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上卷一

完整《围炉夜话》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神闲气静,智深勇沉」上卷一

《围炉夜话》全文及译文

  围炉夜话 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顾篝灯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谓乐,不将虚此良夜乎?余识字农人也。

  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煨山芋,心有所得,辄述诸口,命儿辈缮写存之,题曰围炉夜话。但其中皆随得随录,语无伦次且意浅辞芜,多非信心之论,特以课家人消永夜耳,不足为外人道也。

  倘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则幸甚。

  咸丰甲寅二月既望 王永彬书於桥西馆之一经堂

  【原文】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

  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

  【原文】

  薄族者,必无好儿孙。薄师者,必无佳子弟。吾所见亦多矣。

  恃力者,忽逢真敌手。恃势者,忽逢大对头。人所料不及也。

  【原文】

  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饥寒人所不甘。

  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

  【原文】

  宾入幕中,皆沥胆披肝之士。客登座上,无焦头烂额之人。

  【原文】

  不必於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

  【原文】

  不能缩头者,且休缩头。可以放手者,便须放手。

  【原文】

  不镜於水而镜於人,则吉凶可监也。

  不蹶於山而蹶於垤,则细微宜防也。

  【原文】

  不忮不求,可想见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养工夫。

  【原文】

  不与人争得失,惟求己有知能。

  【原文】

  卜筮以龟筮为重,故必龟从筮从,乃可言吉。若二者,有一不从,

  或二者俱不从,则宜其有凶无吉矣。乃洪范稽疑之篇,则於龟从筮逆者,

  仍曰作内吉。於龟筮共违於人者,仍曰用静吉,是知吉凶在人,

  圣人之垂戒深矣。人诚能作内而不作外,用静而不用作,循分守常,

  斯亦安往而不吉哉。

  【原文】

  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长进。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兴。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於人者为辱。

  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於世者为荣。

  【原文】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原文】

  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耍亦无多,静而镇之,则自止矣。

  谗人之簸弄挑唆,情形虽若甚迫,淡而置之,则自消矣。

  【原文】

  莫大之祸,起於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原文】

  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

  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

  【原文】

  每见勤苦之人,绝无痨疾。显达之士多出寒门。此亦盈虚消长之机,自然之理也。

  【原文】

  谩夸富贵显荣,功德文章,要可传诸後世。

  任教声名暄赫,人品心术,不能瞒过吏官。

  【原文】

  门户之衰,总由於子孙之骄惰。风俗之坏,多起於富贵之淫奢。

  【原文】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

  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

  【原文】

  明犯国法,罪累岂能幸逃?白得人财,赔偿还要加倍。

  【原文】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无不肖。

  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

  可知父兄教子弟,必证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

  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

  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原文】

  富不肯读书,贵不肯积德,错过可惜也。

  少不肯事长,愚不肯亲贤,不祥莫大焉。

  【原文】

  富贵易生祸端,必忠厚谦恭,才无大患。

  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

  【原文】

  富家惯习骄奢,最难教子。寒士欲谋生活,还是读书。

  【原文】

  发达虽命定,亦由肯做工夫。福寿虽天生,还是多行阴骘。

  【原文】

  伐字从戈,矜字从矛,自伐自矜者,可为大戒。

  仁字从人,义字从我,讲仁讲义者,不必远求。

  【原文】

  凡遇事物突来,必熟思审处,恐贻後悔。

  不幸家庭衅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

  【原文】

  凡事谨守规模,必不大错。一生但足衣食,便称小康。

  【原文】

  凡事勿徒委於人,必身体力行,方能有济。

  凡事不可执於己,必广思集益,乃罔後艰。

  【原文】

  凡人世险奇之事,决不可为。

  或为之而幸获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视为常然也。

  可以为常者,必其平淡无奇,如耕田读书之类是也。

  【原文】

  风俗日趋於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

  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

  【原文】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

  【原文】

  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

  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原文】

  德泽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得意者,何可自矜?

  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为善者,须当自信。

  【原文】

  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

  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处乱世,其累尤深。

  【原文】

  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

  【原文】

  但患我不肯济人,休患我不能济人。

  须使人不忍欺我,勿使人不敢欺我。

  【原文】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原文】

  但作里中不可少之人,便为於世有济。

  必使身後有可传之事,方为此生不虚。

  【原文】

  待人宜宽,惟待子孙不可宽。行礼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

  【原文】

  敌加於己,不得已而应之,谓之应兵,兵应者胜。

  利人土地,谓之贪兵,兵贪者败。此魏相论兵语也。

  然岂独用兵为然哉?凡人事之成败,皆当作如是观。

  【原文】

  地无馀利,人无馀力,是种田两句要言。

  心不外驰,气不外浮,是读书两句真诀。

  【原文】

  道本足於身,切实求来,则常若不足矣。

  境难足於心,尽行放下,则未有不足矣。

  【原文】

  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

  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庆,从何得来?

  【原文】

  读论语公子荆一章,富者可以为法。

  读论语齐景公一章,贫者可以自兴。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

  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

  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

  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

  【原文】

  东坡志林有云:

  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

  忍疼易,忍痒难;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

  余谓如此精爽之论,足以发人深省,

  正可於朋友聚会时,述之以助清谈。

  【原文】

  多记先正格言,胸中方有主宰。闲看他人行事,眼前即是规箴。

  【原文】

  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故安刘氏者,必绛侯也。

  谨慎之人,方能成大功,故兴汉室者,必武侯也。

  【原文】

  天地生人,都有一个良心。苟丧此良心,则人去禽兽不远矣。

  圣贤教人,总是一条正路。若舍此正路,则常行荆棘之中矣。

  【原文】

  天地无穷期,光阴则有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

  富贵有定数,学问则无定数。求一分,便得一分。

  【原文】

  天虽好生,亦难救求死之人。人能造福,即可邀悔祸之天。

  【原文】

  天下无憨人,岂可妄行欺诈?世上皆苦人,何能独享安闲?

  【原文】

  天有风雨,人以宫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车通之。

  是人能补天地之阙也,而可无为乎?

  人有性理,天以五常赋之;人有形质,地以六谷养之。

  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

  【原文】

  图功未晚,亡羊尚可补牢。虚慕无成,羡鱼何如结网。

  【原文】

  桃实之肉暴於外,不自吝惜,人得取而食之。

  食之而种其核,犹饶生气焉。此可见积善者有馀庆也。

  栗实之肉秘於内,深自防护,人乃破而食之。

  食之而弃其壳,绝无生理矣。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

  【原文】

  念祖考创家基,不知风霜沭雨,

  受多少苦辛,才能足食足衣,以贻後世。

  为子孙计长久,除却读书耕田,

  恐别无生活,总期克勤克俭,毋负先人。

  【原文】

  能结交直道朋友,其人必有令名。

  肯亲近耆德老成,其家必多善事。

  【原文】

  莲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

  富贵而无收敛意者,尚其鉴之。

  草春荣而冬枯,至於极枯,则又生矣。

  困穷而有振兴志者,亦如是也。

  【原文】

  浪子回头,仍不惭为君子。贵人失足,便贻笑於庸人。

  【原文】

  鲁如曾子,於道独得其传,可知资性不足限人也。

  贫如颜子,其乐不因以改,可知境遇不足困人也。

  【原文】

  论事须真识见。做人要好声名。

  【原文】

  观规模之大小,可以知事业之高卑。

  察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久暂。

  【原文】

  观周公之不骄不吝,有才何可自矜?

  观颜子之若无若虚,为学岂容自足?

  【原文】

  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

  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

  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得其晚节,

  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原文】

  耕读固是良谋,必工课无荒,乃能成其业。

  仕宦虽称显贵,若官箴有玷,亦未见其荣。

  【原文】

  耕所以养生,读所以明道,此耕读之本原也,

  而後世乃假以谋富贵矣。

  衣取其蔽体,食取其充饥,此衣食之实用也,

  而时人乃藉以逞豪奢矣。

  【原文】

  古今有为之士,皆不轻为之士。乡党好事之人,必非晓事之人。

  【原文】

  古之克孝者多矣,独称虞舜为大孝,盖能为其难也。

  古之有才者众矣,独称周公为美才,盖能本於德也。

  【原文】

  古人比父子为桥梓,比兄弟为花萼,比朋友为芝兰。

  敦伦者,当即物穷理也。

  今人称诸生曰秀才,称贡生曰明经,称举人曰孝廉。

  为士者,当顾名思义也。

  【原文】

  郭林宗为人伦之鉴,多在细微处留心。

  王彦方化乡里之风,是从德义中立脚。

  【原文】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

  【原文】

  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

  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心肠。

  【原文】

  看书须放开眼孔。做人要立定脚根。

  【原文】

  陶侃运甓官斋,其精勤可企而及也。

  谢安围别墅,其镇定非学而能也。

  【原文】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

  【原文】

  和平处事,勿矫俗以为高。正直居心,勿机关以为智。

  【原文】

  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

  【原文】

  和为祥气,骄为衰气,相人者,不难以一望而知。

  善是吉星,恶是凶星,推命者,岂必因五行而定。

  【原文】

  何谓享福之人?能读书者便是。何谓创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

  【原文】

  何者为益友?凡事肯规我之过者是也。

  何者为小人?凡事必徇己之私者是也。

  【原文】

  济世虽乏赀财,而存心方便,即称长者。

  生资虽少智慧,而虑事精详,即是能人。

  【原文】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蠢而多财则益其过,

  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

  【原文】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

  【原文】

  见人行善,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

  此长者待人之道也。

  闻人誉言,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

  此君子修己之功也。

  【原文】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於靠他人。

  家之富厚者,积田产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保。

  不如广积阴功,使天眷其德,或可少延。

  家之贫穷者,谋奔走以给衣食,衣食未必能充。

  何若自谋本业,知民生在勤,定当有济。

  【原文】

  家之长幼,皆倚赖於我,我亦尝体其情否也。

  士之衣食,皆取资於人,人亦曾受其益否也。

  【原文】

  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人虽富贵,不可忘力穑艰辛。

  【原文】

  交朋友增体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

  教子弟求显荣,不如教子弟立品行。

  【原文】

  教弟子於幼时,便应有正大光明气象。

  检身心於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原文】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原文】

