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差点被刷新“三观”!
中午和老同事聊天,他无意中提到小孙女上幼儿园了,也怪我多嘴,问问上了哪个幼儿园。
老同事就开始讲述孙女上了某某私立幼儿园。接着又说前几天教师节给老师送了1000元和288的月饼券。也是我见识少,惊讶的表情取悦了这位老同事。
他还说,送了礼就是不一样,老师给他发孙女在幼儿园的单独视频,比如吃饭时给多舀菜,出汗给及时擦,连睡觉都守在他家娃身边。好吧,这就是显摆拿钱买了好服务。
我抱怨,就是你们这种家长把教师队伍带坏了,再说你幼儿园就送礼,小学也送礼,难不成一直送到大学?
“对,我儿子就是这样的!”我的下巴都到地了,真是我见识少吗,仔细听完,终于理清老同事的教育观。
一是给孩子创造机会锻炼自己。孩子上小学,要竞争班长,上大学要竞争学生会主席,送礼打通关系,帮他顺利得到这个岗位,这样他才能在老师,甚至教务主任、校长面前露脸说话,也能在同学中间产生威信。今后在工作中也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这些给他的锻炼。
二是给孩子一切不如给他资源。家长辛辛苦苦赚钱不要想着要攒着留给他买房子,或者作为遗产赠给他,而是要投资在教育上,投资教育最好的方式是给他铺路,送礼也是一种铺路,今后这些都是他的资源,能帮助他在工作中走上高位。
我第一次听人把送礼说得这么理直气壮的?居然有的同事还在旁边附和,对啊对,我家儿子大学成绩那么好,就是竞争不上学生会干部呢!
我在旁边反驳,用钱买来的这些算自己的吗?
老同事看我一副“小姑娘,你还年轻”的蔑视。笑话,我不认同,和我多大年龄有什么关系?
我直接据理力争,摆出三条理由驳斥。
一是你可以买来机会,但买不来能力。
你可以用钱买来班长、学生会干部的头衔,就一定能买来他人的认同吗,就能买来与之相匹配的能力吗?
失去竞争的环境,对任何东西唾手可得,对孩子来讲,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他甚至会谜之自信,真的以为自己是个强者呢,除非以后你能一直扶持到他走到工作尽头,保他永远有人相助,要不然真的会摔得很惨。
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竞争,赢取老师、同学认可,收获真正的友谊,锻炼真正的能力,难道不比贿赂得来的更有价值吗?除非家长本人就认为孩子没有那个能力,可就算失败了,那也磨练了心智,这也是一种锻炼。
二是用钱买来的不叫好服务,叫不公平。
我们在餐馆吃饭,觉得人家服务好,付钱时最多不要卖家找零了,这叫买服务;我们在高档商场买衣服,环境优雅舒心,导购漂亮热情,衣服比隔壁小店贵个几百也照买不误,这叫买服务。
当家长需要另外付出金钱购买在学校里老师对孩子的特殊照顾时,这就不叫买服务,而叫买不公。一个家长如此,总会有两三个家长跟随,最后越来越多的家长都默认这种规则,对那些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是不是不公平,对学校里每个孩子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是不是一种讽刺。
陶行知对教育工作者说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结果对待送礼的捧着心来,对着不送的带着草去。教育就不是教化和育人,而是攀比和功利。
三是你现在可以买来的,以后绝对买不来。
我承认现在有些地方有些行业存在不公,但我始终认为今后这个社会主流还在公平。存在像老同事说的那样收礼的老师,但也存在只收孩子爱心贺卡的老师。
今年教师节,我在网络上看到很多90后的新新老师晒出了学生送给自己的礼物。有的是一朵花,有的是自己种的盆栽,有的仅仅是个贺卡,但他们都非常开心。
在我看来,所有的行业需要进步,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我们的社会就是靠着这些新政策、新科技、新理念不断往前推进的。
老同事那别有深意地“我不懂”的目光是旧思潮,就该被新浪潮所覆盖和淹没。智能时代,我们能从各个方面接收教育,学校不是传授知识的唯一地方,但绝对还是培育思想礼仪、构建人际关系、教化品格德行的好阵地。
请不要把手伸进这块地。请让孩子自然发展。请不要把教育功利化。
老同事默不作声,我想他也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