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现
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结构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人格特征?
对于抑郁症的实际心理治疗是怎样子的呢?有哪些疗效因子?实际效果理想吗?
本书根据自己的实际案例,撰写这个非虚构的故事,旨在帮助人们了解抑郁症及其心理治疗。当然,并不仅局限于此,对于普通读者之觉知潜意识,了解自我,关爱自我,也十分有意义。
贝尔先生是一名年轻警察,性格开朗,谈吐幽默,工作上进,为人坦诚。三十多岁就升职成为某公安分局副局长。可是如今,他陷入到严重的抑郁之中,无法正常工作。他的家人一致地支持他看医生,包括一向不爱说话的父亲老贝尔警察,还有关心他而又有点担心他的母亲,以及默默随顺他的妻子。在接受了医院精神科诊断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贝尔先生找到心理咨询师约翰先生,开始了系统的心理咨询。
接下来的故事,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贝尔先生和约翰先生之间的心理咨询过程。经过N次的心理访谈,贝尔先生渐渐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因为是以文学的形式记录这个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和地点,不具有绝对的真实性。但是,故事中讲述的心理咨询过程却是真实而科学的,这正是创作此故事的真正目的。
第三章 感受和抑郁症的关系
贝尔先生和约翰先生约定在网络通过视频方式进行心理咨询。因为,从鲲城到崇高市是有些距离的。但是,网络就很方便,不管双方相隔千里万里,瞬间就能联络,跟面对面一样。这样就避免了去见咨询师的路途奔波。
贝尔先生内心预设了很多跟约翰咨询师视频时的交谈情境,他设想约翰咨询师一定会跟科比博士一个范儿,学识渊博,谈吐风雅。他计划了很多内容,想跟约翰咨询师全盘托出,好让约翰咨询师对自己有详细地了解,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能够让自己有里而外焕然一新。
视频中的约翰心理咨询师比贝尔想象得更加随和。他通过摄像头让贝尔先生环顾自己工作场所。屋子里的书架上尽是书。厚厚的实木板做成的工作台上除了一台银色笔记本电脑,也堆满了书籍。简易的靠背椅也是全木做的。整体上给贝尔先生以简洁明快的感觉。当摄像头对准约翰咨询师的时候,他风趣地说:“以后叫我约翰老师好啦,看看我这个智慧的脑袋,是可以用来帮助人的。”
通过视频见到的约翰咨询师,贝尔先生不由拿他跟科比博士相比较了一下。二人都显得干练睿智,但又不同。科比博士似乎一眼能看到贝尔的抑郁对大脑递质的影响,一下子能够找到适合的药物改变症状,讲话内容富有科学逻辑,因果分明。约翰咨询师的眼神则像一汪清泉,虽然深不可测,却无比清澈,仿佛能照见贝尔先生的内心中的一切,同时又满含接纳包容。讲起话来,语速缓慢,吐字清晰,富有力量。声音不低也不高,十分温和。普通话虽然不很标准,却不无真诚,温暖。约翰咨询师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幽默。
因此,贝尔先生早没了拘束感。他看着约翰老师光光的脑袋说:“那是聪明和智慧的象征。看上去你跟罗杰斯倒是挺相仿。”看似半开玩笑半奉承,贝尔先生讲的却是自己的真实心声。
贝尔先生反应敏捷,而且机智。但是他爽朗的声音中却透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什么。到底是什么呢?搞不清楚。仿佛来自古老而遥远的一个什么,不是忧伤,也不是苍凉。总之,约翰咨询师,从贝尔的谈话声中感觉到了一点什么。
但他“哈哈哈哈”地笑着回应贝尔,爽朗的笑声纯真得一尘不染。
“我是有自知力的,跟罗杰斯可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不过,我的咨询流派是萨提亚模式,倒是跟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有点接近。当然我也吸收精神分析流派的精华。”