  俭可养廉,觉茅舍竹篱,自饶清趣。

  静能生悟,即鸟啼花落,都是化机。

  【原文】

  进食需箸,而箸亦只随其操纵所使,於此可悟用人之方。

  作书需笔,而笔不能必其字画之工,於此可悟求己之理。

  【原文】

  讲大经纶,只是落落实实。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

  【原文】

  谨守父兄教条,沉实谦恭,便是醇潜子弟。

  不改祖宗成法,忠厚勤俭,定为悠久人家。

  【原文】

  居易俟命,见危授命。言命者,总不外顺受其正。

  木讷近仁,巧令鲜仁。求仁者,即可知从入之方。

  【原文】

  君子存心但凭忠信,而妇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得为君子。

  小人处世尽设机关,而乡党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

  【原文】

  君子以名教为乐,岂如稽阮之逾闲。

  圣人以悲悯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

  【原文】

  齐家先修身,言行不可不慎。读书在明理,识见不可不高。

  【原文】

  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

  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属可疑。

  【原文】

  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深刻,终为福薄之人。

  【原文】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

  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

  【原文】

  求个良心管我。留些馀地处人。

  【原文】

  钱能福人,亦能祸人,有钱者不可不知。

  药能生人,亦能杀人,用药者不可不慎。

  【原文】

  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

  奸邪之辈,即平地亦起风波,岂知神鬼有灵,不肯听其颠倒。

  【原文】

  清贫,乃读书人顺境。节俭,即种田人丰年。

  【原文】

  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

  【原文】

  孝子忠臣,是天地正气所锺,鬼神亦为之呵护。

  圣经贤传,乃古今命脉所系,人物悉赖以裁成。

  【原文】

  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

  逞奸谋事,事难必其稳便,可惜他徒自坏心。

  性情执拗之人,不可与谋事也。机趣流通之士,始可与言文也。

  【原文】

  小心谨慎者,必善其後,惕则无咎也。

  高自位置者,难保其终,亢则有悔也。

  【原文】

  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

  【原文】

  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原文】

  兄弟相师友,天伦之乐莫大焉。闺门若朝廷,家法之严可知也。

  【原文】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分,则不敢虚骄矣。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

  【原文】

  知过能改,便是圣人之徒。恶恶太严,终为君子之病。

  【原文】

  能知往日所行之非,则学日进矣。

  见世人之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

  【原文】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

  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原文】

  治术本乎儒术者,念念皆仁厚也。

  今人不及古人者,事事皆虚浮也。

  【原文】

  忠实而无才,尚可立功,心志专壹也。

  忠实而无识,必至偾事,意见多偏也。

  【原文】

  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伶俐人做得来。

  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二途不无奸险人藏其内。

  【原文】

  种田人,改习廛市生涯,定为败路。

  读书人,甘与衙门词讼,便入下流。

  正己,为率人之本。守成,念创业之艰。

  【原文】

  正而过则迂,直而过则拙,故迂拙之人,犹不失为正直。

  高或入於虚,华或入於浮,而虚浮之士,究难指为高华。

  【原文】

  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

  【原文】

  处境太求好,必有不好事出来。学艺怕刻苦,还有受苦时在後。

  【原文】

  处世以忠厚人为法。传家得勤俭意便佳。

  【原文】

  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原文】

  处事要宽平,而不可有松散之弊。

  持身贵严厉,而不可有激切之形。

  【原文】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

  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

  【原文】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

  昧暗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原文】

  川学海而至海,故谋道者,不可有止心。

  莠非苗而似苗,故穷理者,不可无真见。

  【原文】

  常人突遭祸患,可决其再兴,心动於警惕也。

  大家渐及消亡,难期其复振,势成於因循也。

  【原文】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

  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所以淫是万恶之首。

  【原文】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自足矣。

  常思某人德业胜於我,某人学问胜於我,则可以自惭矣。

  【原文】

  成大事功,全仗着赤心斗胆。有真气节,才算得铁面铜头。

  【原文】

  成就人才,即是栽培子弟。暴殄天物,自应折磨儿孙。

  【原文】

  程子教人以静,朱子教人以敬。静者,心不妄动之谓也。

  敬者,心常惺惺之谓也。又况静能延寿,敬则日强。

  为学之功在是,养生之道亦在是。静敬之益人大矣哉,学者可不务乎?

  【原文】

  世风之狡诈多端,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

  末俗以繁华相向,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原文】

  世之言乐者,但曰读书乐、田家乐。可知务本业者,其境常安。

  古之言忧者,必曰天下忧、廊庙忧。可知当大任者,其心良苦。

  【原文】

  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基。

  【原文】

  士既知学,还恐学而无恒。人不患贪,只要贫而有志。

  【原文】

  事但观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自然。

  【原文】

  事当难处之时,只让退一步,便容易处矣。

  功到将成之候,若放松一着,便不能成矣。

  【原文】

  势利人装腔做调,都只在体面上铺张,可知其百为皆假。

  虚浮人指东画西,全不向身心内打算,定卜其一事无成。

  【原文】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一昧学吃亏,是处事良方。

  【原文】

  数虽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理既得,数亦难违。

  变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无失,变亦能御。

  奢侈足以败家,悭吝亦足以败家。

  奢侈之败家,犹出常情,而悭吝之败家,必遭奇祸。

  庸愚足以覆事,精明亦足以覆事。

  庸愚之覆事,犹为小咎,而精明之覆事,必见大凶。

  【原文】

  舍不得钱,不能为义士。舍不得命,不能为忠臣。

  【原文】

  守分安贫,何等清闲,而好事者,偏自寻烦恼。

  持盈保泰,总须忍让,而恃强者,乃自取灭亡。

  【原文】

  守身必严谨,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

  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

  【原文】

  守身不敢妄为,恐贻羞於父母。创业还须深虑,恐贻害於子孙。

  【原文】

  善谋生者,但令长幼内外,勤修恒业而不必富其家。

  善处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审定章程而不必利於己。

  【原文】

  山水是文章化境。烟云乃富贵幻形。

  【原文】

  身不饥寒,天未尝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

  【原文】

  神传於目,而目则有胞,闭之可以养神也。

  祸出於口,而口则有唇,阖之可以防祸也。

  【原文】

  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於德行,不仅文章。

  【原文】

  盛衰之机,虽关气运,而有心者,必责诸人谋。

  性命之理,固极精微,而讲学者,必求其实用。

  【原文】

  儒者多文为富,其文非时文也。君子疾名不称,其名非科名也。

  【原文】

  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

  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

  【原文】

  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医。

  【原文】

  人得一知己,须对知己而无惭。士既多读书,必求读书而有用。

  【原文】

  人皆欲贵也,请问一官到手,怎样施行?

  人皆欲富也,且问万贯缠腰,如何布置?

  【原文】

  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话而杀身。

  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

  【原文】

  人之生也直,人苟欲生,必全其直。

  贫者士之常,士不安贫,乃反其常。

  【原文】

  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

  【原文】

  人知佛老为异端,不知凡背乎经常者,皆异端也。

  人知杨默为邪说,不知凡涉於虚诞者,皆邪说也。

  【原文】

  人生不可安闲,有恒业,才足收放心。

  日用必须简省。杜奢端,即以昭俭德。

  【原文】

  人生境遇无常,须自谋一吃饭本领。

  人生光阴易逝,要早定一成器日期。

  【原文】

  人虽无艰难之时,要不可忘艰难之境。

  世虽有侥幸之事,断不可存侥幸之心。

  【原文】

  人心统耳目官骸,而於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

  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知终身无安逸之时。

  【原文】

  人称我善良,则喜。称我凶恶,则怒。

  此可见凶恶非美名也,即当立志为善良。

  我见人醇谨,则爱。见人浮躁,则恶。

  此可见浮躁非佳士也,何不反身为醇谨。

  【原文】

  自奉必减几分方好。处世能退一步为高。

  【原文】

  自己所行之是非,尚不能知,安望知人。

  古人以往之得失,且不必论,但须论己。

  【原文】

  自家富贵不着意里,人家富贵不着眼里,此是何等胸襟!

  古人忠孝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

  【原文】

  自虞廷立五伦为教,然後天下有大经。

  自紫阳集四子成书,然後天下有正学。

  【原文】

  子弟天性未漓,教易入也,

  则体孔子之言以劳之,勿溺爱以长其自肆之心。

  子弟天性已坏,教难行也,

  则守孟子之言以养之,勿轻弃以绝其自新之路。

  【原文】

  紫阳补大学格致之章,恐人误入虚无,

  而必使之即物穷理,所以维正教也。

  阳明取孟子良知之说,恐人徒事记诵,

  而必使之反己省心,所以救末流也。

  【原文】

  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可见尘世之间,已分天堂地狱。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知庸愚之辈,不隔圣域贤关。

