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 词 修 辞 漫 谈
唱词包括一切演唱形式的文词:歌词、戏词、曲艺的文词等。本文只涉及曲艺的文词,例如单弦、大鼓、二人转、四川清音、弹词等等。
修辞就是用于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修辞学的内容极其丰富。广义上来说,包括作品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全过程,同时也包含语言文字修辞,狭义上就指文字修辞手法。这里只谈曲艺唱词中所用的积极修辞手法,例如比拟、比喻、藏词、层递、顶针、顿挫、对偶和对仗、反复和复叠、讽喻、呼告、互文和互体、回文、借代、夸张、拟声、排比、起兴、移就、引用、映衬、用典等等。
这些修辞手法在曲艺唱词中星罗棋布地闪烁着光辉。笔者从所见所闻的曲艺唱词中精选了一些这类的唱段,加以分析、比较,以便爱好者更透彻地欣赏它们。而对于创作人员来说应该注意,立意才是最重要的。正如伊增勋老先生指出的那样,“修辞是为主题思想、情景交融、人物性格、形象风采服务的,属于技巧范畴,单纯追求技巧是不可取的。”
一、比拟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其中拟人就是将物当作人来写;拟物就是将人当作物来写,或将甲物当作乙物(后者目前在鼓曲中还没收集到)。运用这种修辞手法能收到特有的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有利于抒发感情或表达一个观点。
拟人在句中使用的情况比较少。罕见的几例:《大春景》中的【石榴花】内有“但则见山清水秀遍地花香,山林内处处鸟弄笙簧。”就是说小鸟在吹笙。在岔曲《雪花如手》中有“猛然见北斗斜倚城边柳。”在溥叔明写的岔曲《闺情》中有“柳怨花羞,无限春愁。” 在岔曲《残妆不整春山皱》中有“东风闲曳庭前柳。”很明显在这些语句里作者把鸟、北斗、柳、花、东风等等动植物和自然事物后面加上人的动作、神情(弄笙簧、斜倚、怨、羞、曳)。也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属于拟人。
拟人在文中局部使用的情况也不多。目前注意到有这样两例:
1 李增瑞写的河南坠子《十个鸡子儿》中有:
这个小鸡儿心里挺纳闷儿:
“他们两个直追为的啥原因儿?”
2 黄伯亨写的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中有;
布谷鸟儿一看就双脚跳,“啊嗬”一声喊“糟糕”:
今年报信我迟到了,春耕更比往年早!
通篇使用拟人手法的现象在神话中很多。例如白猿偷桃的故事,说白猿的母亲生病了,想吃仙桃。白猿就到一个桃园中去偷桃。被看果园的孙膑看见。白猿苦苦哀求,说明自己是为了孝敬生病的母亲才来偷桃的。孙膑被他的孝心感动,不仅给了他仙桃而且还跟他拜了结义兄弟。这个故事被编成码头调、河南坠子、二人转、单弦、京东大鼓、东北大鼓等曲种,广为流传。另外《西游记》用的就是典型的拟人手法,在各种鼓曲中都有很多曲目。
通篇使用拟人手法的新作品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偶有出现。例如单弦《反浪费》:
【曲头】
办公室内闹喧天,讨论会热烈发言。
内容是反对浪费,节约增产。
堪称是情绪高涨,盛况空前。
【数唱】
星期日照例放假,办公室开会漫谈。
到会的纷纷落座,论先后各把名签。
主席是墙上的挂钟,它负责掌握时间。
首先起立致辞,把开会的意义来谈。
••••••(下略)
这个时期用拟人手法创作的作品还有单弦《四支枪》、《喷气式发言》、《海陆空顶嘴》等等。它们情节也类似,都是写一些物品像人一样聊天儿或者开会。后来有赵其昌写的单弦《东江水自述》。内容的共同点是它们都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或者经济建设的情况。
在童话中,普遍地通篇使用拟人手法。例如在1980年,王决发表了一篇童话型岔曲《瓜菜打仗》:
苦瓜瞪圆绿眼睛,今天我要耍耍威风逞逞能。
找来了南瓜和土豆,黄瓜、冬瓜、倭瓜兵。
目标前方青菜地,茄子、山药快攻城。[过板]
芹菜一见忙传令……(下略)
这是专为少年儿童写的一篇作品。而更多的这类作品在萧作如老先生的一项重大工程中。为了传承曲艺,他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写了很多适合少年儿童的鼓曲。其中童话型鼓曲不少,例如京韵大鼓《聪明的毛驴》;河南坠子《抬竹竿儿》;北京琴书《鹬蚌相争》、《聪明的小猕猴》;京东大鼓《寒号鸟》、《魔法师与狸花猫》;天津时调《乌鸦与猪》、《泥人和木偶》;梅花大鼓《青蛙上了天》、《鱼鹰的教训》、《龟兔第二次赛跑》;山东琴书《狐假虎威》、《想飞的老鼠》;铁片大鼓《驴和马谈心》;西河大鼓《时间到底在哪里》。我们来看看其中之一,岔曲《水中捞月》:
天高云淡秋月朗,山林遍地菊花黄。
大树下芦苇塘内,映入月亮。
惊动了玩耍的小猴好恐慌,蹿蹦跳跃跑得忙。
他给猴王去送信,“不好啦!月亮掉进了芦苇塘!
••••••(下略)
在鼓曲中运用拟人手法写的作品不是很多。绝大多数是萧老师写的童话。这是少年儿童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使作品增加了无限的童趣。为鼓曲的传承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