫鞅准备离开秦国,景监见状,答应五天后再安排卫鞅觐见,但是不希望老生常谈。五天后,孝公饮酒长叹没有大才辅佐,景监借故说卫鞅有霸术献给君上,孝公闻言,立刻召见卫鞅,并且彻夜商谈,成就一番佳话,卫鞅的货卖识货主。
从此秦国开始改革,孝公封卫鞅为左庶长,把全国政令托付给卫鞅,秦国以法治国的时代来临。不过因为以前的秦国官府不为百姓考虑,民不信官,卫鞅第一件事就是增强官府的威信,《徙木立信》由此而来,从此在秦国,民信官,官府发布的政令可以很好的执行。
一项项的政令发布,总的来说就是:一,保甲制度(互相监督,举报有奖,隐瞒同罪);二,杀敌立功(这是奴隶们翻身的最好机会,所以个个死战);三,农业生产(就是多生产粮食有功,懒惰而贫穷的重罚,现在的需要效仿吗?),这几项法令颁布下来之后,因为触碰到了官吏,贵族的利益,他们极力反对,但是秦孝公全面支持卫鞅,让新法得以实施。
三年后,新法给秦国人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大家更加拥护新法,军事力量更加强大(都想要打仗立功争爵位),从河西打到河东,魏国不得不讲和,魏惠王知道了卫鞅的事情后,后悔不已,也下求贤令,招来了《孟母三迁》的孟子,但是因为魏王受到李悝的法家思想影响很大,觉得孟子的儒家学说很迂腐可笑,于是弃而不用,孟子只得去往齐国。
跟魏国停战后,秦国开始大面积的改革,废井田,开阡陌,推行县治(这个的历史还真久远),迁都咸阳。随着这些改革的大面积进行,依法论罪执行得越来越严,连孝公的哥哥嬴虔也因为太子嬴驷犯错被割了鼻子,太子的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被刺字,从此,再也没人敢批评新法了。
此时周安王去世,周显王继位,封孝公为西部诸侯之霸,这样富强的秦国离不开法家天才卫鞅(因有功,封商地给卫鞅,故也称商鞅,亦为商君),也离不开雄才大略而且真正识货的买主秦孝公。其他国家看到秦国不再是当年小国,纷纷祝贺,效仿秦国搜罗人才,真的是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