  【原文】

  最不幸者,为势家女作翁姑。最难处者,为富家儿作师友。

  【原文】

  财不患其不得,患财得而不能善用其财。

  禄不患其不来,患禄来而不能无愧其禄。

  【原文】

  才觉已有不是,便决意改图,此立志为君子也。

  明知人议其非,偏肆行无忌,此甘心为小人也。

  【原文】

  在世无过百年,总要作好人、存好心,留个後代榜样。

  谋生各有恒业,那得管闲事、说闲话,荒我正经工夫。

  【原文】

  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

  讲性命之学者,不可无经济之才。

  【原文】

  聪明勿使外散,古人有纩以塞耳,旒以蔽目者矣。

  耕读何妨兼营,古人有出而负耒,入而横经者矣。

  【原文】

  纵容子孙偷安,其後必至耽酒色而败门庭。

  专教子孙谋利,其後必至争赀财而伤骨肉。

  【原文】

  夙夜所为,得无抱惭於裘影。光阴已逝,尚期收效於桑榆。

  【原文】

  矮板凳,且坐着。好光阴,莫错过。

  【原文】

  偶缘为善受累,遂无意为善,是因哽废食也。

  明识有过当规,却讳言有过,是护疾忌医也。

  【原文】

  耳目口鼻,皆无知识之辈,全靠着心作主人。

  身体发肤,总有毁坏之时,要留个名称後世。

  【原文】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

  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原文】

  一室闲居,必常怀振卓心,才有生气。

  同人聚处,须多说切直话,方见古风。

  一生快活皆庸福。万种艰辛出伟人。

  【原文】

  一言足以招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坠也。

  一行足以玷终身,故古人饬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

  【原文】

  以汉高祖之英明,知吕后必杀戚姬,

  而不能救止,盖其祸已成也。

  以陶朱公之智计,知长男必杀仲子,

  而不能保全,殆其罪难宥乎。

  【原文】

  以直道教人,人即不从,而自反无愧,切勿曲以求荣也。

  以诚心待人,人或不谅,而历久自明,不必急於求白也。

  【原文】

  义之中有利,而尚义之君子,初非计及於利也。

  利之中有害,而趋利之小人,并不顾其为害也。

  【原文】

  意趣清高,利禄不能动也。志量远大,富贵不能淫也。

  【原文】

  忧先於事,故能无忧,事至而忧无救於事。

  此唐使李绛语也。其警人之意深矣,可书以揭诸座右。

  【原文】

  尧舜大圣,而生朱均。瞽鲧之愚,而生舜禹。揆以馀庆殃之理,似觉难凭。

  然尧舜之圣,初未尝因朱均而减。瞽鲧之愚,亦不能因舜禹而掩。

  所以人贵自立也。

  【原文】

  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

  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

  【原文】

  有真性情须有真涵养。有大识见乃有大文章。

  【原文】

  有守虽无所展布,而其节不挠,故与有猷有为而并重。

  立言即未经起行,而於人有益,故与立功立德而并传。

  【原文】

  有生资,不加学力,气质究难化也。

  慎大德,不矜细行,形迹终可疑也。

  【原文】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然而日章也。

  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

  【原文】

  友以成德也,人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德不能成矣。

  学以愈愚也,人而不学,则昏昧无知,愚不能愈矣。

  【原文】

  言不可尽信,必揆诸理。事未可遽行,必问诸心。

  【原文】

  严近乎矜,然严是正气,矜是乖气,故持身贵严而不可矜。

  谦似乎谄,然谦是虚心,谄是媚心。故处世贵谦而不可谄。

  【原文】

  颜子之不校,孟子之自反,是贤人处横逆之方。

  子贡之无谄,原思之坐弦,是贤人守贫穷之法。

  【原文】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人欲既胜天理或亡。

  故有道之士,必使饮食有节,男女有别。

  【原文】

  隐微之衍,即干宪典,所以君子怀刑也。

  技艺之末,无益身心,所以君子务本也。

  【原文】

  无论作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

  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

  【原文】

  无执滞心,才是通方士。有做作气,便非本色人。

  【原文】

  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无位非贱,无耻乃为贱。

  无年非夭,无述乃为夭。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

  【原文】

  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伍子胥报父兄之仇而郢都灭,

  申包胥救君上之难而楚国存,可知人心足恃也。

  秦始皇灭东周之岁而刘季生,

  梁武帝灭南齐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还也。

  【原文】

  为学不外静敬二字。教人先去骄惰二字。

  【原文】

  为乡邻解纷争,使得和好如初,即化人之事也。

  为世俗谈因果,使知报应不爽,亦劝善之方也。

  【原文】

  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

  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原文】

  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

  作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

  【原文】

  文行忠信,孝悌恭敬,孔子立教之目也,今惟教以文而已。

  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孔门为学之序也,今但学其艺而已。

  【原文】

  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

  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原文】

  王者不令人放生,而无故却不杀生,则物命可惜也。

  圣人不责人无过,惟多方诱之改过,庶人心可回也。

  【原文】

  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

  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原文】

  与其使乡党有誉言,不如令乡党无怨言。

  与其为子孙谋产业,不如教子孙习恒业。

  【原文】

  遇老成人,便肯殷殷求教,则向善必笃也。

  听切实话,觉得津津有味,则进德可期也。

  余最爱草庐日录有句云:澹如秋水贫中味,和若春风静後功。

  读之觉矜平躁释,意味深长。

  【原文】

  欲利己,便是害己。肯下人,终能上人。

  【原文】

  用功於内者,必於外无所求。饰美於外者,必其中无所有。

  一、教于幼正大光明,检于心忧勤惕厉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注释]

  气象:气概,人的言行态度。检:检讨,反省。身心:身指所言所行,心指所思所想。忧勤惕厉:担忧不够勤奋,戒惧无所砥砺。

  [译文]

  教导晚辈要从幼年时开始,便培养他们凡事应有正直、宽大、无所隐藏的气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思想,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养。

  [评语]

  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往往决定于他的人格。而人格的形成,又往往决定于童年的教养。因此,教养孩子必须自幼时,便培养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光明磊落的人格,以及一种正直宽大的胸怀;那么长大以后,无论在何种境况,也总能保持一种雍容大度的气质。

  为人在平日的生活中,便要养成随时自我反省的修养,所谓“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总可以由身心两方面来反省所作所为,是否有怠惰而不够勤奋的地方呢?如果有这种现象,而还不觉得忧心,若不是对不起别人,就是对不起自己的生命了;所思所想,是否缺乏自我砥砺的警惕呢?如果有这种情形,那么便失去了向上的生命力,没有进步便是退步。怎可不随时自我警惕呢?

  本篇前段言幼童的教养,后段言成人的修养,皆由内在要求起,十分重要。

  二、交游要学友之长,读书必在知而行

  与朋友交游,须将他们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注释]

  交游:和朋友往来交际。好处:优点、长处。

  [译文]

  和朋友交往共游,必须仔细观察他的优点和长处,用心地学习,才能领受到朋友的益处。对于古圣先贤所留下的话,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中依循做到,才算是真正体味到到书中的言语。

  [评语]

  朋友往往是很好的老师,怎么说呢?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长处是我所当学,短处是我的借鉴。交朋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漫不经心地交朋友,或是只交一些酒肉朋友,很可能只学到朋友的短处,而学不到处。如此一来,自己不但毫无长进,反而日渐退步,交朋友便成为有害的事了。因此与朋友交往,不只想在一起游玩,应在言行举止中,观察朋友的长处,诚心诚意地学习。自己更要分辨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好的才该学,不好的不该学,那么无论什么朋友,对自己都是益友了。

  我们读书,对于古圣贤乃至于当代圣贤的言语,如果只是口译心思,而不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的话,并不能真正得到读书的好处。只有将书上的良言,付诸日常的应对进退、待人处世中,才是真正的“读书”。所为,“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能活用书中的知识,成为日常生活的智慧,就会变成不知变通、迂腐守旧的“冬烘先生”了。

  三、勤以补拙,俭以济贫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注释]

  惟:只有。妨:障碍,有害。

  [译文]

  贫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只要力求节俭,总是还可以过的。天性愚笨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自己比别人更勤奋学习,还是可以跟得上别人的。

  [评语]

  人难免有潦倒的时候,这倒不一定关乎才能。有时时局动荡,有时怀才不遇,有时甚至经商失败,都可能教人变得十分贫穷。贫穷的日子长短不定,如果不节俭,很可能连短时间的贫穷也捱不下。所以人处贫困中更要节俭,再慢慢谋求宽裕之道;只要认真做事,总能勉强过活,而不致在贫穷的逼迫下失了正道。人一生下来,有的人天资聪颖,举一反三;有的人却天资愚鲁,不能一下子把很多事情学好。天资愚鲁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人的聪明有先天的能力,也有后天的经验。有的人先天的条件很好,却不知后天的努力,再好的天赋一旦荒废,和愚鲁的人也无差别。有的人天资虽不好,即努力勤学,不断充实自己的经验,聪明的人做一遍,他做十遍,以后的成就却比聪明而不学的人大得多。这就说明了努力和勤奋的重要性。

  四、话说平常却稳法,为人本分常快活

  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看者甚少。

  [注释]

  稳当:安稳而妥当。本分:安分守己。

  [译文]

  既安稳又妥当的言语,经常是既不吸引人也不令人惊奇的,所以喜欢听这种话的人并不多。一个人能安守本分,不希求越分的事,便是最愉快的人了。只可惜能够安分守己不妄求的人,也是很少的。

  [评语]

  讲话并不是表演,因为讲话最重要的是平实与可靠。但是平实与可靠的话就像土地一般,不会引人注目,不过,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踩着它,否则就会跌倒。吸引人的话,往往新奇、夸张,所以让人惊奇、赞叹,但是未必可靠。就像空中楼阁,看来迷人却无法上去;或像沙堡,看来实在,一脚踩下却陷入坑中。可是一般人都喜欢听虚妄的话,而不喜欢听平实的话,因为平实的话往往缺乏刺激味。

  人生在世都希望过得快活。很多人总以为要有高楼的大厦、轿车美人,才算快活,因此违法犯纪,使得原本快活的生活,变得不快活。即使没有做出违法的事,但是心中的妄求无数,也把原本可以快活的心境弄得疲惫不堪。如果能安守自己的本分,一步一步提升生活的品质和生命的境界,那才是既稳妥又快活的。因为,没有妄想来扰乱生活,便不会做出任何逾越法纪的事,让本人及自己的亲人受苦。可惜很多人并不会如此想。

  五、处事、读书之道

  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注释]

  代人作想:替他人设身处地着想;想想别人的处境。切己;自己切实地。

  [译文]

  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着想,看看是否会因自己的方便而使人不方便。读书却必须自己切实地用功。因为学问是自己的,别人并不能代读。

  [评语]

  每个人都容易成为一个利己的人,而不容易成为利他的人。但是处世久了,当可以了解,并不是每一件事都需要斤斤计较。有时处处为己,不见得能快乐,也不见得能占到多少便宜,反而招人怨恨。因为人在为已时,往往侵犯甚至破坏了他人的利益,别从遭受了损害,即使不报复,也会心存怨恨。何况,天下的事难以预料,今日你不给别人方便,他日别人逮到机会,也不予你方便。所以做人要宽厚,多为他人着想,能帮助他人的时候,不要吝于伸出援手,至少,也要无愧于心。

  读书是自己的事,读得好,学问是自己的;读得不好,别人也无法帮你读。但是,“学问为济世之本”,学问不扎实,任凭理想多高,也无法实现,即使有再好的机会,也没有能力把握住。父母、亲戚、朋友,虽然能在各方面扶助自己,但是惟有读书,是他们帮不上忙的;因此,一定要切实地要求自己读好书,才能谈自我实现与服务社会。

  六、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注释]

  信:信用、信誉。立身:树立自身。恕:推己及人之心。接物:与别人交际。

  [译文]

  一个“信”字是吾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会接受他,所以只要是人,都不可没有信用。一个“恕”字,是与他人交往时最重要的品德,因为恕即是推己及人的意思,人能推己及人,便不会做出对不起他人的事,于己于人皆有益,所以值得终生奉行。

  [评语]

  《说文》上对“信”的解释是“人言也,人言则无不信者,故从人言。”由此可知,“信”就是人所讲的话,不是人讲的话才会无“信”。一个人如果无“信”,别人也就不把你当人看待,那么你又有什么颜面和别人交往呢?我们都说,没有信用的人就是没有人格的人,没有人敢和他交往,因为怕自己的付出会换来谎话。没有信用的公司,更是没有人敢和它做生意,免得受骗。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信”是多么重要,所以说它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恕”是推己及人的意思。人在社会上做事,不能只为自己的立场着想,总要把自己和别人的境况互调想过,才能客观地处理事情,既不会伤害别人,也不会判断不公。许多事都是要许多人合作才能成功,而“恕”便是许多人在一起不会产生纠纷和磨擦的润滑济,所以说它是与人交际最重要的修养,值得终生奉行。

  七、不因说话而杀身,勿为积财而丧命

  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而杀身;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

  [注释]

  苏秦:战国时纵横家,口才极佳,游说六国合纵以抗秦,使春国不敢窥函谷关有十五年,后至齐,被文齐大夫所杀。石崇:晋人,富可敌国,国生活豪奢遭忌而被杀。

  [译文]