约翰咨询师就这么轻松的介绍了自己的背景。并没有对贝尔先生说话中感觉到的那个“什么”刨根问底,彻底搞清那个“什么”,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花费更大的功夫。
一股纯粹的可以完全放松而自由的能量,透过约翰老师笑声语音传递到贝尔先生身上。
贝尔先生介绍了自己在省人民医院求治及寻找约翰心理咨询师的过程。其中还提到约翰先生写的那篇文章。
认真听完贝尔先生的介绍,约翰心理咨询师说:人确实有一个内在心理系统。跟电脑的操作系统有些相似。但是组成不仅包括思维模式,还有复杂的其他部分。打个比方,像早些年观看的木偶戏或皮影戏,幕布上看到的景象好比人的外在表现,如抑郁的症状,而实际上,这些影像是由背后的人操作的。内在系统中的那个心理世界,就好比操作皮影的人。
约翰咨询师说:心理咨询,探索的就是人的内在心理世界的组成、结构、活动、特点,以及对人的影响。也就是走到那个皮影戏幕后去。那是一个神秘的内在舞台世界。心理世界里的演出剧目,时时刻刻都在对人的外在行为产生着实实在在的影响。
贝尔先生风趣地说:“听起来,心理咨询跟‘爱丽丝梦游仙境’差不多。”
“形象的比喻。爱丽丝就代表着你,梦游在心理咨询中类似向内探索的过程,仙境代表着潜意识,内在心理世界,那个演出的舞台剧目。”约翰咨询师说。
接下来,贝尔先生就开始诉说自己的苦恼。他说:
“每天上午进入办公室,通常要审阅办公桌上的案宗,签署意见。那些都是民警需要办理的案子。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开始紧张,呼吸急促,额头冒汗。于是我就开始抽烟,一支接一支地抽。但抽了很长时间的烟,仍然没有签完卷宗,我就更加着急。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窘迫,有时我会躲进洗手间好半天。但是约翰老老师,你知道民警是需要拿到签署意见去办案的。再后来,我每天走到办公室门口,都感到不自在,我会在院子里踱很长时间的步,抽很多的烟,希望自己能够镇静下来,但是根本没有效果。就这样,我真的不想上班了,就向领导请假,领导每次都批准我的假,让我回到家里休息。可是在家里一整天都安不下心来,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根本没有睡意。这样子太痛苦了。”
约翰咨询师耐心地听着,眼睛仿佛能够穿透云雾看到蓝天白云。他在用耳朵倾听的同时,内心快速地评估着视频中讲话的贝尔先生。
就叙述本身而言,看似不同的语言表达,其实也标志着个人的心理发育状况。也就是说,一个人驾驭语言的能力,是跟心智成熟同步的。
于是,约翰咨询师柔和平静地回应道:“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一定很难受。能说出自己具体的感受吗?你体验到了怎样的情绪?”
贝尔先生一时觉得说不好。
说出自己的感受,对很多人来讲,尤其是男性,是很困难的。甚至有的人,貌似自己根本没有感受似的,更不用说表达出来了。这样说吧,那些叙述清晰的人,能够在讲述事件的同时恰当表达自己心情,以及自己对事件的理解等等。听这样的人的讲话,仿佛站在珠宝店里欣赏分门别类的珍珠,宝石。而还有一些人,他们把玻璃珠、钻石、玛瑙混在一起,一框给客人端上来,让倾听者自己花费功夫挑挑捡捡分类清楚。更有甚者,完全是将一堆矿石给抱过来,需要由听者自己冶炼提纯。
约翰咨询师评估认为,贝尔先生显然有些类似中间类型的人,即将自己的感受与认知混合于事件本身中。或者他只是不习惯用明晰的语言分门别类地表达出它们,也未可知。经过反复核实,发现贝尔先生是能够体验到自己的感受的,只是不擅于用语言表达出来。
接下来的过程相当复杂,约翰咨询师提供了诸多帮助。概括说经历三个过程。一是通过贝尔的叙述,寻找出适合的情绪词语。比如紧张,担心等情绪词。二是让贝尔先生通过觉知呼吸或身体感觉的方式,体验那些情绪词在身体层面及心理层面的反应。三是让贝尔先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些历程。
贝尔先生终于能够说出感受了。他说:“感受很多很复杂。紧张,我浑身都感到绷紧了。担心,觉得自己签不出独特的意见。害怕下属会看出我不怎么样,领导会对我失望,还有沮丧,无力。”
当一个人能够用恰当的词语说出自己的感受时,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评估。即感受对个体影响或体验是怎样的?或者说,一个人的情绪是如何困扰其本人的?
