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明白这个概念,有两个前题认识:1、价值是由相对需求决定的。比如空气是人人都需要的,但由于空气是大气的组成,存在量很大,人类的空气需要量尚不构成瓶颈,所以没什么价值;但洁净的空气,因为相对需求大,已逐步形成价值。2、货币信用的担保是有时效的。严格地说,以货币体现的价值是时点价格而不是时段价格。它只能体现一定范围内,某一时点各种需求的相对比价。时间变化,市场变化,货币量本身没有随之变化或货币根据某些要求变化都会产生“或然"的结果,即你手中的货币不是从前或以后的价值。
明白了这两点,我们来看去价值化。前面我谈到通胀就是去价值化。首先通胀是相对需求减少的反咉。社会化大生产与少数人掌握资本,固然造成相对需求减少;人类需求的边际效益也造成需求减少。对一般中国人来说,吃饱穿暖就会很满足,至于是否有好车,是否实现个人理想,哪都是可有可无。这样,吃穿之外的生产边际效益很低,可资本过剩必然产生产品过剩,于是对资本而言的过剩产生了。市场有一个基本规律:高于有效需求的产品是没有价值的。这不是什么降价可以实现的,就是没有价值。这就产生了一种形式的去价值化。
货币产生的去价值化,表现为两点:1、铸币税已抽光社会价值。市场经济最不诚信也最不好预防的价值损失就是货币贬值。铸币税不光掏干了职工的养老金,也会掏干小企业的积累,发行货币越多,对价值的抽取越大,钱只有用于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才是资本,只用于消耗,就是去价值化。2、货币信用的"或然"性,形成去价值化。很多烂尾工程,荒草萋萋,那可是投入真金白银的,现在一无所获,可不就去了价值。
当然通胀期间股市、债市、房市去价值化的作用更明显,这不是经济所能决定的。去价值化是人类社会新陈代谢的反映,只有消灭价值才能创造价值。去价值化对当时的社会是很痛苦的,但对人类的生存是必要的,这是规律,就像非洲角马的大迁移,那是上帝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