  人都希望自己有极佳的口才,但是战国的苏秦就是因为口才太好,才会被齐大夫派人暗杀。人人都希望自己能积存很多财富,然而晋代的石崇就是因为财富太多,遭人嫉妒,才惹来杀身之祸。

  [评语]

  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言善辩,遇事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殊不知,凡事皆有两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口舌之利,利于刀枪,讨好这一边的人,不见得能讨好那一边的人。这边的人捧场,那边的人却可能要拆台。山上被砍伐的树,多半是有用的树木,而得以幸免的,反而是那些无用的树木。古人说:“沉默是金”,会说固然好,不会说也不错,至少不会得罪人。有时言语很难讲得周全,有些话多说无用,有些话不如不讲。所谓“时然后言”,才是言语的妙用。

  天下人都以为钱愈多愈好,殊不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因争,“钱”夺利而失去性命的事,随处可闻。钱多的人,固然享乐,却要时时提防别人来偷,不但疑神疑鬼,又睡不安枕,付出的代价相当大。所以财多不见得好,财少或许人生反而能过得愉快些。

  八、严可平躁,敬以化邪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注释]

  严气:严肃、严格的态度。躁气:轻率、性急的脾气。敬心:尊重而谨慎的心。邪心:不正当的心思。

  [译文]

  最好以严格的态度教导小孩子,因为小孩心思顽皮毛躁,不能定下心来,严格的态度可以压抑他们浮动的心,使他们安静地学习。对心思不正的小人,最好以尊重而谨慎的心待他,因为小人心思邪典,如果尊重他的人格,也许他会想保有我们对他的尊重,而放弃邪僻的想法。如果不行,以谨慎的态度和他相处,至少不会蒙受其害,所以说敬慎的心可以化解邪僻的心。

  [评语]

  小孩子的心性总是顽皮的,若不以严肃的态度教导他,他会以为你和他玩,不会认真去学习,也不会将所学记在心里。所以教导孩子态度是严肃,让他感受到认真的心情,才会安安静静地好好读书。

  对待小人千万不可用鄙视的态度,因为小人的心思已经邪僻,再受人轻视,他就更有理由去做邪曲的事了。倒不如尊重他的人格,也许,他会为了想保有别人对他的尊重,不再做出受人轻视的事。一个人会做出受人轻视的事,必然是他先看轻了自己。如果因为我们对他的重视,而唤起他的自尊心,那么,他就不会再做出让自己和别人轻视的事情了。

  九、善谋生者,不必富其家,善处事者,不必利于己

  善谋生者,但令长幼内外,勤修恒业,而不必富其家;善处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审定章程,而不必利于己。

  [注释]

  谋生:以工作来维持生活。恒业:经常而持久的事业。章程:办理事务的规和程序。

  [译文]

  长于维持生计的人,并不是有什么新奇的花招,只是使家中年纪无论大小,事情无分内外,每个人都能就其本分,有恒地将分内的事完成,这样做虽不一定能使家道大富,却能在稳定中成长。长于办理事务的人,不一定有奇特的才能,只是就事情如何才能完成,在可行与不可行处加以判断,订立一个办理的规则和程序,而且,并不一定要对自己有利益才去做。

  [评语]

  所谓“善谋生者”,不一定是善于积聚财富的人,因为,要维持一家的生计,最重要的是要有恒业。任何事情,无分大小,只要有恒心,总能由小大到,逐步扩展,走向充裕。总不至于像一些投机者,今日做这,明日做那。今朝穷奢极侈,明朝露宿街头,就不能称为“善谋生者”了。此外,一家之中无论长幼,都要勤劳工作,不可有怠惰吃食之人,否则,为之者寡,食之者众,纵有家产也维持不久,这也不是“善谋生者”。

  通常,一件事务要处理得当,一定要就事务的本身加以分析,从事物的开始、中间到结束,都要有一个可循的脉络,订下进度章程,以及必须依循的规则,如此才能将事情处理得完善。尤其不可抱着自私自利的态度,否则便会失之主观,因人害事。不但事情无法做好,自己也可能毫无好处,这就不是“善处事者”。善处事者,必能公正无私,就事论事,因此处处都能为事情的本身着想,自然能圆满地处事了。

  一O、名利不可贪,学业在德行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德行,不仅文章。

  [注释]

  生资:指人的资质。机巧:机变巧妙。忠信:忠实诚信。德行:道德品行。

  [译文]

  得到不该得的名声和利益,当初以为是幸运,终究会成为灾害。最难以忍耐的贫穷和困厄,若能咬紧牙关忍耐度过,最后一定会苦尽甘来。人的资质高低,在于对任何事是否尽心而有信用,并不在于善用机变与心思巧妙。读书读得好的人,也不仅在于文章美妙,而主要在于他的道德高尚,品行美好。

  [评语]

  一个人能成名,必定有其过人之处,不然,也拥有因此得名的长处;一个人能获利,必然是他曾付出血汗与努力,否则他凭什么得到利益?所谓“名之不宜得者”,就是自己没有具备相当的长处和优点,不足以得此名声;而“利之不宜得者”,即是自己并未付出相当的努力,不足以得此利益。然而,安然受之,或以不正当手段得到,那么,这些名与利,表面看来是福气,终究会成为祸事。为什么呢?因为古人说名实须相符,本身没有担当此名的优点,日久天长,终会被人识破。原以为天才,竟是脓包;原以为善士,竟为骗子。到时,美名变成臭名,岂不是“福终为祸”?利益不该得,却去争取了,付出更多心血的人必然不容,或者私下报复,或者公开诉讼。即便不如此,“取他一分,还他一两。”因果关系也不无道理。

  人处困穷,固然难耐,然而古来伟人初处困穷最后能够发达的原因,多为能耐过这段困穷的日子。因为困穷时,最能砥砺一个人的志节。所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能耐得住困苦,足见其心志坚强。《易经》中说“否极泰来”,也正是“苦尽甘来”的意见。

  人天性的资质不同,机智巧妙的人不见得天资就高。因为机智巧妙的人如果心怀不轨,反倒成为社会的祸害,那又有什么好处呢?不如愚鲁些却能忠厚待人的人,这些人多少能为社会增加些好处,由这点来看,这些人的资质反而较前者为高。同样的,读书读得好的,并不见得就是那些文章写得好的人,因为读书的学做人的道理,有些人文章虽美,品德却很差,又怎么能算是个读书人呢?不如那么书虽读得不多,却通晓人情事理的人。当然,若能两者兼得,那是最好不过了。

  一一、古朴君子力挽江河,名节之士光争日月

  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

  [注释]

  奢淫:奢侈放纵。靡所底止:没有止境。安:如何。敦古朴:不同于流俗,厚道而不浮华。力挽江河:大力改变现有的不良现象,使恢复之。名节:名誉和气节。君子:有才德的人;大人:这里意同君子。

  [译文]

  社会的风气日渐奢侈放纵,这种现象愈来愈变本加厉,一直没有改善的迹象,真希望能出现一个不同于流俗而又质朴的才德之士,大力呼吁,改善现有的奢靡风气,使社会恢复原有的善良质朴;世人已逐渐失去清廉知耻的心,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完全不知廉耻,如何才能出现一位重视名誉和气节的有德之士,唤醒世人的廉耻心,作为世人的榜样呢?

  [评语]

  社会上大多数的人,往往随俗浮沉而不自觉。古代人重视道德与气节,贤人的提倡、教化,能使众人群起效尤。然而,现代社会工商进步,众人虽受教育,却未必能抗拒社会的潮流和诱惑。在这个时代,就更需要有清醒的脑子、廉洁的心性与大无畏的勇气,才能起来大声疾呼,认真努力,改善社会风气,由浊转清。“廉”是不该取的不取,“耻”是做了不正当的事会感到惭愧;然而,社会上却有人为自己欺骗的行径而沾沾自喜。人心的堕落才是最可悲的,因为人失去了羞耻心,便与禽兽无异;全社会的人若失去了羞耻心,便成为禽兽的社会。如果有“君子”再提倡崇尚气节、重视名誉的社会道德,那他承先启后的功劳,足可与日月争辉了。

  一二、心正则神明见,耐苦则安乐多

  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两眉为草眼横鼻直而下承口乃苦字也),知终身无安逸之时。

  [注释]

  统:总管。官骸:五官身体。百体为君:指心为全身之主宰。宰:治理。

  [译文]

  心统治着人的五官及全身,可以说是身体的主宰,一定要随时保有清楚明白的心思,才能使见闻言行不致出错。人的脸是合眉、眼、鼻、口而成形,将两眉当作是部首的草头,把两眼看成一横,鼻子为一竖,下面承接着口,恰巧是一个“苦”字。由此可知,人的一生是苦多于乐,没有安闲逸乐的时候。

  [评语]

  古人讲“存天理,去人欲”,专在一个“心”字上下工夫。若以全身器官比喻为百官,心便是君王。君王昏昧,朝政必然混乱,天下就会大乱。君王若清明,朝政必然合度,天下就会太平。所以要时时保持“心”的清楚明白,行为才不会出差错。

  人总是喜欢追求快乐,但是,明明“苦”字就写在人的脸上,若是以为人生原本当乐,那么自然感到生命中许多逆境实是苦不堪言;若能想人生本是苦多于乐,反而能在逆境中勇于承担,不以为苦;在顺境中不滞不迷,小得即乐。

  十三、人世沧桑,在人在天

  伍子胥报父兄之伊,而郢都灭,申包胥救君上之难,而楚国存,可知人心足恃也;秦始皇灭东周之岁,而刘季生,梁武帝灭南齐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还也。

  [注释]

  伍子胥:春秋楚人,父兄为楚平王所杀,子胥投吴,佐吴王夫差伐楚,五战而破楚都郢,掘平王墓,鞭尸复仇。申包胥:春秋楚大夫,与伍子胥原为好友,伍子胥奔吴,告申包胥:“我必覆楚。”申包胥答之:“我心存之。”及吴师伐楚,包胥入秦乞援,依庭墙哭七日,春乃出兵援楚,楚得以保全。刘季:即汉高祖刘邦,汉的开国之君。侯景:南北朝时人,降梁武帝后又举兵反叛,围梁都建康,陷台城,使梁武帝被逼饿死。

  [译文]

  春秋时的伍子胥,为了报父兄之仇,誓言灭楚,终于破了楚的首都郢,鞭仇人之尸。而当时的申包胥则发誓保全楚国,终于获得秦军救援,使楚国不致灭亡。由此可见,人只要决心去做,一定能办得到。秦始皇灭东周那一年,灭秦立汉的刘邦也出生了,梁武帝灭南齐的那一年,侯景前来归降。可见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评语]

  伍子胥复仇,申包胥存楚,在一般人眼中看来都是极难的事,几乎不可能。他们当初只是一心想去做,后来真的成功了。可见人心的力量非常可观,能使近乎不可能的事也变成可能。所以,天下之事在乎人为,只看是否有心,而不在事情的难易。

  秦始皇灭东周国祚时,汉高祖刘邦同时出生;梁武帝灭南齐时,侯景前来归降。这都说明了天下事明来暗往,占他一分,终要还人一分。纵然能一时骄横天下,天道终会教你异日倾败。所以,得饶人处且饶人,今日你不饶人,他日别人也不会饶你啊!