贝尔先生讲话时神情及语调,带给约翰先生的感觉,仿佛贝尔先生整个人都被情绪笼罩住了,捆绑住了,因而动弹不得。
当然,贝尔先生受到的情绪困扰不是最坏的情形。为什么这么说呢,约翰咨询师自有他的经验。这么说吧,有的人的感受就山洪暴发,瞬间就把人卷走了,人在洪流中只有挣扎的份儿。有的人的感受来临时,如同给这个人戴上了一个显色的眼罩,让这人分辨不清方向,胡乱地做出决定。还有的人的感受,如同穿过牛鼻子的那根绳子,人只能乖乖地接受牵制,掌控。
因此,对于贝尔先生,需要让他解开捆绑在身上的绳子。于是,约翰咨询师对贝尔先生说:
“嗯,现在想象你正在对着那堆案件卷宗。看看可否尝试着讲出你内心真实感受。”
贝尔先生在内心尝试过以后说:“讲出来以后似乎感觉好了些,好像跟这些感受之间有了些距离,而我可以有观察它们的空间了,自己似乎有了更多的自由,还有掌控它们的感觉。”
“确实是这样,当一个人能够清晰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时,内心的体验就会改变。你表达得非常好。”约翰心理咨询师肯定贝尔先生并问道,“以前有没有可以讲出这些内心感受的人和机会?”
这是一个新问题。
但是约翰先生没有解释提出这个问题的用意。但他还是诚实地讲出自己的情况。他说:
“以前没有人可以讲,我自己也不会跟人讲,因为讲出这些内容,怪难为情的。”
约翰心理咨询师不依不饶地说,“今天你面对我却讲了出来,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呢?”
贝尔先生被将了一军,半天没有反应过来,他想说些什么时,咨询结束时间到了。
咨询师笑着说:“先到这里吧,我不打算一次解决完所有的问题。今天你一定会对‘感受’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是‘爱丽丝梦游仙境遇’到的第一个角色。我们说过,潜意识就比如如梦如幻的仙境,在那里,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人物。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就是通往内在心理世界(潜意识、仙境)的一扇门,当然也是心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啦,下一周我们继续吧。”
结束咨询后,贝尔先生习惯性地点上一支烟。他感觉似乎有些小开心,又有些奇怪。开心的是跟约翰咨询师聊得很愉快,奇怪的是这愉快的感觉究竟来源于哪里呢?他心想,在其他人面前怎么就不能够讲出内心真实的感受呢?与此同时,回想起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交流的情形,跟约翰老师相比,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在父亲面前,他似乎有些拘谨甚至陌生。在母亲那里虽然很亲近,但似乎让两人都很焦虑。妻子呢,似乎很忙,忙工作,忙孩子,只会吩咐及时看医生。但是今天在约翰老师这里,一切都变得自然而然了。唉,贝尔先生轻声叹了一口气。心想,人跟人不同,相互交流时的感觉还真的不一样呢。约翰老师提的两个问题(以前有没有可以讲出这些内心感受的人和机会?今天你面对我却讲了出来,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呢?)真是耐人寻味。
总之,贝尔先生今天深刻地体验并理解到了“感受”这个东西。拉来来的咨询中,还会遇到潜意识即爱丽丝的仙境中的其他什么人物吗?不知道。但今天认识了“感受”,体验了它对自己的影响,并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了感受带来的影响。贝尔先生这样想了好一阵,对咨询感觉很满意。有人说,抽烟的气味很难闻,怎么会呢,对贝尔先生来说,香烟是香的,抽烟是真正的享受。他把最后一串烟圈吐出后,关闭视频用的电脑,起身离开座位。
(话题:你跟自己的感受之间是怎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