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不梦寐。
于是不知不觉中,脑海里浮现出许多以前的事情。
上岗后第一年,在村小,不当班主任,教一年级数学,那时每周可以保持两三本书的阅读量。课后还可以坚持跑步,更为重要的是,跑步还有伙伴呢。那时,是个比较具有幸福感的教师。白天做好工作上的事情,晚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那时很喜欢看朱永新的书,书里把教师会遇到的问题一一梳理,强调教师阅读和写随笔,谈到身边的同事都是贵人,书里的榜样是远方的高人。人得一直处于学习的状态。
也看俞敏洪《大河奔流的精神》,周国平《愿生命从容》,最喜欢马德的书《在安静中胜享人生的清凉》。
马德的文笔细腻而摇曳,大气而深邃,用一颗平常心,在辽阔的尘世里苍茫的行走着。他说,人无法与命运抗争,只能跟世界握手言和,闲敲棋子落灯花。
那时也看张德芬的书,从《遇见未知的自己》到《重遇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她的书能让你更加了解自己,劝戒不要一味的追求诗和远方,过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至今回忆仍为比较美好的时光,是2015年3月到5月,一段完全图书馆模式的全心备考时光。说来还是蹭别的学校的图书馆,然后与好友在学校附近租房备考。这次备考,真是下定决心的,只要完成好一件事,潜心备考。
那时,每天与好友形影不离,每天早上7点出门,早上9点回住的地方。一早先去图书馆占座,然后去食堂吃早餐,吃完早餐,回图书馆开始看书,这个时候大概是7点半,开始背书一个小时,然后转为看书模式。看书时间吃午饭11点半,避开下课后的食堂拥挤。
吃完饭是玩手机的时间,午休时间算是较长,于是我们常在校园里溜达玩耍。下午两点左右开始看书,看到五点半的样子是晚饭时间,然后去田径场走几圈,偶尔也会跑几圈再吃饭。晚上的学习时间大概是19点到21点,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感觉学习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每天坚持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真正的学习时光,总是带走美好的背景音乐。偶尔,也看看杂书缓解一下疲惫的大脑,那时也追《歌手》,那一年,李健是第二名,为此也固执的认为李健是无冕之王,因为喜欢。现在想来,其实也挺幼稚的。
因为喜欢李健,在2016年12月8日的时候,和大学同学一起去深圳看李健的演唱会。那时,觉得自己很青春。什么事情想了就去,但是没有抢到VIP区的门票,门票在二区,算离舞台较近了,那一晚,真正在现实中看到了李健,很激动。
24岁还在追星,其实很理性,并不疯狂。整场演唱会都较为安静,没有看到所谓的疯狂的场面,因为李健的风格是古典的,宁静的。那时李健唱完了歌,粉丝们都不愿意走,后来李健又出来道别,就走了。随后,粉丝们才动身离开。