  十四、有才者如浑金璞玉,为学者如行云流水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

  [注释]

  韬藏:深藏。浑金璞玉:没有经过提炼的金与未经雕琢的玉,比喻天然的美质,未加修饰。暗:不明亮。章:同彰。

  [译文]

  有才能的人必定勤于修养,不露锋芒,就如未经提炼琢磨的金玉一般,虽不炫人耳目,但日久便知其内涵价值了。做学问一定不可间断,要像不息的流水和飘浮的行云,永远不停地前进。

  [评语]

  真正有才能的人,绝不会自我炫耀,也不会故意卖弄。凡是善于自夸自露的人,多是一些浅薄之徒,未必有真才实学,所谓“整瓶水不响,半瓶水有声”,就是这个道理。有才能的人,根本没有时间自我夸耀,因为他的时间都用来充实自己。无才的人经不起考验,有才的人却是“路遥知马力”,日久愈见其才。

  学问不是一朝一夕即可获得,要像流水不息,行云不止,活到老学到老,永不终止。如果像倾盆骤雨,或阳春之雪,三日而消,终不能成大器。俗语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想要学有专长,就更需要有恒心与毅力了。

  十五、积善祛殃,积财遗祸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

  [注释]

  余庆:遗及子孙的德泽。余殃:遗及子孙的祸害。益:增加。

  [译文]

  凡是做很多好事的人家,必然遗留给子孙许多的德泽;而多行不善的人家,遗留给子孙的只是祸害。由此可知多做好事,为子孙留些后福,这才是为子孙着想最长远的打算。贤能又有许多金钱,这些金钱容易使他不求上进而耽于享乐;愚笨却有许多金钱,这些金钱只有让他增加更多的过失。由此可知将金钱留给子孙,不论子孙贤或不贤,都是有害而无益的。

  [评语]

  若是不从因果报应来论子孙的祸福,而从社会的立场来看,凡是多做善事的人家,必为许多人所感激,子孙即使遭受困难,人们也会乐意帮助他。反之,多行恶事的人家,怨恨他的人必然很多,子孙将来遭人迫害的可能性甚大,更别谈困难时有人帮助了。其实为福为害,亦赖教育,积善人家教导子孙以善,子孙必然多正直,发达自可预期。积恶之家教子孙以恶,子孙必多邪曲,其倾败自然也可以预知。

  贤能的人而有许多金钱,容易受物质的迷惑,以致耽于逸乐,意气消沉。愚昧的人有了金钱,更容易去从事非法的勾当,甚至危害大众,倒不如钱少一些,才没有“力量”犯什么大过失。由此可知,遗留财富给子孙,无论子孙贤与不贤,都是有害而无益,倒不如留“德”给子孙,设想更为周到。

  一六、教子严成德,勿以财累已

  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处乱世,其累尤深。

  [注释]

  成德:成为有道德的人。姑息:过于宽容。系:关系。下流:品性低下。上达:成为品性高尚的人。

  [译文]

  常见对待子孙十分严格的,子孙比较容易成为有才德的人;对于子孙太过宽容的,子孙的德行大多败坏,这完全是因为父兄教育的关系。又见到有些后辈原为十分聪明,却突然做出品性低下的事;有些原本平庸愚鲁,倒成为品德很好的人,这就是在于父兄的栽培教养了。一个人品格之所以不清高,总是因为无法将一个“利”字看破;而学问之所以不长进,就是因为偷懒不精勤的缘故。能以道德感化他人的人,若身在高位而有威权,那么,要感化众人趋于正道就很快了。财富多到足以拖累自己的人,若处于不太平的时代,钱财的拖累就更严重了。

  [评语]

  教育是要教导孩子好的行为。在孩童成长的时期,还不能分辨善恶是非,如果太过宽容,会导致他在善恶的分辨上不够清楚。原谅孩子的小过错而不严格要求,那么他会认为无所谓,下次又犯同样的错误,最后将成为败坏德行的主因。反之,若从小严格督导,小过必惩,小善必扬,长大便成一善恶分明、嫉恶扬善的有德之人,这全看父兄的教育态度。聪明者忽入下流,愚钝者转为上达;正如种树,幼株虽美,不细心加以栽培,最后树木也会长得芜杂不堪。反之,幼株虽劣,若能晨昏灌溉,小心扶持,也能长成枝干皆美的良村,因此资质秉赋并绝对重要,后天的教养对一个人尤其重要。

  “人到无求品自高”,心中放不下一个“利”字,等有利可图之时,难保不会受诱惑而失了人品。求学是很辛苦的,若不能勤备,再聪明的人也难以成功了,因为他不肯学。有德者若能居于权威的位置,影响的范围大了,可以施行很多措施奖掖道德,自然就很容易感化人了。钱财在平时处理起来就很累人,既想得之,又要保之,若是在乱世,没有法律的保障,恐怕恶人都想谋夺了,不仅累人,还要招祸呢!

  一七、读书无论资性高低,立身不嫌家世贫贱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

  [注释]

  资性:资质秉性。苟且:不守礼法、道义的;随便的行为。乡党:乡里。

  [译文]

  读书不无天赋的资质高或是低,只要能够用功,不断地学习,遇有疑难之处肯向人请教,任何事都把它想个透彻为什么会如此,终有一天能够通晓书中的道理,无所滞碍。在社会上立身处世,不怕自己出身贫穷低微的家庭,只要为人忠实敦厚,做事稳重踏实,所行所为没有一丝随便或违背道义之处,便足以为家乡的父老所看重,而成为众人的榜样。

  [评语]

  不论天赋的资质如何,若依照学习的理论来说,人的脑筋要不断加以刺激运用,便会逐渐变得聪明起来。不断学习便是一种不断的刺激。此外,“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遇到疑难处,更要不耻下问,否则,将成为全盘了解问题的障碍。同时,也要多多思考,试着自己解决问题,长此以往,自然有一天能把所读过的书融会贯通而运用自如了。所谓“英雄不怕出身低”,在社会上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稳重,不做不该做的事。正直做人,乐于公益,自然为邻里所器重,哪怕出身低呢?

  一八、乡愿尽盗德,鄙夫不知德

  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心肠。

  [注释]

  乡愿:外貌忠厚相,内怀奸诈心的人。鄙夫:人格卑陋的人。

  [译文]

  孔夫子为什么厌恶“乡愿”呢?因为他只是表面上看来忠厚廉洁,其实内心里并不如此,可见得这种人虚伪矫饰,以假面孔示人。孔夫子为什么厌弃“鄙夫”呢?因为他凡事不知由大体着想,只知为自己个人的利益斤斤计较,得失心太重,是个不知人生精神内涵的俗物。

  [评语]

  孔子在《论语·阳货篇》说了一句“乡愿,德之贼也。”什么原因呢?因为,“乡愿”就是我们今日所说的“伪君子”。“乡愿”之可厌,一在其虚伪不实,二在其可能带给无知的年轻人错误的印像,使得年轻人失了正道,所以说他是“德之贼”。这种人欺世盗名,岂不可恨?所谓“鄙夫”,乃是指不明礼义,不知生命精神价值重于个人利益的人;因此在任何场合,只顾自己的利益,甚至破坏了社会上对礼义的尊崇,便得众人也和他一般只求个人的得失。使大众重利轻义的,便是这些鄙夫啊!岂不可厌!“乡愿”与“鄙夫”,一为盗德之徒,一为昧德之夫,皆为孔子所摒弃。

  一九、勿为私己打算精明,要培子孙朴实浑厚

  打算精明,自谓自计,然败祖父子家声者,必此人也;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注释]

  打算:精打细算。

  [译文]

  凡事都斤斤计较、毫不吃亏的人,自以为很成功,但是败坏祖宗的良好名声的,必定是这种人。诚实俭朴而又敦厚待人的人,刚开始虽然不见他有什么奇特的表现,然而使子孙能够有一种纯厚之气,历久不衰的,就是这种人。

  [评语]

  凡事精打细算,拚命占便宜的人,遇到与他人利益相冲突时,必然也会不惜牺牲别人。但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何等厉害?终究难逃衰败之运。因为人之所以能发达家业,并不在处处与人争利害,最重要的,应是在学问道德以及为人处事上,谨厚踏实地去修养,做子孙的榜样。与人争利害,多半要尔虞我诈一番,不免被人视为奸狡之徒,而自掘坟墓。倒不如待人宽厚,能不计较的,就不要计较,如此才能得“人和”,对于事业,有无穷的帮助。此事如果证之有家业传与后代的经营着,更是明白;斤斤计较的人,子孙的胸襟多不宽广,于其死后,争夺遗产,甚至闹出丑闻。能以敦厚教子孙的,子孙能同心协力将祖先的事业拓展得更辉煌。

  二O、明辨是非方能决断,不忘廉耻身自高洁

  心能辨事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注释]

  决断:决定么办。卑污:卑鄙污秽。

  [译文]

  心中能辨别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就能毫不犹豫地决定该么办;人能不忘记廉耻心,在社会上为人处世,自然就不会做出任何卑鄙污秽的事。

  [评语]

  什么事是对的?什么事是错的?如何做才正确,何种法该避免?这些都是我们遇到事情时首先要考虑的,而这些,都决定于我们的心。所谓“是非”,并不光是指事情的对错,同时也代表着善恶。有些事对错并非十分明显,这时更要仔细判别,以免做下错事。如果我们的心对事情的是非判别得很清楚,那么,就不会因外在的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我们的行为,同时也会毫不犹豫地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廉”是不取不该取之物,“耻”是对不当的行为有惭愧改过的心。能做到“廉耻”的地步,持身自然高洁,人格自然就不卑鄙了。

  围炉夜话原文及译文二 分类: 古韵鉴赏 | 被1人转藏 | 2009-07-18 20:03:38

  手机口袋:用手机阅读我收藏过的文章?

  二一、明辨愚和假,识破奸恶人

  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怜俐人做得来;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两途,不无奸恶人藏其内。

  [注释]

  愚忠:忠心到旁人看来是傻子的地步。愚孝:旁人看来十分愚昧的孝行。伶俐:灵活、聪明。

  [译文]

  有一种忠心被人视为愚行,就是“愚忠”,也有一种孝行被人视为愚行,那是“愚孝”,由此可知,“忠”,“孝”两个字,太过聪明的人是做不来的。同样地,仁和义的行为中,也有虚伪的“假仁”和“假义”,由此可以知道,在一般人所说的仁义之士中,不见得没有奸险狡诈的人。

  [评语]

  忠和孝原本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因为这是出于人的至诚和天性,是一种至情至性、无怨无悔的感情。无论是国家之情、父母之情,乃至于友人之情,发挥到至诚处,都是无所计较,在外人看来也许是愚昧的,不可理喻的;然而,情之为物,本就河理喻。“忠”字之下带“心”,“孝”字是“子”承“承”下,这都说明它们包含了相当深厚的感情。所谓“情到深处无怨尤”,任何情感皆是如此,这岂是太过聪明、工于心计的人所能做到的?

  仁和义均是可贵的情操。但对内心充满私欲的人来说,仁义便非他们所能做到的。不过,为了贪图仁义的美名,也可以用仁义做幌子,骗取他人的信任与尊敬;所以,便有许多假仁假义之徒鱼目混珠,冒充仁义之士。天底下愈是珍贵的物品,愈要谨防赝品;不过,假珠宝只是以物欺人,假仁假义却是以义欺人,尤为可诛。

  二二、权势之徒如烟如云,奸邪之辈谨神谨鬼

  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奸邪之辈,即平地亦起风波,岂知神鬼有灵,不肯听其颠倒。

  [注释]

  权势之徒:有权力威势可倚仗的人。烟云过眼:比喻极快消失的事物。风波:纷扰、争端。

  [译文]

  有权有势的人,虽然在至亲好友的面前,也要卖弄他的权势作威作福,哪里知道权势是不长久的?就像烟散云消一般容易。奸险邪恶之徒,即使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也会为非作歹一番,哪里晓得天地间终是有鬼神在暗中默察的?邪恶的行为终归要失败。

  [评语]

  至亲好友,原本是每个人最亲近的人,君子若得志,必然对自己的亲戚好友全力给予帮助,使自己所关心的人,也能过很好的生活;小人则不然。小人一旦得势,首先感受到他焰的,便是这些至亲好友,或颐指气使,或施小惠而辱其人格,这都是小人得势的丑态。却不知权势通常不长久,任何事到了顶峰之后,接着必定走下坡,何况是权势落在一个没有仁德足以把持他的小人手中呢?那更是如烟散云消,瞬间不见踪影,到那时,连最亲近的人都要唾弃他了,真的是自作自受。所以,人面临权势时,岂能不谦虚忌盈,行善保福?奸恶邪曲之辈,不但在乱世乘势作乱,就算在清明太平的日子里,也会无端地做些危害他人的事,不但不容于国法人情,天地也不会任凭他们颠倒是非,扰乱生民。

  二三、不为富贵而动,时以忠孝为行

  自家富贵,不着意里,人家富贵,不着眼里,此是何等胸襟;古人忠教,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

  [注释]

  胸襟:胸怀和气度。志量:志气和度量。

  [译文]

  自身富贵显达了,并不将它放在心上,或时时刻意去显示自己高人一等。至于别人富贵了,也不将它放在眼里,而生嫉妒羡慕的心,这要何等的胸怀和气度才能做得到?古代的人,常常将忠孝二字放在心上,不敢忘记要去实践它。现在的人,虽不如吉人那么敬谨,却也对他人忠孝的行为,能毫不吝惜地加以称道,时常去提倡它。这又要何等的抱负和度量才能实行?

  [评语]

  人的价值在于思想言行是否专一正直,人格修养是否浑厚质朴。因此,外在的富贵并不能增加人的价值,外在的贫贱也不能减损人的价值。虽然这样,真能如是观,如此做的人毕竟太少了。能明白这一点的人,自己富贵时,并不觉得自己就比别人高贵多少,所以能平等待人。看到别人富贵而自己贫穷时,也不会产生嫉妒或羡慕的心,更不会有丝毫的酸腐之气。能做到这种境地的人,早已不为外物动其情了,这是何等的修养和胸怀才能做得到啊!古代的人,时时将忠孝二字放在心上,反求诸己,不敢一时或忘。现在的人,虽不像古人随时想着忠孝二字,但是“行虽不及,心向往之。”看到有人做到的,就连忙赞不绝口,至少,这也有移风易俗之效。能不离口头,多半也是个有心人了。这两等人,前者实践的心志可嘉,后者容人的度量可佩,同样值得我们效法推崇。

  二四、己之不欲勿施于人,有过由改不失正道

  王者不令人放生,而无故却不杀生,则物命可惜也;圣人不责人无过,唯多方诱之改过,庶人心可回也。

  [注释]

  王者:君王。物命:万物的生命。责:要求。庶:庶几;差不多。

  [译文]

  为人君王的,虽然不至于下令叫人多多放生,但是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滥杀生灵,因为这样至少可以教人爱惜性命。圣人不会要求人一定不犯错,只是用各种方法,引导众人改正错误的行为,因为如此,才能使众人的心由恶转善,由失道转为正道。

  [评语]

  若从佛家轮回的观点来看,一切众生均经过百千万年的轮回,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可能是过去父母亲友所投胎,所以,佛家不只严禁杀生,连无故迫害众生也色不允许。再从儒家的仁道立场看,别人杀你,你会痛苦不堪,动物与人一样有感觉,无故捕杀它,若换个立场,人可受得了?宋儒说“民胞物与”,就是要推仁及于万物。因此做君王的,虽不便下令要人民多放生,但是自身绝不无故杀生,一方面以身作则,另一方面也因为物力惟艰,生灵皆苦,应有悲哀矜怜的心。

  圣人并不严厉地责备人绝对不能犯错,因为圣人明白,平常人的心志怯弱,要人绝对不犯错,是不可能的事。若是犯了小错便不原谅他,反而阻止了人们改过向上之路。圣人只希望人们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谓“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也说“不腻过”,像这样循循善诱众人,使他们走向正道,圣人真是苦口婆心。古圣先贤,距今虽然遥远,今人若不能体会古人的用意,也真是辜负了那一份久违的心思了!

  二五、不论祸福而处事,平正精详为立言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

  [注释]

  大丈夫:有志气的男子。士君子:读书人;知识分子。立言:树立精要可传的言论。平正:持论平正。精详:精要详尽。

  [译文]

  有志气的人在处理事情时,只问如何做是对的,并不问这样做为自己带来的究竟是福是祸;读书人在写文章或是著书立说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立论要公平公正,若能更进一步去要求精要详尽,那就更可贵了。

  [评语]

  一个有志节的人,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是”和“非”,最后坚持的一定也是“是”和“非”。只论是非而行事,必是“当是者是之,当非者非之。”要做到这样,并不容易。因为,有些奸险小人在与你共事的时候,只图一己的私利,不希望你依正道行事,而希望你按照他最有利可图的方式做事,若不照着做,便想尽办法阻扰你,打击你,如果你只想趋吉避凶的话,就很容易失了正道。因此大丈夫行事,但问事情对错,有勇气承担一切祸福,不因而丧失人格。

  至于读书人著着立说,贵在言辞公允客观,不可偏私武断。因为文章是给人看的,若是观点有所偏差,岂不是误导了众人?曹丕认为文章是百年的大业,一点也不差;而孔子“述而不作”,想必也是有道理的。因此,著作文章一定要客观公正,谨慎下笔,否则,率尔操觚,哪有什么可看性呢?其次再求精要详细,言无不尽,这样的文章才是最可贵的。

  二六、不求空读而要务实

  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讲性命学者,不可无经济之才。

  [注释]

  科名:科举功名。性命之学:讲求生命形而上境界的学问。经济:经世济民。

  [译文]

  存着追求功名利禄之心的人,无法享受到琴棋书画的乐趣;讲求生命形而上境界的学者,不能没有经世济民的才学。

  [评语]

  人如果一心想做官,追求富贵荣华的生命,必定将身心都投在经营功利之中,如何有心慢慢欣赏一首音乐,细细品读一本书呢?这般人,早已在生命中失去了赤子之心,身心放逐于俗务之中,哪里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乐趣?至于那些追求生命更高境界的人,或言“天人合一”,或言“心在自然”,甚至是“心空寂灭”;事实上,生命真正的境界并不在形而上之处,真正的修行也不在离群索居。“人间”才是生命境界的开拓处。空谈既不能改变自己的生命,也不能帮助别人的生命达到圆满的境界,谈玄论道往往只是凭空说话,所以追求生命最高境界的人,一定要落实于“人间”,发挥经世济民的才干。在造福万民之中,体验生命的真谛,才能开拓更深广的生命境界,否则,一切的奥道妙理,都毫无意义。

  二七、遇事勿躁,淡然处之

  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要亦无多,唯静而镇之,则自止矣。谗人之簸弄挑唆,情形虽若甚迫,苟淡而置之,是自消矣。

  [注释]

  伎俩:把戏、花样。谗人:喜欢用言语毁谤他人的小人。簸弄挑唆: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苟:如果。

  [译文]

  蛮横而不讲理的妇人,任她哭闹、恶口骂人,也不过那些花样,只要定思静心,不去理会,她自觉没趣,自然会终止吵闹。好说人是非、颠倒黑色的人,不断地以言辞来侵害我们,自己似乎已经被他逼得走投无路了,如果不放在心上,对那些毁谤的言语,听而不闻,那么他自然会停止无益的言辞。

  [评语]

  “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不可理喻的人,简直无法和他讲通,倒不一定是女人,“泼妇”只是一些不可理喻的人的代称而已。因为古时女子多数无法受教育,所以便有一些不明理的女子,遇事不管体统,只会吵闹。故此对那些不明事理的人,一概称之为“泼妇”,也是可以的。这种人只是愚蠢无需与他计较,只当他的吵闹是乌鸦叫,不去理他,他自讨没趣便会闭嘴了。最可厌的是那些搬弄是非的小人,“泼妇”只是吵闹,这种小人却专逞口舌中伤人,较“泼妇”无意义的言辞,更是厉害十分了,每每使人百口莫辩,被人误会得走投无路。但是如果能不将这些利害放在心上,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日久,这些小人眼见尖酸刻薄的言语不能影响你,自然会闭上他的嘴了。何况,谎言终有拆空的时候,众人自会明了,“说人是非者,即是是非人”的道理。因此,“不理他,看他如何”的淡然心胸,实在是现代人的“治人”之道。

  二八、救人于危难,脱身于牢笼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

  [注释]

  菩萨:指具有慈悲与觉了之心,能救渡众生于苦难迷惑,并引导众生成佛的人。

  [译文]

  肯费心费力去救助陷于苦难中的人,便如同菩萨再世。能不受社会人情的束缚,超然于俗务之外的人,便足以称之为最杰出的人。

  [评语]

  “菩萨”一词依佛教的讲法,乃是具有“菩萨行”的人,所谓“菩萨行”,除了奉行五戒十善求自身的了悟之外,最重要的便是一种救渡众生于苦难的心行,所谓“众人有病我有病”、“愿代众生受一切苦”,乃至于如地藏王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皆是一种“人溺已溺,已达达人”的胸怀。因此我们可知,所谓“菩萨”并不专指庙里供人膜拜的菩萨。而人生的坎坷,也不仅是外在物质的困苦,更严重的是内心迷失了正道。若有人能为众人解脱内心的忧疑,以及外在的困乏,那么这人所做的一切,便是十足的“菩萨行”,便是活生生的“人间菩萨”。

  传统的包袱、人情的俗见,以致于自己的偏见,将一个人重重地禁锢着,这便是每个人的“牢笼”。若能冲破樊笼,既不受制于传统,也不受限于人情,最难得的,还能不为自己的成见欲念所困,有极大的智慧和勇气,这样的人还不能被称为“大英雄”吗?

  二九、待人要平和,讲话勿刻薄

  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深刻,终为薄福之人。

  [注释]

  气性:脾气性情。乖张:性情乖僻或执拗暴躁,和众人不同。夭亡:短命早死。深刻:尖酸刻薄。

  [译文]

  脾气性情怪僻或是执拗的人,多半是短命之人。讲话总是过于尖酸刻薄的人,可以断定他没有什么福分。

  [评语]

  脾气怪僻、执拗,或是横暴的人,不能得天地平和之气,不但容易得罪人,若祸招殃,自己也容易自绝于天地。由于心里不能平衡,容易做出伤人伤己的事,因此不易保全寿命。社会上因心里不平衡而伤人或是自杀的人,多是这种人。造成这种人格的因素极多,有的是因破碎的家庭,有的是因不当的教育方式,原因不一而足,只有经由心理的辅导,与爱心、耐心的帮助,才能重整他们异常的人格,使他们得以适应社会。

  讲话总是过于尖酸刻薄的人,这种人活着十分辛苦,什么事情总是放不下,倒不如一些不思不想凡事不计较的人来得有福,因为他们心无挂碍,自由自在。多思虑的人,终日为思虑所缚;过于尖刻的人,终日为利害所缠,身虽悠闲,内心去不安逸;食不知味,寝不安枕。即使将天下最甘美的山珍海味放在他面前,他也无法享用。这种人怎么会有福气?为了“自求多福”,我们还是厚道些吧!

  三O、千里之途始于足下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注释]

  同流合污:被恶人所同化而跟着做坏事。舍近图远:只想图谋远大的目标,而对就近可以完成的事不屑一顾。

  [译文]

  一个人的志气不能不高,如果志气不高,就容易为不良的环境所影响,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一个人的野心不可太大,如果野心太大,那么便会舍弃切近可行的事,而去追逐遥远不可达的目标,很难有什么成就。

  [评语]

  一个人的志气不高,就没有一定的目标,也没有一定的原则可坚守,更不可能有为有守。如果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也许能水涨船高不至于一事无成。但是,若处在恶劣的环境,也不可能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般洁身自爱,终归是个不肖之徒。志气高的人便不如此,有一定想要达成的事,也有绝对不能去做的事。好的环境,他乘势飞扬,不好的环境,也能洁身自好,总不会失去他的人格,被环境牵着鼻子走。

  一个人的野心不可太大,因为人心是永远不能满足的。野心太大,容易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事实上,人的生命短暂,每个人所能完成的事十分有限,一旦超过自己的能力所及,便可能到老一无所成。毕竟,最远的路,也要从身旁的路径走起啊!倒不如量力而成,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反而能实现理想,否则,心“野”,有什么事做得成呢?

  三一、分贱不能移,富贵不要济世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讲大经纶,只是实实落落;有真学头号,决不怪怪奇奇。

  [注释]

  谄求:阿谀而求之。经纶:经世治国之学。

  [译文]

  贫穷与地位卑下,并不是可耻的事,可耻的是因为贫穷或卑下,便去谄媚奉承别人,想求得一些卑策的施舍。富贵也不是什么十分光荣的事,光荣的是富贵而能够帮助他人,有利于世。讲经世治国的学问,应当是实在可行的。真正有学问,决不会高谈怪诞不经的言论。

  [评语]

  贫穷和地位的高低,都是外在的,若能不妄求非分,自励自足,身处贫穷或卑下,都不足以令人可耻。真正的可耻,是因为贫穷而放弃了自己的人格,夤缘富贵;这些人自认为低贱,因此才想钻谋逢迎,这样自毁人格,才是最可耻的。有钱有地位,也没有什么值得光荣的,因为独自享有金钱地位,对他人并没有益处。若能用自己的钱财救助苦难,广施博济;用自己的地位施恩给众人,造福乡里,那么富贵用于德业,才是真正值得光荣。

  经世治国的学问,不同于奇思幻想的文章,务必要求深切时弊,平实可行。否则言之虽美,却空洞不可行;或是巧思虽多,均不切实际,不但劳民伤财,也会使政务混乱,一无成效。至于真正有学问的人,绝不哗众取宠;只有沽名钓誉的人,才会谈些奇奇怪怪的言论引人注目。即使不是这样,如果一个人说的尽是一些光怪陆离的事,就可知这个人的学问离世甚远,或者十分偏颇。真正的学问,应是在人性的常情中,可以用之于现实社会;一些奇怪而不能用之于实际生活的学问,只是掩饰无知的挡箭牌,不是真学问。

  三二、桥梓花萼,以物喻理,秀才孝廉,求名副实

  古人比父子为桥梓,比兄弟为花萼,比朋友为芝兰,敦伦者,当即物穷理也;今人称诸生曰秀才,秀贡生曰明经,称举人曰孝廉,为士者,当顾名思义也。

  [注释]

  桥梓:古人以乔木喻父,而梓木喻子,因为乔木高高在上,而梓木低伏在下。花萼:花萼喻兄弟,因为同出一枝,彼此相依。芝兰:比喻朋友;《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朋友贵在相劝,故以芝兰比喻朋友。敦伦:敦睦人伦。秀才:读书人的通称。贡生:科举时代因学行优良,被举荐升入太学的生员。明经:唐制以经义取士,谓之明经。举人:明清时在乡试被录取的人。孝廉:明清举人的别称。

  [译文]

  古时候的人,把“父子”比喻为乔和梓木,把“兄弟”比喻为花与萼,将“朋友”比为芝兰香草,因此,有心想敦睦人伦的人,由万物的事理便可推见人伦之理。现在的人称读书人为“秀才”,称被举荐入太学的生员为“明经”,又叫举人为“孝廉”,因此读书人可以就这些名称,明白自己应有的内涵。

  [评语]

  乔梓、花萼、芝兰,都是自然界的生物,天地万物,其生长都有一定的次序,依序顺行不悖,天地才有一股祥和之气,人伦亦得如此。乔高高在上而梓低伏在下,正像子对父应敬事孝顺。花与萼同根而生,相互依存,可以想见兄弟的亲情与相互扶持。芝兰的香气幽远,可见与有德的人交朋友,可受其感化,使自己也成为有德之人。“万物静观皆自得”,古人体察自然,赋予人伦亲情更深的意义,可知古人的心思细腻,而天地自然更是处处有情了。

  称读书人为“秀才”,称贡生为“明经”,称举人为“孝廉”,都可以由这些名称,推知他们应具有的内涵。“秀才”便是要读书人能学有所成,成为一个“苗而秀”的人,而非“苗而不秀”。“明经”之意,便是能够明白经书中的道理,付诸实行,若不能如此,何足以为“贡生”?汉时选孝顺或清廉者为官,可知举人应当具有孝顺清廉的德行。由此可知,读书人当循名而求实,若是名不副实,岂不愧对天下人?

  三三、身教重于言教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子,无庸徒事言词也。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注释]

  不肖:不像、不如。庸:用。徒:白费。过行:有瑕疵的行为。

  [译文]

  父辈兄长有好的行为,晚辈学来可能学不像,也比不上。但是如果长辈有不好的行为,晚辈倒是一学就会,没有不像的。由此可知,长辈教晚辈,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行为来率领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学得好,而不是只在言辞上白费工夫,不能以身作则。有道德的人行为若稍有超过或偏失,一些无德之人因为嫉妒,一定无法容忍而群起攻击。但是有德之人即使不犯过失,小人也不见得能容他。由此可知,有道德的君子和无道德的小人相处时,一定要平心静气地对待他们,不可过于急切的责骂他们。

  [评语]

  父兄有善行,子弟不容易学,恶行却是学得很像。这是因为人的本性就像水流一般,下流容易上流难。修德好比爬山,父兄登在高处,子弟不一定爬得上;父兄若在坑谷,子弟一滚就下。因此,可知教子弟最重要的是自己先端正身心,以身作则去带领他们。如果长辈满嘴仁义道德,实际的行为却违法犯纪,晚辈怎么可能不受影响而为非作歹呢?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身教重于言教,做长辈的,还是多多检讨自己的言行才对。

  向来小人就嫉妒君子,因为小人没有雅量,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因此,一旦有德的君子犯了一些小过失,就会被无德的小人夸大、渲染,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所以,君子和小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平心静气,不要因为太急切于维护道德,而过于严厉地责备对方。因为,小人没有雅量容忍别人的过失,只怕教他不成,反而使他恼羞成怒来害人。

  三四、守身不羞于父母,创业勿贻害子孙

  守身不敢妄为,恐贻羞于父母;创业还须深虑,恐贻害于子孙。

  [注释]

  妄为:胡作非为。贻:遗留。深虑:慎重地考虑。

  [译文]

  一个人洁身自爱而不敢胡作非为,是怕自己做了不好的行为,会使父母蒙羞。开始创立事业时,更要深思熟虑,仔细选择,以免将来危害子孙。

  [评语]

  历史上的汉奸走狗,社会上的扰乱分子,以及素行不良的人,这结人在为非作歹的时候,并没有顾念到生养他的父母会因他们的行为而蒙羞。话说回来,如果他们有一些孝心的话,就不会做出这种事了。有孝心的人做任何事,都是洁身自好的,以免让父母愧对世人。

  一个人在开创事业时,尤其要仔细地考虑过,惟恐从事了不好的职业,会危及自己的孙子。譬如,那些开设酒吧、舞厅甚至娼馆的人,子孙在耳濡目染之下,不也成了此辈中人?这岂不是害了子孙?我们常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无论男女都怕“入错行”。为了使我们的下一代更健康,不妨从我们这一代做起,大家从事“健康的”工作,造就一个风俗淳良、积极进取的社会。

  三五、待人不可势利,习业万勿粗心

  无论作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

  [注释]

  势利:看重有财有势者,而轻视无财无势者。粗浮心:粗疏草率而轻浮的心。

  [译文]

  不管做哪一种人,最重要的是不可有嫌贫爱富,以财势来衡量人的习气。不论从事哪一种事业,总是不可有轻率不定的心思。

  [评语]

  “等”有等第、阶级之意;古代社会,阶级的观念相当重,现在则有工作地位以及贫富的差别。但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不管是高高在上的管理阶层,或是以劳力赚钱的工人农民,最重要的,不要有一种以财势衡量人的习气,因为人的价值并不在外表的地位和财富。以财富地位衡量人的,他的人格比别人高尚吗?充其量也不过满身铜臭罢了!有句话可以很恰当地形容这些人的眼光——“狗眼看人低”。

  我们无论学习或是从事工作,如果粗心大意或是不把它当一回事,都不可能会成功。任何事之所以会成功,完全在一个敬慎称重的心,否则,就像以网捞水,终不能有什么成就。

  三六、莫夜郎自大,要奋发图强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份,则不敢虚骄矣;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

  [注释]

  虚骄:没什么真才实学,却自大骄傲。

  [译文]

  明白自己有多少内容,就不敢妄自尊大。想到不发愤图强的后果竟是如此惨淡,就该振作起精神,努力奋发。

  [评语]

  “身分”,并不专指社会上的身分地位,因为社会上的身分地位是很明显的。在公司为属下职员的,总不至于在上司面前骄傲自大,即使有,也很少见。这里讲的“身分”,主要在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和内涵,有一种清楚的认知。人贵自知,然而“自知”却是最难的。有许多人小有才能,就自以为了不得;有的人没有什么能力,却十分傲慢。殊不知这就像站在凸透镜前,将自己照得很胖;又像癞是蟆胀大了肚子,自以为很大,别人看来无非是笑话。一个人要有自知,才可能再充实自己,而不会夜郎自大。当我们看到那些在年轻时不肯多努力的人,到老一无所成,或徒自嗟叹,或晚景凄凉;再返观我们自身,若是再不努力,时光易逝,转眼也与他们一般,不禁要暗自惕励,趁着年轻,好好立下志愿,努力去完成,免得落到与他们一样的下场。

  三七、吃一堑长一智,莫到江心补漏

  常人突遭祸患,可决其再兴,心动于警励也。大家渐及消亡,难期其复振,势成于因循也。

  [注释]

  渐及消亡:慢慢地走向消败颓亡。因循:沿袭旧法,不知变通。

  [译文]

  若是一个平常人,突然遭受了灾祸忧患的打击,一定可以再重整旗鼓,因为突来的灾害使他产生警戒心与激励心。但是,如果是一群人或是一个团体逐渐衰败,就很难指望会再重新振作起来,因为一些墨守成规的习性已经养成,很难再改变了。

  [评语]

  平常人遭受到灾祸时,如果不是那种经不起打击、一蹶不振的人,一定会尽全力解决困难,重缔佳绩。因为,一方面挫折的刺激使他更加努力,另一方面,他在做事的时候会更加谨慎,对任何可能发生的变故也会采取预防的措施,因此他也许会比原来更有成就。

  但是,如果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团体,乃至于一个社会国家,逐渐衰败时,就不是那么容易挽回了。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澄清一杯污水很容易,要澄清一条泥河就很难了。社会或国家的衰败有许多原因,就像一棵树内部生了蛀虫,起初并不引人注意,等到叶子黄了,它的树心已经被虫蛀空,这时才想要挽救那棵树就太迟了。正如满清末年的积弱,有许多内部腐败的原因,并非变法就能救得了,所以只有革命,中国人才能得救。显而易见的祸害容易预防,最怕的是不知不觉地衰败,等发觉时已来不及。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无论国家或是个人都是如此,最重要的是要有警惕的心理,如果等船底的漏洞扩大了才想补救的话,船便有沉没之虞了。

  三六、寿有尽时天无尽,富贵有定学无定

  天地无穷期,生命则有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贵有定数,学问则无定数,求一分,便得一分。

  [注释]

  定数:犹言“定命”,命运为天所定。

  [译文]

  天地永远存在,无穷无尽,然而人的生命却很有限,只要逝去一天,生命就短少一天。人的荣华富贵乃命运注定,然而学问知识则不是如此,只要用功一分,知识便增长一分。

  [评语]

  人的生命并不像天地那么长久无尽,因此经不起浪费。如何善用有限的生命,便是我们所要努力的方向。因此,千万不要彷徨蹉跎或是浑噩度日。要知生命过一日,便是少一日。“一朝临镜,白发苍苍”的感受,何其苍凉?又包含多少追悔的无奈?最好能每日反省自己所思所行,到底获得了多少?又有多少时间是荒废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有了这种痛切的反省,相信就不会虚度时光了。

  人生的富贵与否,也许前有定数,然而那根本不重要。富贵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的,但是,一个人的学问和人格却操之在我,多学一分,知识便多增长一分。何况,富贵无常,得失难以预料;只要我们能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学问永远是人类无尽的宝藏。

  三九、做事要问心无愧,创业需量力而行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

  [注释]

  定凭:一定的凭扰。立业:创立事业。

  [译文]

  做任何事,是好是坏有时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和凭据,只求问心无愧。创立事业的时候,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能力应付。

  [评语]

  许多事,做得好或坏,并没有一不定期的标准。有时自己做得不错,别人却说不好;有时别人偷懒,却得到很好的待遇。事实上,外来的言辞都没有一个定准,世上的许多事情也没有道理可讲。善人可能短命夭折,恶人也许长命富贵;但是,这些对于我们在面对自己时,都不应该有什么影响。凡事但求尽其在我,何必太在乎外在的毁誉呢?不要因为外在的影响而违背了自己的良心。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自己的良心更重要的事了。人间的事业随风而过,良心却跟着我们一辈子。若是对不起人,可能到死都无法安心呢!可见得“心安理得”也是一门相当重要的人生哲学。

  我们在决定从事哪一行业之时,一定要先衡量自己的性情、兴趣以及能力,是否适合于这个行业,倘若有一样不合,就不可能胜任愉快。如果是能力不够,就该充实能力;如果是兴趣不足,可以试着培养。假设这些全都做不到,还是试着换个行业比较好,不要让自己钻在牛角尖里。天下可做的事很多,行行出状元啊!

  四O、作文做人要平正,人品心术勿矫饰

  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属可疑。

  [注释]

  气性:气质性情。和平:中和平正。文章事功:学问和事业。矫饰:多所修饰,而失去本来面目。

  [译文]

  如果一个人不能平心静气地处世待人,那么,就可以断定他在学问和做事上,都不可能有什么值得效法之处。一个人的言语如果虚伪不实,那么,无论他在人品或是心性上表现得多崇高,一样令人怀疑。

  [评语]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一个人的脾气性情如果不平和,言论尖酸刻薄、泼辣恶毒,或是莽撞粗鄙,他的文章一定也充满着这些邪恶之气,没有开阔平和的气象,哪有什么可读性?因为一个人的文章、行事,正是他本质的显现,如果这些杂气不去除,其文章、事业必然带着这种气性,读之学之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所谓“有诸中,形于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正是崇高人格的反映。

  想知道一件事或是一个人是否值得相信,只要看它表现出来的是否合乎应有的本质。一个信口雌黄的人,要说他的人格品性崇高,心境多恬淡,那都是不可信的。因为人品崇高,心境淡泊的人不可能随口造谣,也不会夸大其辞。判断人大致可以用这个观点去看,就可以识破许多欺世盗名之辈。

  围炉夜话原文及译文三 分类: 古韵鉴赏 | 被1人转藏 | 2009-07-18 20:09:10

  口袋提示:如何一键收藏网页的正文?

  四一、谨守拙,慎交友

  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注释]

  守拙:即以拙自安,不以巧伪与人周旋。

  [译文]

  把聪明用错了地方,不如一辈子谨守愚拙,至少不会出错。随便交朋友,倒不如整天闭门读书。

  [评语]

  聪明当然很好,若是运用得当,不仅可以造一已之福,也可以造大众之福。但是,如果聪明的人心术不正,将聪明用在不正当之处,不仅使自己遭到祸害,也会害众人。还有一种人,自以为聪明而不知努力,聪明就成了好吃懒做的借口。“聪明反被聪明误”。因此,那些朴拙老实的人反而可爱多了,他们默默地苦干,坚忍谦虚,不投机取巧,不哗众取宠,一生平平凡凡,却也踏踏实实。

  古人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由此可知朋友的重要性。然而,如果所交的朋友都是一些品格低劣、不能互相勉励的酒肉朋友,和这些人交往,把时间浪费在交际应酬上,倒不如关起门来读好书。因为,一本好书即不会让人同流合污,又能够怡情养性、增进知识,读到心灵共鸣处,那份快乐并不亚于交到一个知心好友。良书益友,同样令人可喜,不过,如果不用心选择,就很右能变成“坏书滥友”了。

  四二、放眼读书,立跟做人

  看书须放开眼孔,做人要立定脚跟

  [注释]

  放开眼孔:比喻放开眼界、心胸。

  [译文]

  看书必须要放开心胸,才可能接受并判断新的观念。做人要站稳自己的立场和把握住原则,才是一个具有见地,不随波逐流的人。

  [评语]

  一个人如果不能放开心胸,捐弃成见,那么任何书都无法得到益处。因为,他的心已经容不下任何和自己相左的意见。“放开眼孔”,不仅是放开“肉眼”,去辨别一本书的好坏,最重要的是放开“心眼”,去与一本书做心灵的沟通。如果“心眼”不能打开,只是看到书的皮毛罢了,永远如井底之蛙,死守着井口一方天空。一本好书,是作者用尽心思撰写出来的,所以读者也应该用心去读,才能真正读懂,真正了解作者的苦心所在。

  至于做人处事,一定要把握原则、站争立场,因为社会上的事情五花八门,一不留意,便会失足。“站稳脚跟”,就是教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人云亦云,那么,便可依自己的原则行事而不违初衷。由此我们可知,此处所谓的“脚跟”,乃是指心中的脚跟,而非肉体的脚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839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543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116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7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84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1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16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5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5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07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1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56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2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3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78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77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是你的生日,不知道你在那座城市是如何开启这样的一天。早上的我比平时晚起了半个小时,导致早上要看的书没时间看。白...
    姚诗竹阅读 306评论 0 4
  • 你们接受自己目前所有的现状吗?比如说。有房贷,有车贷,为子女的教育而烦恼,为自己的工资比较低而烦恼,有没有这种现象...
    芳与华阅读 446评论 0 8
  • 衰老 我的镜子里 会时常闪现出一张 带有焦虑和怀疑的脸 洗漱台上放着剃须刀 黑色的漆身伸展出把手 保温杯随身携带 ...
    托尔西奇阅读 22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